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停建閱江樓是因財力不足?

閱江樓矗立在鼓樓獅子山巔,駐足於此,一江景盡收眼底。閱江樓的修建,與一位家喻戶曉的皇帝有關,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停建閱江樓是因財力不足?

最初,閱江樓由朱元璋親自選址,親自規劃,親自命名。不僅如此,朱元璋還為這座尚未建成的樓宇,題寫了《閱江樓記》。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閱江樓記》成文不久,修造工程卻意外中止了。一直等到幾百年以後的2001年,閱江樓才得以建成。那麼,究竟是何種特殊的原因,讓朱元璋親自定下的建樓計劃半途而廢呢?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大興登上央視經典欄目《百家講壇》,講述了一個“生性多疑”又“值得點贊”的朱元璋。

建閱江樓是為了紀念龍灣之戰?

今人揣度朱元璋建閱江樓動機,大多是從《閱江樓記》《又閱江樓記》《闢阿奉文》這三篇文章裡尋找答案。

朱元璋停建閱江樓是因財力不足?

有一種意見認為,朱元璋建閱江樓目的是為了紀念龍灣之戰。

龍灣,就是獅子山下的那一段江灣。獅子山,原名青螺山,又名北山。晉元帝司馬睿認為這座山蜿蜒如龍,可謂江上之關塞,就好像北方長城線上的盧龍塞,因此將其改名為“盧龍山”。盧龍山下的這段江灣得名“龍灣”。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兵打過長江,佔領集慶,接著改名為應天府。就在1356年,陳友諒也自稱漢王,由太平出發,攻打朱元璋。在劉伯溫、康茂才、鄧瑜等人協助下,朱元璋以少勝多。龍灣之戰之後,朱元璋就確立了他群龍之首的地位,1364年就當上了吳王。1368年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建立了一個新的封建王朝,號“大明”,年號“洪武”。

龍灣之戰無疑給朱元璋留下一輩子不可磨滅的痕跡。駕臨盧龍山,他發現此山有一峰突起,高聳入雲,無論是從遠處看,還是從近處看,都像一頭獅子。於是他就把盧龍山改為“獅子山”。洪武七年,朱元璋下詔在獅子山上建一座閱江樓。

然而曾大興卻認為朱元璋在獅子山上建閱江樓主要目的有三點:第一,觀察敵情、判斷形勢;第二,壯大力量,震懾敵人;第三,安民。

朱元璋在《閱江樓記》中講述當年龍灣之戰時,他在獅子山上“察奸料敵”。所謂“擦奸料敵”,就是觀察敵情、判斷形勢。

朱元璋講完龍灣之戰後,又接著說“此樓之興……實在便籌謀以安民,壯京師以鎮遐邇”,意思就是說,如果沒有這座山,他當年就難以察看敵情,難以準確判斷形勢。因此,他決定在這座山上建一座閱江樓,目的就是為了便於壯大京師的力量,以震懾遠近的敵人。

此外,朱元璋還在文中提到,閱江樓建成之後,還可上瞭望“金陵故跡”,例如玄武湖、鐘山、熙熙攘攘的人群、繁華的市場。

曾大興說,與軍事上、政治上的需要相比,觀景和紀念龍灣之戰都是次要的。

奇異天象讓朱元璋停建閱江樓

朱元璋非常重視閱江樓的建設,他親自選址,親自規劃,親自命名。然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即將開工之際,他又下了一道詔書,停工。

朱元璋停建閱江樓是因財力不足?

關於閱江樓停建原因,也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停建閱江樓是由於財力不足。畢竟明朝開國不久,生產還在恢復之中,國家的財力確實有限。

曾大興則認為,財力不足並不是主要原因。

理由有三點:第一,當朱元璋下令停建閱江樓時,另一個重要工程,鳳陽中都宮城仍然在建設當中,並沒有因為閱江樓的停工而停工。閱江樓建設經費,與中都工程的建設經費相比,小巫見大巫;

第二,停建閱江樓時,另一個重要工程——南京城牆工程仍在繼續建設,也並未因此停工。就在朱元璋宣佈停建閱江樓的時候,城牆已經砌到獅子山的半山腰了;

