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音樂人加速入駐網易雲音樂,丁磊是在"養豬"嗎?


原創音樂人加速入駐網易雲音樂,丁磊是在

撰文 | 笑笑

編輯 | 訂頑

4月23日,網易雲音樂7週年紀念日時披露出的一組數據令人深思: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超過16萬,位居行業第一。

而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去年12月時,網易雲音樂宣佈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超10萬,短短的4個多月時間內就又增長了6萬,這不僅說明我國的原創音樂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更說明了網易雲音樂重視對於原創音樂人的流量扶持。

其實早在2013年4月網易雲音樂發佈時,丁磊就談到了幾個未來發展方向的關鍵詞:社區、原創音樂人和音樂推薦,如今看來,仍不過時。

目前,音樂算法推薦功能各家都已擁有,僅僅憑藉著社區和原創音樂人這兩張牌,能夠抵擋得住騰訊音樂系的圍攻嗎?網易雲音樂的未來又在哪裡?

雲村的過去:沒有核心版權,就要做好產品

網易雲音樂是在13-14年問世的,當時的音樂市場已被酷狗、酷我、天天動聽、QQ音樂等PC時代就已經存在的老牌音樂平臺佔領,但它憑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殺出重圍,佔據了音樂市場份額排名第五的位置。

憑藉著精準的每日推薦算法、出色的UI界面設計以及獨特的音樂社區氛圍,網易雲音樂贏得了用戶特別是年輕人群體一致的良好口碑,但好景不長,由於核心版權的缺失,網易雲音樂陷入了"音樂平臺沒有音樂"的尷尬境地,用戶紛紛"出走"。

原創音樂人加速入駐網易雲音樂,丁磊是在

數據來源:questmobile

去年的9月份,周杰倫發行的新歌《說好不哭》在騰訊音樂平臺上架,兩小時播放破千萬,致使QQ音樂服務期一度崩潰。雖然音樂MV中的周杰倫人到中年,有些微微發福,但"周杰倫"三個字對於音樂平臺來說,就是15%以上的MAU增幅。

網易雲音樂缺少"周杰倫"們,但云村社區、原創音樂人等的發展,還是讓網易雲音樂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網易雲音樂的第一個亮點就是它的個性化推薦。

網易雲音樂的個性化推薦和互聯網發展的趨勢相同,那就是更貼近用戶,更具人性化設計。在這個功能設計背後,體現出它的產品的一大特點:在用戶產生數據為產品服務的同時,也能被自己和他人產生的數據服務。

這在當時為國內音樂平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以讓用戶驚訝"它怎麼可以知道我想聽什麼歌?"以此而吸引了一大批用戶的留存。

網易雲音樂第二個亮點就是它的評論區,以及剛剛上線的雲村mlog。

評論區的迷人之處,在於不僅僅是用戶表達想法的地方,更是用戶感知其他人想法的地方;不僅僅是評論與評論互動的地方,也是令人更關注評論內容的地方;用戶不僅僅是消費的隊列,更是生產的隊列。有人說聽音樂的最高境界是情緒的共鳴,這一點網易雲音樂做到了。

除此之外,歌單設計、界面UI都是其他音樂軟件沒有的,只有網易雲音樂才能給予用戶的驚喜。

從數據看,網易雲音樂佔據的用戶份額不多,但這並不代表它輸給了其他幾個音樂平臺。因為它針對的群體不是所有音樂用戶群,而是熱愛音樂、關注音樂的一部分人群,網易雲音樂已經吸引並留住了目標用戶的一大部分人群,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雲村的未來:燒錢維繫情懷非長久之計,商業化道路凸顯

強化社區基因:儘管網易雲音樂平臺目前的社交生態還處在初級階段,但用戶粘性很強。

例如,"雲村"這個模塊2019年才上線,但這個概念在平臺流傳已久:在網易雲音樂裡,平臺就是雲村,用戶就是村民。

網易雲音樂的歌曲點贊和評論數是其它音樂平臺的數倍,說明網易雲音樂在社區賽道仍佔有不小的優勢。社區的價值在近幾年得以凸顯:字節跳動、小紅書、B站、快手等無一不是擁有自己的獨特社區文化氛圍。

網易雲音樂平臺沉澱的用戶和社交文化氛圍將會是它向前發展的基本盤,但不可忽視的是,近幾年酷狗、酷我、QQ音樂都在不斷加強社區功能,連沉寂已久的豆瓣FM也因為社區功能的加持而活躍了起來。

扶持原創音樂:網易雲音樂做原創音樂人扶持比較早,和丁磊熱愛音樂有關。

2013年網易雲音樂剛剛運行時,丁磊找來了600多個電臺主持人,還拉來了許巍、朴樹做DJ,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原創音樂人,扶持他們做獨立的原創音樂;

