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堆料到“有感”,旗艦手機的突圍之路

2020年第一季度剛剛結束,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迎來了至暗時刻,這也讓進入智能手機這個“紅海”市場的競爭愈發殘酷。2020年開年以來,粗粗一算,從小米10、iQOO3、Find X2、P40、以及即將發佈的數字旗艦榮耀30,近10款旗艦機型競相登場,爭奪5G市場的競爭趨於白熱化。

都是號稱頂配,什麼樣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呢?最近,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一次媒體溝通會上談到了產品競爭力的問題。

從堆料到“有感”,旗艦手機的突圍之路

讓用戶沒有門檻地充分感知的產品,才會有真正的競爭力。比如你要證明一個桌子結實,你放個坦克上去是沒有意義的,消費者是沒有感知的。這倒讓我想起最近很多廠商旗艦的宣傳點,無論是CPU、內存還是屏幕刷新率、像素排列之類,其實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感知可能都不強。

這段表述道出了智能手機的突圍之路——差異化和辨識度。

細細一想,現在的主流應用和遊戲,不要說麒麟990、驍龍865這樣的頂級旗艦,像搭載麒麟820,驍龍765這樣次旗艦應付起來都綽綽有餘、除了極客類的數碼玩家,普通用戶很難分別旗艦和次旗艦在性能上有什麼根本性的差異。

從堆料到“有感”,旗艦手機的突圍之路

作為一個數碼愛好者,我發現在看待新產品方面,我們都存在一個“倖存者偏差”——老是覺得普通網友和Geek們一樣,對各類配置、參數瞭然於胸,但只要到手機大賣場去看一圈,就發現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真正的產品力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感知力”——讓用戶有感,比單純的堆料更重要!

從堆料到“有感”,旗艦手機的突圍之路

比如手機的跑分數據,屏幕刷新率多高,用到多大的CMOS,非發燒友的消費者是搞不明白的,但你一說外放效果,配上一個音箱,大家立馬就能明白這款機器揚聲器很厲害。

從堆料到“有感”,旗艦手機的突圍之路

再比如,充電功率,曲線啥的,普通消費者也整不明白,但你在櫃檯上擺一部手機,看著電量從0刷刷地往上竄;或者像下圖一樣做個視頻,不眠不休地開黑7個多小時才自動關機,大家就全明白了,這手機待機槓槓滴。

從堆料到“有感”,旗艦手機的突圍之路

在影像方面,高分辨率和變焦是近幾年的潮流所在,但是不是分辨率越高越好呢?我就體驗過一些為高分而高分的產品,打開高分辨率後,拍照時有明顯的卡段感,單張照片體積龐大,微信傳個圖還嫌太費流量,而且因為佔用系統資源多,所有的AI優化都沒法實時加載、只能“素拍”,最終出來的片子,只有在局部放大的情況下,才能看出和普通分辨率的差異,這樣的高分辨率,對用戶來說也是沒有任何感知力可言的。

從堆料到“有感”,旗艦手機的突圍之路

某產品高分、普通分辨率對比

手機畢竟是個大眾數碼消費品,用戶體驗是生存之本,讓消費者一上手就覺得你的產品和別家不同,這才有機會脫穎而出,這就要求廠商要回歸做產品的初心。

比如P40系列採用的四曲屏幕,難度極高,行業大部分廠商都沒有辦法做出這樣的屏幕,華為為此做了一年多的實驗,才搞定了這塊觀感似乎要溢出來的屏幕,這個特性在發佈會上感覺不像性能演示那樣令人印象深刻,但一到店裡摸了真機,就立馬覺得外觀、手感上的獨特之處了,

從堆料到“有感”,旗艦手機的突圍之路

曾國藩在總結自己帶兵打仗的經驗時,說了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在基礎上下功夫,不走捷徑,不搞惡炒,才是長久的制勝之道。

從堆料到“有感”,旗艦手機的突圍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