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潮汕飲食文化植根於千家萬戶,是由潮汕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歷史中共同創造的。因而在潮汕民間,便廣泛流傳著不少關於飲食方面的俗語、諺語。這些由群眾創造的俗語、諺語精闢、形象、生動,有不少是對潮汕飲食規律、經驗的總結,對我們進一步瞭解潮州飲食文化的特色、民俗風情有很大的意義。

“素菜葷做,見菜不見肉”

這是潮州素菜烹製方法的基本核心,也是潮州素菜的特色。蔬菜一般特點是偏於清淡,故在烹製素菜時,便要用肉類共燉,使肉類的濃香和蔬菜的芬芳結合在一起,產生一種特別可口的複合味;但為了突出素菜的特點,上桌時,又要把肉類去掉。潮州素菜的這一烹調方法充分體現了“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入”這一烹調基本規律。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做戲神仙老虎鬼,做桌靠粉水”

這是一句潮州烹調的民間俗話,它強調在烹製潮州菜中,勾糊的重要作用。這句話的意思是,一齣戲要演得生動、吸引人,就必然要依靠神仙、老虎、鬼怪這些東西來增強情節的離奇曲折,而烹製潮州菜(“做桌”即指烹製潮菜筵席),要使菜餚做得好,則主要依靠用粉水勾糊。勾糊在潮菜烹製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技術環節,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證菜餚入味和脆嫩、保證湯菜融合、滑潤柔嫩、突出菜餚的風格特點,增加菜餚的光澤等。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猛火厚朥芬魚露”

這是潮汕人民在長期烹飪實踐中經驗總結的一句俗話。意即要烹好菜餚,必須有三個條件,其一是“猛火”,即火候要夠,只有火候夠,菜詹才爽脆、嫩滑,有“鍋氣”,而不致於“老韌”。其二是“厚朥”,即烹製菜餚時,調味要烹入魚露,因魚露除鹹味外,還兼有魚類的鮮甜味。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九月魚菜齊”

這是潮汕地區民間烹飪俗話,表達出潮汕地區家產品之豐富。“九月魚菜齊”是指潮汕地區在每年農曆九月至來年清明前後農產品和水產品特別豐富。潮汕地區大部分蔬菜、農作物的盛產期相對集中在每年農曆九月至第二年清明前後,而這個時期也是各種水產品特別肥美的時期。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六月鯉魚七月和尚”

這句潮汕烹飪俗話是對潮汕淡水魚鯉魚特性的概括。潮汕地區的鯉魚在農曆二三月便開始產卵,產完卵後便開始吃食恢復產卵期的虛損,一直到六月已經長得很肥美。而農曆七月,是農村夏收結束的時候,這時候,農民農產品已收穫,農活也暫時空閒,便在這時節經常到佛寺燒香,和尚也因此長得肥胖起來,故有“六月鯉魚七月和尚”之說。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五月荔枝樹尾紅, 六月蕹菜存個空”

這句話是潮汕人對潮汕物產“黃金季節”的經驗總結。農曆六月蕹菜已過時,故吃起來只剩下枝骨,毫無鮮嫩可口的特點,那麼蕹菜什麼時候最當時呢?另一句潮汕民諺“九月蕹菜蕊,食贏鮮雞腿”則生動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草魚頭,鯉姑喉”

這句俗話體現了潮汕人對烹調原料的重視,以及對烹調原料研究、理解的精深。“草魚頭,鯉姑喉”是指一條草魚,最甜嫩可口的部位是它的頭部,而且一條鯉魚最肥美的部位是它的喉部。事實證明這諺語是正確的,目前在潮汕的肉菜市場,草魚頭的價格往往要比魚肉貴,正是這個道理還有“烏魚鰓,唔甘分厝邊(捨不得送給鄰居)”、“賣田賣地,買鯧魚鼻”等等。“食魚欲食品店馬鮫鯧,看戲欲看蘇六娘”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潮汕菜擅長烹製海鮮,潮汕人喜食海鮮,這裡把好戲和好魚相擔並論,以好喻好,更突出潮人喜食海鮮的習慣。“馬鮫鯧”是指馬鮫魚和鯧魚,均為潮汕沿海海產品,也都是潮汕人民日常常食用的質量較好的海鮮。《蘇六娘》則為潮劇的傳統劇目,描寫揭陽縣荔浦鄉青春少女蘇六娘與青年郭繼春的愛情故事,在潮汕地區家喻戶曉。潮菜、潮劇同為潮汕文化,這句民諺形象地體現了潮汕飲食豐富的文化內涵。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端午食葉,勝似服藥”

