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組六對作用力在微觀與宏觀兩個層次的體現

現代物理學發現微觀粒子層次的強力、弱力和電磁力,卻割裂了這三種作用力在宏觀星球星系層次的體現。說出來也許您還不信,

起源於微觀層次的三種作用力同樣體現於宏觀星球、星系層次。只是強力的性質有所改變,電磁力的極性對應結構有所改變而已,原封不動、沒有改變的則是由坎離極性體現的弱力。

三組六對作用力在微觀與宏觀兩個層次的體現

起源於質子與中子層次的強力,在星球層次體現的就是萬有引力。但萬有引力與強力的對應結構有所改變。質子與中子之間的強力由正對應的乾坤極性所體現;星球層次的萬有引力則由乾坎極性對應所體現。所以說,星球的萬有引力與物體重力屬於質量體的陽性相聚作用力。因此,萬有引力與強力既具有相同一面、又具有不同的組合。說句大實話,如果沒有八卦的啟迪,萬有引力的極性組合真的很難破解。

由離性能量的多層次揮發融合體現的坎離極性作用力,則原封不動體現於星球層次。因為弱力是離性能量層斥力與坎性引力平衡存在的,所以,凡具有弱力的個體之間都同時存在引力與斥力。星球之間距離的穩定、星系形狀的穩定,就是由坎離極性作用力的引力與斥力的相對平衡體現的。

電磁力也有宏觀星球星球層次的作用力。但電磁力在微觀粒子層次的極性對應是洛書3-8~7-2,在宏觀星球層次的極性對應是河圖3-8~9-4。有所不同的是7-2表現的是電子的電磁性作用力,9-4表現的是虛空的電磁性作用力。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一、性體組合分化與作用力的形成

性體組合分化由質能十性體的八卦組合所體現。也就是由乾、坤、坎、離、震、巽、艮、兌八種性體構成為三組六對作用力對應所表現。希望大家理解,用八卦命名產生作用力的極性對應關係,並不是為了標新立異,也不是為了復古循舊,而是還其本來面目——作用力的極性對應。八卦表述的是陰陽兩性的第一層次全方位不等量組合。現代物理學難於確定物質的微觀結構,就是不知道應用性體的模擬分化與組合造成的。其實,在這方面我們的老祖宗早已為我們準備了性體的萬能模擬組合式——八卦與河圖洛書。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終於認識到了八卦的科學價值就在於表達物質的性體組合模式,所以應用八卦表述的極性對應關係,比之於數學應用代數更勝一籌,可以無所不能的揭開不同作用力的關係和性質。

第一組乾坤極性作用力

乾坤極性由洛書核心獨立5陽與河圖核心的5-10組合對應構成。因為這對性體的名稱是乾對乾坤,所以稱為乾坤極性作用力。因為質子核心5陽是+5性體,中子核心5-10組合則是-5性體,所以,由一個質子和一箇中子結對的乾坤極性所表現的強力,也是歸零組合。

三組六對作用力在微觀與宏觀兩個層次的體現

引力,由乾性剩餘所體現。由於中子衰變的緣故,造成了星球質量體的質子多於中子。多餘的質子乾性體找不到中子坤性體配對中和,表現的就是乾性剩餘。星球的剩餘乾性輻射融合匯聚,表現的就是星球引力。萬有引力之所以不屬於微觀層次的作用力;萬有引力比微觀粒子層次的作用力之所以表現的十分微弱,原因就在於由分散的質子剩餘乾性體融匯形成。

重力,則由質量體中的坎性體所表現。構成質量體的1-6坎性體,因揮發9-4離性能量而表現剩餘、表現重力。雖然,屬於陰性質量體的、構成質子中子成分的坤震艮也具有重力,但坤震艮在微觀系統可以有剩餘而表現作用力和重力,在宏觀系統則被乾巽兌全部中和歸零而沒有剩餘,所以,真正表現重力的就只有坎性體一種。

星球的引力和物體重力,其對應分類屬於質量體的陽性相聚作用力。即:乾性引力體與坎性重力體之間的作用力。

第二組坎離極性作用力

坎離極性作用力在微觀粒子層次表現的是弱力,在宇宙層次表現的則是星系凝聚力。

坎離極性由洛書1-6與9-4對應組成。坎性體是構成質量體重力的主要成份,離性體則是表現光與熱的虛空性質的能量體。坎離極性作用力是由離熱性能量脫離坎性體約束、表現光熱能量的揮發產生的。1-6與9-4同樣是歸零對應組合,所以,等量的坎離性體的互相約束是不表現極性成份的。但是,由於洛書結構的氕原子離性體是極易產生膨脹揮發的外向性性體,而物質聚合形成元素、形成星球都是釋放能量的,一個空間中出現了離性能量的揮發,其核心空間就會產生坎性質量體的積累,併產生坎性輻射而表現坎性引力。所以,離性體的揮發就是質能虛實起源的分化過程,離性能量的揮發,也就是生成質量體的過程。