2016年,網易雲音樂上線了"石頭計劃",幫助音樂人解決收入和歌曲推廣的問題;

2020年網易雲音樂升級了原創音樂扶持計劃,被稱作"雲梯計劃2020",旨在為原創音樂人提供收益的同時,為原創音樂人提供流量扶持。

2019年,網易雲音樂原創音樂人作品年播放量達到2730億次。這一數據為更多的原創音樂人提供了信息,也說明我國的原創音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網易雲音樂的這條道路走得通。

原創音樂人加速入駐網易雲音樂,丁磊是在

吸引原創音樂人的入駐,能夠將音樂版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減輕商業壓力。

長期以來,我國音樂發行的路徑為:音樂人、製作人→唱片公司→互聯網音樂平臺→用戶,音樂的版權通常掌握在唱片公司的手中,歌曲大賣與音樂人、製作人沒有關係,唱片公司往往賺的盆滿缽滿。

而互聯網音樂平臺就更苦逼了,每3-5年就要與唱片公司進行歌曲版權使用的續簽,耗費大量資金去購買版權。由於我國用戶還沒有養成為歌曲付費的習慣,歌曲流量變現之路異常艱難,可以說,這一行業純屬燒錢砸愛好,無關商業,只論情懷。

但當原創音樂人入駐平臺後,事情就變得和以前不太一樣了,因為少了中間商賺差價,平臺能為自家的音樂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又由於利益的相同,可以使雙方都朝著更好的商業方向發展。隨著我國居民版權意識的不斷提高,在現有的音樂版權體系下,對於音樂人的競爭還會更加激烈。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由於沒有騰訊、阿里系的大資本注入這個市場,音樂平臺的話語權遠遠不夠,音樂體系的平臺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帶上古格斯戒指的丁磊,以及他的"養豬"計劃

在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互聯網行業,丁磊和他創辦的網易是讓人絕對不能忽視的存在。

成立二十年,03年富豪榜第一、至今仍位居第八等等,這些從商業的視角看,成績相當不錯。但用綜合性的眼光去看待丁磊和他所創辦的網易,你會發現它非常的天馬行空、隨心所欲。

2018年8月段永平做客斯坦福大學時,坦言稱自己已將網易股票賣掉,"丁磊就像個大孩子,那麼多錢放他手裡不放心",這個評價非常符合大多數人對丁磊的印象,不像一個商人,因為他被興趣和個人的隨性左右了太多決策。

原創音樂人加速入駐網易雲音樂,丁磊是在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曾說,"無論一個人平日如何,一旦擁有古格斯戒指,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做他應該做的事情。"丁磊就是這樣,帶上了自己的古格斯戒指。做音樂平臺對於他來說是他想做,而不是應該做。

儘管在別人問丁磊"未來網易雲音樂最大的威脅是什麼?",丁磊回答"怕大家失去了對音樂的熱愛",但丁磊不僅是一個企業家、音樂發燒友,從本質上來說,他還是一個務實,精明甚至摳門的商人。

在多年前的一次採訪中,丁磊還將網易定義為"七分理想三分生意",網易雲音樂也是這樣,滿足了小眾群體的音樂文化需求,但不適合做一個商業化的發展,一旦進行商業化,原有的社區氛圍就會變質,雲村也可能不再是丁磊和雲村村民心中的那個"理想國"了。

最重要的是,網易雲音樂商業化的外部競爭也十分激烈。音樂平臺的用戶存量已經幾近飽和,拉新成本極高。網易系的產業鏈儘管極為複雜,涉及領域也極為寬泛,但大多數業務線有的已裁撤退出,有的已弱化修整,有的乾脆打包賣掉,目前,網易核心業務只剩下"遊戲、音樂、傳媒、教育"這四條線。

單線發展趨勢不利於培養用戶留存,沒有產品一體化,音樂平臺會員銷售成本也會提高,單一產品和騰訊系的龐大業務矩陣相比,很難存活。這一點丁磊不是沒有考慮到,但考慮到他的務實,也許人們就不會這麼驚訝了。

網易除了養豬之外,至今沒做過任何"出頭鳥"的事情。網易的整體戰略極為保守,它很少趕著時代的風口進行創業投資,而往往是在風颳完的時候進場,因此也錯過了多個風口;它幾乎不對外投資,養豬對於丁磊來說也是一個理智的決策,而並非外界炒作之詞。

基於此,丁磊很有可能將網易雲音樂這頭"豬"養肥了賣掉,繼續去做一個瀟灑快樂的大富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