潮汕藥膳,應該是潮菜的一個組成部分。潮汕人講究飲食,不但講究色、香、味、形,還講究飲食時人體的保健作用,這正是潮汕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端午食葉,勝似服藥”這句潮汕民諺,正體現了這方面的內容。端午時節,潮汕地區正是雨水充足,萬物生長茂盛的季節,因而潮汕人便函順應自然,在這時節進食盛產於此時的各種植物莖葉,以達到保養身體的目的。如蕃薯葉、秋瓜葉、苦刺芯、麻葉芯等,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還具有涼腸解毒等作用。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七樣羹,食後變後生”

(後生是潮語年輕的意思)這句俗語,是潮汕群眾在長期的飲食實踐中,有關飲食衛生,或者說是食療方面總結出來的經驗,含有深刻的醫學道理。這句俗語話說的是,每年從大年三十夜至新春初七,潮汕地區的習俗,都是新年卓、團圓桌,酒菜筵席、大魚大肉不斷。從醫學的角度看,魚肉類食物屬酸性,所以到了初七以後,就應該多吃一些屬鹼性的蔬菜類,使體內酸鹼平衡。此外,蔬菜類食物富含維生素,在大量吃食肉類之後,再多吃蔬菜,能起到消食開胃、清腸通便函的作用,對人體大有好處。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年夜尖頭冬節烏”

尖頭:江海交匯處的一種魚。烏:烏魚,一種淡水養殖魚。冬節:冬至。在冬節至年關,此兩種魚最肥美。烏魚是潮汕人較喜歡食用,也是比較值錢的一種淡水魚,在潮汕俗語中有廣泛的反映。與之相關的俗語還有“寒烏熱鱸”(冬天的烏魚、夏天的鱸魚最為肥美),“烏魚鰓,唔甘分厝邊”(烏魚味美,就連不能吃的魚鰓都不與別人),到了六月,烏魚不當令了,但這時苦瓜、勒魚開始新鮮上市,於是又有“六月烏魚存個嘴,苦瓜上市勒魚肥”一諺。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夜昏東,眠起北,赤鬃魚,鮮薄殼”

晚刮東風,早刮北風,正是赤鬃魚和短齒貽貝當令的季節。薄殼為潮汕特產,生長在江河的入海口,六月天的時候,生長得最為飽滿,故有“六月薄殼—假大頭”一說。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錢螺蚌仔—食酸嘴”

錢螺、蚌仔兩種貝殼類食物,個小肉少,不方便進食,同時也沒有什麼吃頭。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三四賣梅,五六刮草”

每年的三、四月楊梅當令,市面上就開始有人賣楊梅了。但“一粒楊梅,三鬥火”,楊梅有熱氣,容易上火,不能夠多吃。由於楊梅不易保存,過了端午節,市面上就沒有楊梅賣了。即“水梅唔過四月八,楊梅唔過五月節”。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每年的五、六月天氣熱,街上開始有人賣草粿(涼粉)。草粿是三伏天潮汕民間小販所賣的一種清熱小食。一般都用一個大缸盛之,當有人購買時,用勺子從缸中一塊一塊的刮出裝碗,並同時在碗中切割幾下,撒上砂糖即可食用,與之相仿的消暑食物還有豆腐花。這些都是本小利大的生意。故人稱“草豆花,砍參割”(本小利大)。相關的俗語還有“別人草,別人糖”(別人的東西,可以任意揮霍浪費)、“草熬熟,天時變局”(夏天的天氣變化無常)、“南肚浮烏雲,草賣有存”(下雨天,草果賣不出去)等等。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三四桃李柰,七八油柑柿”

三、四月桃、李、柰成熟,七、八月份油柑和柿子當令。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霜降,橄欖落甕”

霜降時,橄欖成熟可以收穫。要用甕來裝是因為橄欖見風就起皺,需裝入甕中密封保存才長久。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食蠐試身份”

蠐,蟹類的一種,殼的兩端成錐狀,大足瘦長,潮人喜用生蠐醃製生食,味極鮮美,但腸胃不好,易引起腹瀉。

潮汕美食中的俗語,話你知!


來源:陽光之家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鳴謝,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