由於離性能量幾乎是跨越所有物質層次而多層次揮發的,所以坎離極性作用力存在於各個物質層次。坎離極性作用力在原子內部,表現的是凝聚原子核的整體性作用力——弱力;坎離極性作用力宇宙層次,則是凝聚星球星系的根本性作用力。星球之間、星系內部的凝聚性作用力,就是由坎性引力與離性能量層斥力的相對平衡決定的。

第三組電磁極性作用力

電磁極性由震、巽、艮、兌四個極性體構成。震艮由洛書3-8的左右對稱性組合構成;巽兌則由洛書7-2或河圖9-4的左右對稱性組合構成。震艮是構成質子的質量陰性成份,震艮結構相同方向相反,是構成質子的一對作用力左右對稱的正電磁極性體;巽兌則是一個左旋與右旋對稱的電子對。

三組六對作用力在微觀與宏觀兩個層次的體現

質子的震艮與電子的巽兌,四個極性體縱橫結對,組合成一個極性對應方陣,構成上下左右四個極性對,表現的就是既具有對稱性且又互相垂直的電磁極性作用力。兩對電性作用力由震巽與艮兌所體現;兩個磁極對的實體磁性作用力由震艮所體現,虛空磁性作用力則由巽兌所體現。震艮本是表現重力的質量體,但由於震艮與巽兌結對幾乎影形不離,而巽兌是中和質量重力的能量體,所以在原子中震艮基本不表現重力。

物理學認為電子是有質量的。其實7-2組合表現的電子是能量大於質量的結構體——+5性體,電子所表現的“質量”,實際是3-8震艮擁有強大的電磁約束力造成假象。如果講重力質量,7-2電子的質量數與9-4光子的質量數都是負數,但由於性體的膨脹力由數字序號決定,與數字的奇偶無關,所以,9-4光子的膨脹揮發性強於7-2電子,因此,電子雖然與光子一樣能夠中和重力質量,但電子的膨脹揮發性遠弱於光子。

結論:

三組六對作用力體現於微觀層次,是強力、弱力、電磁力,體現於宏觀宇宙層次,則同樣可以分為三種作用力。一是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由乾與坎性體之間的陽性相聚作用力所體現;二是限定星球之間距離穩定的星系平衡作用力,由坎離極性作用力所體現;三是主導、規範星球公轉運行的作用力,由震巽艮兌電磁極性所體現。現代物理學無法解釋星系凝聚力,而上天入地尋找“暗物質”,就是尚未認識到星球乾性(萬有)引力不能作用於星球之間和坎離極性作用力在星系層次發生作用力造成的。

八卦揭示的三組六對作用力,既是微觀物質層次的性體組合作用力,也是星球、星系層次的作用力。近代物理學不能完整認識星球星系作用力,就是沒有認識到三組六對作用力可以跨層次發生作用所致。近代物理學雖然認識了萬有引力,但由於沒有極性對應學的啟迪,就無法弄清楚萬有引力就是構成強力一方的乾極性跨層次作用力和質量體坎性重力的關係,從而造成了認識不到另外兩種作用力也可以產生跨層次作用力,認識不到弱力的跨層次作用力,能夠成為星系的主導性作用力。迷一樣的萬有引力,就是因為屬於陽性的乾性單極引力對顯示陰性的質量體產生的作用力。

導致近代宇宙學難於突破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割裂了發現於微觀層次的基本作用力與星球、星系層次作用力的廣泛關聯性;二是把僅有的一種關聯作用力,乾坤極性作用力體現的宇宙層次作用力——萬有引力的應用,做出了錯誤的無限延伸,實際上,由強力跨層次體現的萬有引力,僅僅侷限於星球一個層次,這與強力只侷限於核子一個層次原因相同。

這一節只是粗略展示了三組六對作用力的產生原因,具體在後面還要做專題探討,還要詳細解釋各種作用力在星球之間發揮的奇妙作用和作用力分工。

極性對應學應用河圖洛書的性體組合結構,不但能夠輕易解開核子作用力、弱力和電磁力的產生原因,而且還能夠破解元素的內在結構。為什麼古老的極性對應學有這種超凡能力?原因就在於極性對應學本來就是表述物質、宇宙起源的性體分化與組合模式。況且,極性對應學的所有圖案都不是人為意志描繪的,而是從大自然中發現的,所以,也可以說是大自然賜予的物質結構和宇宙起源圖案。這些圖案從發現至今已經珍藏了六千五百年,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幫助人類徹底解開物質宇宙的終極奧妙。有緣的朋友如果讀完了本書,您就會發現,這些古老圖案對於解開宇宙的起源和微觀物質奇妙的結構問題,還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