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制定了“重文輕武”的國策,因此,北宋著名的文臣非常多,但優秀的武將卻很稀有。到了宋仁宗時期,一位名將橫空出世,他一生經過二十五次大戰,身負8處箭傷,大破西夏、夜襲崑崙關,成為宋仁宗時期軍營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連范仲淹、韓琦等人都對他推崇備至,這位名將,就是狄青。

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狄青出身貧寒,16歲從軍。狄青身材高大,在軍營中練就一身騎射本領。西夏侵犯宋朝時,宋軍連連敗退,狄青當時只是一個州軍指揮使,他自請做先鋒,每次都大破西夏軍。此後,每逢聽到西夏來犯,狄青總是奔赴戰場,在安遠一戰中,狄青本已經身負重傷,聽聞西夏來襲,狄青奮不顧身,帶著親兵就殺入重圍,西夏軍望風而逃。

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慶曆年間,韓琦、范仲淹等人主政,經上司推薦,狄青第一次見到了范仲淹。范仲淹和狄青談論軍事,發現狄青乃是奇才。只是狄青幼年從軍,沒有機會讀書,他的戰爭策略全部是自己心裡想出來的,並不成系統。范仲淹因此叫他讀《左氏春秋》,並告知狄青:“為將者,不知歷史,不讀兵法,不過是匹夫之勇。”這句話對狄青觸動很大,狄青從此在帶兵之餘,開始熟讀兵書,進而成為宋朝著名的軍事將領,在對抗西夏、平定南蠻的過程中起了巨大作用,一度擔任樞密副使。

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狄青雖然從一介兵卒成長成了一代名將,但他骨子裡還是最初的那份淳樸。他身份顯赫之後,有人建議狄青應該找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做祖先,以抬高自己的出身。於是,他身邊的將領們想起了狄仁傑,紛紛建議狄青冒認狄仁傑為祖先。眾所周知,狄仁傑出自太原狄氏,乃唐朝著名宰相。狄青祖籍也是山西,二者又都姓狄仁,所以,大家都認為,只要狄青咬定自己是狄仁傑的後人,外人也挑不出毛病來。

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沒想到,狄青卻說:

“某出田家,少為兵,安敢祖唐之忠臣梁公者。”

意思是:我不過是區區農家子弟,從小當兵,唐朝的著名宰相,我可不敢高攀。

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從狄青的回答可以看出,狄青並非攀附之輩,當時的朝臣聽聞此事,紛紛對狄青稱讚不已。另外,還有一件事,更能看出狄青的性格。

很多看過《水滸》的讀者,肯定對“刺配”非常熟悉,即宋代犯人犯法,充軍發配之前會在臉上刺字,例如刺“囚”字等。其實,在宋朝,不僅犯人會被刺字,像狄青這樣的士兵也會被刺字,這個慣例從五代十國時期就開始了。

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在五代亂世,各軍閥征戰,當時當兵的都是窮苦之人,為了避免這些士兵臨陣脫逃,當時各國會在士兵的臉上或手臂上刺上標記,一旦各關口發現帶有標記的人,就知道此人是逃兵,都會施以重刑。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宋朝。

在宋朝初期,士兵分為三種,即禁兵、廂兵和鄉兵。禁兵拱衛京師,待遇較高,自然不會有逃兵。廂兵駐守邊塞,苦寒之地,為了避免士兵逃跑,當時普遍給廂兵刺字,稱之為“刺臂”或“黥面”,狄青就屬於這一類。

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據《智囊全集》記載,狄青擔任樞密副使後,一次被宋仁宗召見,宋仁宗看到狄青臉上因黥面留下的黑疤,便建議讓太醫配藥,將狄青臉上的黥面痕跡去掉。因為當時的軍隊將領,一旦身居高位,都會想方設法去掉黥面疤痕。沒想到狄青卻拒絕,他說:“這疤痕一定要留著,有大用。”

宋仁宗不理解,狄青解釋:“我之所以有今天,全是因為這些疤痕,我要把它留在軍中,好鼓勵那些在邊關的將士們。”

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狄青這種樸實無華、不在意臉上疤痕的淳樸態度,讓宋仁宗更加佩服。馮夢龍在《智慧全集》中評價狄青:

既不去面涅,便知不肯遙附梁公。

從狄青不肯去除黥面之痕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不冒認狄仁傑為祖先以抬高自己身份之事是真實的。這就是狄青的淳樸和智慧。

狄青臉上有個黑疤,宋仁宗勸他去掉,狄青:有大用,一定要保留


歐陽修曾說過:宋朝開國之後多年來,邊境名將,唯有狄青、種世衡二人。的確,在文人輩出的仁宗盛世,狄青彷彿是一顆明珠,但同時因為他是武將出身,他又彷彿是一個“另類”,和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狄青最終以悲劇收場,需要說明的時候,狄青的悲劇,是被那個時代所侷限,和他的軍事能力、淳樸性格無關。

作為一代名將,狄青有能力、有謀略,有智慧,他唯獨沒有的,是心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