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引領新經濟 賦能高校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設

編者按:教育推動科技進步從而促進人類生活更加美好。校長的使命是明確辦學方向、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建章立制、爭取資源、領導課程改革、激發學習熱情,形成思想,明確任務等等。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眾志成城、全力抗擊新冠疫情取得勝利的一年,是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是保障"十四五"規劃順利起航的奠基之年。2020年4月,由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組織編寫的"120位校長賦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榮譽出品,《校長賦能人工智能教育》是業界第一本介紹、詮釋我國高校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及教育教學的時代讀物。它的推出,開闊了高校建設人工智能專業的視野,堅定了高校申報人工智能專業的信心和力量,增強了高校之間人工智能專業建設的交流機會。現將書中收錄的120位校長治校思維和人工智能教育觀點首次對外進行分享,以饗網友。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引領新經濟 賦能高校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設

四川大學校長 李言榮

2019年,四川大學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2018年9月29日,四川大學與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簽署了共建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框架協議。四川大學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具有學科、學術、資源、應用等方面的優勢。學科優勢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亟需通過與各個學科領域的結合,實現跨學科交叉發展;四川大學學科門類齊全,覆蓋了文、理、工、醫等12個門類,具有多學科交叉優勢;學術優勢方面,川大人工智能高水平科研團隊學術成果頗豐,在國內外學術界擁有重大影響力;資源優勢方面,四川大學擁有文、史、哲、藝、法、醫等大數據資源,也已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GPU深度神經網絡計算平臺,擁有高性能人工智能計算集群,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應用優勢方面,川大已經開展了人工智能在醫學、藝術、文學、法律、商學、電子電氣等多個學科的應用研究,部分研究走在世界前沿。聯想大數據通過多年實踐,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業已擁有堅實的技術經驗儲備,形成一系列研發成果,獲得30多項國內專業獎項。四川大學-聯想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將整合各自優勢資源,開展人工智能科學相關研究及落地應用項目,為國內產學研合作樹立成功典範。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認為,中國已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也進入新經濟時代,傳統經濟形態正在轉型,這個時候的高校工科要發展,就應該與新經濟結合。這是中國要走到世界舞臺中央的必然路徑,中國的GDP要從世界第二變成世界第一,需要引領這個世界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行業,與生命醫學健康結合的行業,就是四川大學新工科建設的著力點。對於川大,正是趕上發展好時機,醫科是川大的強項,信息學科也有很好的基礎,因此,新工科應該主動地去與這兩個領域融合,跨界,發展。比如說城市、交通,自然應該與智慧,智能結合,讓人工智能、機器人、互聯網、移動通訊,虛擬現實、大數據、物聯網等等與傳統工科融為一體,傳統工科自然得以升級。

李言榮,男,漢族,1961年7月生,四川省射洪縣人,中共黨員,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四川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