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個“學霸”的“高考故事”

也許我們每個人的高考故事都能說上一整天,但是都不如今天考生的“話題”多。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學霸”級的考生,他是我親戚家的孩子,從初中開始就是班級和年級的前幾名,學習從不用家長操心,本來“順風順水”的他在即將迎來高考時遇到了他第一次挑戰。


2020年一個“學霸”的“高考故事”

其實這還要從3月31日教育部發布的一則消息說起,教育發佈說2020年全國高考將會延期1個月,在7月7日到7月8日期間舉行。在疫情當前的大背景下,這應該是不少人已經預測出來的結果了,但是仍給無數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其中心理壓力最大的還是學生自己,有些學生覺得,延期一個月,讓已經繃緊的神經鬆了下來,這裡有個形象的比喻:本來你覺得自己參加的是1500米的長跑,你已經在拼盡全力進入衝刺了,但在只剩最後50米的時候,你被裁判通知賽程延長了500米。想一想這種心情,我們很多成年人都會手足無措,何況是孩子。

我這位親戚家的孩子也是如此,在得知教育部的消息之前他已經開始產生焦慮了,但是無論家長怎麼詢問都沒有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出他的感受。

其實很多人應該都和我的親戚一樣會想,對於學霸來說,考起試來肯定是最信手拈來的,按常理來說高考即使延期了,給學生準備的時間更充分了,學霸們本該發揮更好不是嗎?就算有影響不是所有學生都受影響嗎?


2020年一個“學霸”的“高考故事”

在解釋這個之前,先一起來看看本次疫情後的高考和以往的有哪些不同:

一,關於考題的難易程度會有所變化。

我翻閱了一些文章和各大名校教學組的對外分析,他們的分析幾乎不約而同的指出,今年的高考難度可能不會提升,這和往年比起來是非比尋常的,因為有高考經歷的學生都知道,每年高考考題的難度都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的。以前的高考是,即使你拼命奔跑可能還是原地踏步,但今年卻不是了。

所以,備考基本功怎樣、臨場發揮是否穩定,就變成了決定考生是否能考出好成績的關鍵。

所以很多考生會把專難題、偏題,變成更多地轉向打牢學科基礎內容。

但是!這時候矛盾就出現了,高考的“學霸”考生之所以成績突出,大多是因為他們不但能解決一般難度的題目,更能解決很多難題。

但是如何按照上面的分析來看,今年的情況會讓很多學霸考生的優勢“蕩然無存”,也就是這次高考延期最有優勢的變成了原來的中游偏上的考生,他們基礎紮實、發揮穩定,他們將在高考考場對學霸考生髮起衝擊。

我親戚家的這個孩子也是如此,這就是他焦慮的原因。其實我跟他的關係比較微妙,他的父母比較忙所以很少關心他學校中發生的事,因為從小我就帶著他玩的緣故,他對我很信任,有什麼事情也都願意和我分享,久而久之我們變得不像叔侄更像朋友。

就在不久前他已經返校了,幾乎每天都會和我用視頻電話聊一會兒,我給他的建議是基礎複習要堅持,但更重要的是要每天調整心態,因為這個挑戰對他也許就是成長的一環。

這是本次疫情後的高考和以往的第一個不同。


2020年一個“學霸”的“高考故事”

第二個變化,準備時間長對考生未必都是好事。

我們想想以往高考前的校園景象,老師、學生快節奏的工作和學習,所有人都會在進入衝刺階段時進入一個持續一兩個月的興奮期,有過高考經歷的朋友能有更深刻的體會,這個階段最怕的就是備考節奏被影響。熟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這個親戚家的男孩也是一樣,緊繃的神經突然鬆懈下來便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很多負面情緒開始困擾他。

很多人在跑步衝刺時突然被要求放慢速度,這倒是不難,但等速度放下來再想提升可就難了,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所以我很擔心他下一個階段再次進入衝刺時,是否能保持原有的專注力。而且在所有人考生都調整節奏時,壓力最大的仍是領跑的考生,無論是他們心理因素影響下掉隊,還是其他人反超,這些都容易讓原本很有優勢的考生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潭。

這讓我想起了我高中時的一個例子,我們有一次模擬考試突然因為“特殊事件”被迫取消,當時教室裡一片歡呼雀躍,而沒有表現出興奮情緒的都是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越是“學霸”考生,在臨近大考前就會越興奮,考試節奏的突然挑戰,學霸們調整不好心態就很容易影響“士氣”。


2020年一個“學霸”的“高考故事”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積極面對挑戰,才能讓一個考場中的學霸,蛻變成為一個生活中的“學霸”,這個男孩現在就是在進入這個階段的過程中,那他都是如何做的呢?

一,鍛鍊、休息、學習、娛樂一個都不能少。

強健的體魄不止是在高考中,工作、創業都是如此,因為最後拼到最後的一定是身體最好的。娛樂指的是一些小遊戲,這個孩子比較喜歡圍棋,他小時候我還能陪他下幾盤,但現在我的水平明顯不夠應付他的,他就會每天上網下一兩盤,一方面可以舒緩情緒,另一方面也能讓他的鍛鍊他的思維,何樂不為呢?所以我也建議他的父母不要干擾他這種娛樂項目。

二、整理假期的學習資料、和其他同學分享交流、聽取老師建議補助自己複習內容的不足。

這個應該是很多返校考生都會做的事,虛心聽取他人建議也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很需要後天培養的。其實對於很多考生來說,最痛苦的無外乎是反覆複習重複的內容,這樣不少考生很崩潰,那我這個親戚家的孩子怎麼做的呢?


2020年一個“學霸”的“高考故事”

三,團隊的力量更大。

他把相似題型整合在一起,弄成一個類似神經網絡的知識網,就像思維導圖一樣可以把很多內容標註出來供我們找出幾種題型之間的關係,這讓他更快速的記憶和學習。

我們都知道一個詞叫“頭腦風暴”,這就是需要幾個人一起圍繞一個問題想出路和對策,其實很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也是需要組團提升的。幾個成績相當的學生相互補充,這也是不少學生缺少的能力。

很多優秀的學校會有專門為同“等級”學生找小組的先例,他們相互幫助取長補短。而團隊的力量不止於此,除了在成績上的相互補充,心理層面也結成了聯盟,他們會相互鼓勵、相互扶持。

他跟我分享了一個前兩天發生的事,因為在疫情期間很多孩子在家都讀了不少有意思的書,這個孩子組建的小組中就有另一個孩子,她主動提出想讓大家每天拿出一個小時,請每人分享一下自己在疫情期間讀過的書,每人十分鐘,用簡練的語言總結,時間太短太長都不行。

說實話,這樣我眼前一亮,因為我在做面試培訓時也做過這樣的練習,我讓小組成員每天都做這樣的練習,但是我是為了培養考生的表達能力和壓縮語句的技巧。但這些孩子卻目的更單純,他們需要一個機會相互瞭解,相互學習,更是通過這個過程來取代其他娛樂活動。

以上三點就是我的這位小“朋友”與我分享的。其實他的高考故事還沒有“寫完”,但是已經足夠精彩了。我也希望在2020年迎接挑戰的各位大、小朋友們,都可以讓自己不但能夠“反脆弱”更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2020年一個“學霸”的“高考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