90后和00后真的不堪重任吗?

90后和00后真的不堪重任吗?

从很早开始就有一种言论甚嚣尘上:

说什么80后如何坚挺,如何能吃苦,是社会的中流砥柱;给到90后的评价就是“网瘾少年”,非主流,好逸恶劳,是垮掉的一代;轮到00后就更惨了,什么“亡者农药”,什么“抖音小王子”,早恋,手机族。

针对此种言论,身为90后的一员,我的观点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胜旧人。一代还比一代强,绝对不会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江河日下,一蟹不如一蟹。此种言论纯属杞人忧天。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的物质财富,99%都是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出来的。工业革命以后的一百多年只占人类7000多年文化的很少的比例,却生产出了99%的物质财富,靠的就是科技带来的生产工具的革新,从而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指数级的增长。

上世纪初,美国最大的危机是饥饿,人们吃不饱饭,因为没有粮食。现在,美国最大的健康隐患是肥胖,因为人们暴饮暴食,营养过剩。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

90后和00后真的不堪重任吗?


这是因为20世纪初,人类用的是生物固氮技术(氮:也就是磷和钾这两种元素),就是用人畜粪便滋养作物和土壤,一半的土地要种人吃的粮食,另一半要种牲畜吃的(仅靠人类的粪便不足以灌溉所有农田),这就是二分法。再加上生物固氮反应太慢,人们生产出粮食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爆炸增长的人口速度,人类陷入困境。这个时候,弗里茨·哈伯和卡尔·博施发明的人工固氮技术(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磷和钾),解救了人类的危局。从此,人类再也不需要把那么多的农用田,种植给牲畜吃的作物了,从而有了更多的农用田给人类种植粮食,又因为人工固氮技术没有生物固氮那么缓慢,一年可以多播种几次,从而一举解决了人类的粮食危机。

科技史上一次发明创造就有可能改变全人类的命运。

90后和00后真的不堪重任吗?


科技对生产力的提升不是人力所能及地,拼努力,谁能拼过古埃及的奴隶,他们在当时没有起重机等先进的机器之前,仅凭人力和简单的物理原理就把几吨,甚至上百吨的巨石叠加起来,建成了140多米的胡夫金字塔,称为世界的奇迹,但相对于工业革命后整个人类的成就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

仅凭努力吃苦就想取得取得非凡的成就?无异于痴人说梦。关键在于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才能带来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工具指的是能带来生产力提升的任何工具,包括物质的工具-机器和精神工具-思维等),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而科技又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步的,也就是说后代的人比前代的人拥有更先进的科技(包括物质上和思维上的),这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几乎是不可逆的。所以,他们比前代的人拥有更高的效率,更多更先进的知识。

牛顿说过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些巨人都是他的前辈而不是后辈。现在随便一个小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比亚里士多德要多,人类文明是靠积累建立起来的。

90后和00后真的不堪重任吗?


10年之前主流的手机还是诺基亚,主流的手机系统还是塞班系统。那个时候用2G,3G网络,手机只能看新闻,看图片,加载速度慢。现在则进入了5G时代,智能手机的网速媲美电脑,功能上具有电脑绝大部分的功能。这就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才发明了坦克的雏形,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已经拥有原子弹了,还有可比性吗?

科技带来的效率的提升不是努力可以弥平的。

更加要命的是老一辈人的惯性,喜欢用老一辈的方法和思维解决现在日新月异的问题,这就像刻舟求剑的楚江人,自己原地踏步但时代在进步,没有进步就相当于退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吃苦努力反而成了他们的劣势,因为社会已经由早前的劳动型社会进入到了过去的知识型社会,现在则由知识型社会进入到了思维型社会,现在对人才的要求是,不断学习新的思维和方法,以解决不断出现的从未有过的新问题。而且老一辈的人只是肯吃苦,但不见得真的很努力,他们适应的是把昨天做过的事,再勤勤恳恳的再做一遍,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缺乏冒险精神,缺乏创造新事物的思维,他们的收益会增长缓慢(在一些需要积累经验的岗位上),甚至有可能止步不前,乃至倒退(在一些被科技影响巨大,变化太快的岗位上,比如程序员等)。

90后和00后真的不堪重任吗?


在这个时代想到获得成功,只能不断学习新事物,不断精进自己,不断打破旧有的思维框架想问题。而这些我觉得是出生在新时代的90后,00后更加擅长的。80后和90后,00后的区别就好像有2个人,其中一个每天闻鸡起舞,练功夫。另一个比较懒散,但好奇心强,喜欢倒腾稀奇古怪的东西。一年后,2人相约决斗,结果闻鸡起舞者-卒。为什么?因为好奇心强的,用自己倒腾的手枪,百米外将前者一枪毙命。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实力(科技)面前,一切花里胡哨都是纸老虎。

那么,关于大家对90后,00后的不良印象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来自于老一辈的刻板观念。因为他们就是通过他们所采用的标准取得成功的,自然而然,就会以他们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人。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时代在改变,衡量的标准也已经变了,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衡量,90后和00后就是适应现在这个时代的人(等到90后和00后都老了,或许也不再适应那个时候的时代了);

90后和00后真的不堪重任吗?


第二,受到了耸人听闻的新闻的影响。新闻最擅长的就是夺人眼球,专写那些极特别的个例(因为正常情况谁也不关注),再加上人们都有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归纳法,把在个体身上发现的现象推广到全体身上),就会认为所有90后,00后都是那样,但事实是,那样的人只是少数(既然是非主流,自然是游离在主流外的少数了)。

事物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不被光怪陆离的假象所迷惑,看透事物客观发展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