第三,如果真是因為財力不足而停建閱江樓,那為什麼到了後來經濟發展了,財力充裕了,沒有再建閱江樓?可見,財力不足並不是閱江樓停建的真實原因。

另一種意見認為,停建閱江樓是因為天象有異,這個說法源自朱元璋的《又閱江樓記》。

朱元璋在《又閱江樓記》說:“今年欲役囚者,建閱江樓於獅子山,自謀將興,朝無入諫者。抵期而上垂天象,責朕以不急,即日惶恐,乃罷其工。”

這就說得很明白了,停建閱江樓是因為天象有異,朱元璋認為,這是上天警示他不要著急。這個天象,就是出現了太陽黑子。古人對太陽黑子的出現是非常忌憚的,認為這是“臣掩君之象”,有天下大亂、自然災害等危險。

通過《又閱江樓記》朱元璋成功把原因歸於文武大臣。文章大意是:古代聖君如果要做一件事情,必定會遵循賢臣的意見,然後再決定。我提出要建閱江樓,事先並沒有徵詢臣下的意見,這本身就不對。我做出決定之後,一直到開工之前這麼長一段時間,朝中沒有一個人提反對意見,這就更不對了。文武大臣不僅不提反對意見,還在文章裡一味歌功頌德,這就尤其不對了。

於是他就以一個臣下的口吻來給自己提意見,大意就是說,如果德被四方人民擁護,即便是不建閱江樓又有什麼關係?

在寫完了《又閱江樓記》這篇文章後,他覺得自己以一個臣下的口吻給自己提意見,還不夠痛快,所以他又寫了一篇《闢阿奉文》,直接對那些阿諛奉承之徒批評。

通過《又閱江樓記》《闢阿奉文》,曾大興認為,早期的朱元璋還不是一個為所欲為的人,他有所畏懼,也是一個有聽取不同意見的意識。“皇帝能夠想到不同的意見,這也體現了一個封建王朝在上升時期的一個特點。這一點是可以點贊一下。”

朱元璋之後,帝王們有無再建閱江樓?

由於朱元璋的這一決定,閱江樓的營建信息成了一個謎,學者們有著不同的看法。

朱元璋停建閱江樓是因財力不足?

“有記無樓”說認為,朱元璋自己寫了《閱江樓記》,又動員宋濂等身邊文臣寫了多篇同名文章之後,就停建了閱江樓,從此在朱元璋的一生就沒有再建閱江樓。

建文帝只做了四年的皇帝,沒有建閱江樓。明成祖執政沒多久,就遷都北京,他不可能在南京再建閱江樓。朱棣之後的明朝皇帝們,也不會跑到南京來,把閱江樓再建起來。所以“有記無樓”這個觀點認為,這600多年之間就沒有閱江樓存在。

而“有記有樓”說認為,這600多年之間還是有一座閱江樓存在的,朱元璋停建了閱江樓,但明朝別的皇帝還是興建了閱江樓。

重要依據就是,明清時期的許多詩人作品中有寫到過閱江樓。例如明朝大名鼎鼎的王陽明就寫過一首《登閱江樓》。“絕頂樓荒舊有名,高皇曾此駐龍旌……登臨授簡誰能賦?千古新亭一愴情。這首詩的題目叫《登閱江樓》,詩中又寫道了“登臨授簡”,這就說明當時是有樓可登的,只是這個樓荒涼,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據。

那麼這個閱江樓是誰建的呢?據曾大興推測,很有可能就是朱棣興建的。

永樂五年,明成祖朱棣下詔在獅子山下建一座龍江天妃宮,這是應鄭和的請求修建的。鄭和下西洋,每一次都很平安,鄭和認為這是媽祖在保佑他。於是,回國之後,他就奏請皇帝在獅子山下賜建一座天妃宮。永樂九年,明成祖又下詔在獅子山下面建一座靜海寺,為了表彰鄭和下西洋的功績,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那些奇珍異獸都供養在靜海寺。

明史專家孟森在《明史講義》中提到:篡弒既成,挾太祖之餘烈,以號召天下,莫敢不服。

“5年之內,明成祖在獅子山下建了兩座大型建築。他既然要‘結太祖之餘烈,以號召天下’,那麼他在獅子山上把太祖當年立項,後來又停工了的閱江樓建起來,又有什麼不可以呢?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曾大興說。

南報融媒體記者 翟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