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想說愛你不容易

李白給磊落故人的感覺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另一方面,對於李白的性格,我又有所保留。不過

性格決定命運,恰恰是李白的為人造成了他一生不得志的命運,而這些苦難的遭遇又成就了他的詩。

李白,想說愛你不容易

李白的詩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喜歡,磊落故人也不例外

李白是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李白的代表作《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等,大都天馬行空,恣意奇絕,還有著“詩成泣鬼神”般的感染力,很容易就把人帶入詩境之中,感同身受,因此受到了最多數人的喜愛。

比如他寫廬山瀑布,讓人感到如天河倒掛般瀑布就在眼前: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他在《上李邕》中以大鵬自比,足以激起少年的壯志雄心: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又能顛簸滄溟水。

他以行船之快抒發心中的快意,寫下生平第一快詩《早發白帝城》:

朝發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他《的三五七言》寫情,以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悽婉動人: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他在《將進酒》中寫人的渺小和青春的短暫,令人驚心動魄: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想說愛你不容易

雖然非常喜歡李白的詩,但磊落故人對李白的為人有所保留

性格急躁,不夠堅忍,做不成大事

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舉薦,唐玄宗終於召李白進宮,“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可謂十分禮遇。在對李白略加考察之後,唐玄宗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這雖是閒職,卻是天子近臣,有大把的機會影響朝廷的決策,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

但李白卻認為唐玄宗看不起自己,只把自己當成一個陪皇帝吟風賞月的弄臣。他太急於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暫時無法實現的情況下,他不是堅定信心和耐心,等待機會,而是很快放棄了自己,漸漸變得放浪形骸,飲酒誤事,終於在兩年後,惹得唐玄宗對他失去了耐心,“賜金放還”,將他變相逐出了長安。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過:

“古之立大事者, 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意思是說一個人要作出一番事業,不僅要有出類拔萃的才能,還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試想一下,如果李白不是那麼的“急功近利”,而是利用在皇帝身邊的機會,耐得住寂寞,徐徐圖之,未嘗不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李白,想說愛你不容易

四海雲遊,嗜酒成性,不顧家

李白少年成名,有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的政治抱負,但他沒有選擇科舉一途,而是四處拜謁高官、權貴,以求進身之階。

“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李白《與韓荊州書》)

李白二十七歲時,與已退休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成婚之後,李白仍為進入仕途四處奔走,直到四十三歲時才被唐玄宗召為翰林。如果說李白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忽略了家人,那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因為始終不得志,變得嗜酒成性,妻兒都不管不顧,就很令人看不起了。李白也知道自己不對,他還給妻子寫過一首《贈內》,表達自己的愧疚: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意思是說,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如爛泥一般。你雖然是我李白的夫人,和那整天不顧家的周太常的妻子又有什麼區別呢?太常就是東漢時的周澤,他喜歡喝酒和齋戒,常常冷落妻子。當時的人們非常同情周澤的妻子,說周澤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三百五十九天都在齋戒,剩下一天雖然不齋戒,卻喝得“醉如泥”,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李白儘管有這種愧疚,但嗜酒的毛病始終還是改不了。他被逐出長安後,還是四海雲遊,長時間的不著家,回到家也是常常爛醉如泥,不盡一個男人照顧妻兒的責任。在他成親五年後,他甚至因為常年在外飄蕩,回去之後才知道他的岳父許員外已經去世一年了。

身為一個男人,卻不顧家,這也是我看不起他的地方。

李白,想說愛你不容易

然而正是李白的性格成就了他的詩

正是他到處雲遊,才得以結識孟浩然,寫下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他到處拜謁達官貴人,才留下了著名的《與韓荊州書》和《上李邕》等詩文。也正因為他嗜酒,才能靈感泉湧,寫下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作: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

總之,磊落故人對李白的感覺是複雜的,一方面極度喜歡他的詩作,一方面又很看不起他的為人。不過人都是矛盾的動物,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