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不應與“暴力”有瓜葛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也不僅僅的停留在口號上面,很多人真的行動起來開始身體力行的影響著身邊的人,這些滿滿的正能量之下卻也隱藏著某些容易被忽略的危險。

這幾年有一個來自瑞典的女孩進入了很多環保主義者的視野,對!就是那個有“環保少女”之稱的瑞典女孩格蕾塔。

幾年前很少會有人願意站出來指責她的過失,因為起初他的矛頭主要指向現今人類亟待解決的一些大的環境問題,所以一時間她受到了各國環保主義者的擁護,但是環保真的沒有“危害”嗎?

“自然之美”不應與“暴力”有瓜葛

我們先來說一個例子,我想關於全球變暖這個話題你肯定無比熟悉,因為一部紀錄片讓全球變暖開始和人們燃燒化石燃料聯繫在一起。

我記得那部紀錄片有一個震撼的鏡頭,當北極冰層融化的時候,北極熊不得不找到浮冰來落腳,而有一隻北極熊因為始終不能找到合適的冰塊,最後體力耗盡,活活淹死在水中。我相信光是我的敘述就讓很多人心裡不舒服了。

而前面提到的化石燃料正是我們幾乎都會用到的石油。化石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的確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紀錄片的最後導演給出這樣的結論:化石燃料的燃燒是導致全球性的溫度上升的罪魁禍首,並且呼籲人類要全力解決全球變暖問題。

這一切看著都是順理成章,可能你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我們卻從沒有從科學雜誌或相關科學領域的專家口中得到這樣的結論。

“自然之美”不應與“暴力”有瓜葛

正當我也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讀到了《環保的暴力》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把那部紀錄片的導演狠批了一頓。其中我記憶最深的是,他甚至用了“危言聳聽,科學性極差”這樣的詞來評論那部紀錄片

雖然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瓦茨拉夫,言語也很激進,但是書中的數據和科學論斷還是值得參考的。

瓦茨拉夫認為,一味地誇大災難性後果,不把數據和科學結論之間建立起邏輯聯繫,這是不負責任的。的確,那部紀錄片中充斥著很多煽情的橋段,很少的提供了科學嚴謹的邏輯真相,多是在宣揚一種口號、信仰或者說是“宗教式的崇拜”。

書中作者也給出了他的觀點:

一,全球變暖的現實情況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每當我們談到全球變暖,我們都會認為,這一切都是近百年的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最終導致地球溫度的提升,最後導致南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

當時這個推論中間出現了一個需要驗證的連接要素,那就是地球溫度的提升人類活動到底“貢獻”了多少力量呢?答案是很有限!

相信我,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結論是也是和你一樣驚訝。那我們來看看瓦茨拉夫是如何解釋的。他引用了很多美國相關專家的論文,這些專業文章都表明從19世紀60年代到現在,大約160年的時間,地球表明的氣溫只上升了0.6攝氏度。

換句話說,全球變暖的幅度在近一百多年來是很有限的。其實這也與氣象學家給出的結論基本相同,可惜民眾更願意相信“煽情的故事”。

“自然之美”不應與“暴力”有瓜葛

二,另一個科學論點更讓人詫異,全球變暖可能不是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

關於這個論點,其實我們國內也是有很多史料可供參考的,比如在大約3400年以前,中國那時候還處於商朝時期,當時的地球氣溫比現在還要高。

而在唐朝時期,地球的溫度也比現在高得多,直到公元9世紀溫度才有所下降。

顯然在商、唐兩朝時,全世界的工業革命還未開始,更提不到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所以科學家給出的一個結論就是,當時地球的溫度變化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當然書中也給出了一些全球氣溫下降但人類工業處於迸發期的例子,總之作者的最終結論是氣溫變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因素而非人類活動。

其實從我的本專業出發這一點也是很容易理解,因為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太陽,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以及太空的大環境對地球的影響遠比人類自身的影響更大。

但是作者也承認,人類的活動對地球的變化肯定要負責,但是單從溫室氣體、化石燃料使用等角度看,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微乎其微。

三,之後作者瓦茨拉夫又給出了他的另一個觀點,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與全球溫度升高的關係並不大。

他又引用了一些論文,說明這個觀點的真實性。

我想這時你也許在懷疑,這位作者觀點的科學性怎麼與我們知道的不一樣啊?

因為關於溫室氣體對環境影響這一結論在科學界就沒有定論。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海德堡呼籲”,但是就是這個由數十名諾貝爾講得主在內的幾千名科學家的“呼籲”也沒有一個可以統一的共識。

所以我們也許被一個沒有定論的“科學假說”騙了很多年。

“自然之美”不應與“暴力”有瓜葛

所以瑞典“環保少女”桑伯格的有些言論的確會讓很多人被誤導。

記得前不久她要求全世界各國政府在未來的十年左右實現真正的“零排放”。並且要求用新能源完全取締所有靠化石燃料提供動能的機器、而且!要求全人類改吃素!

而之後又發生了一場鬧劇。她用兩個月的時間做帆船到紐約去演講,而帆船運往紐約的能量消耗、其他工作人員配合工作造成的能源浪費等都遠超預計。但她的這一“壯舉”卻仍受到無數青少年的擁護和崇拜。

如果不是本次疫情的“阻攔”她還打算來一趟中國,並且打算告訴14億中國人,禁止適用筷子!(雖然我知道她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她想讓我們用刀叉那“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其實準確的說,目前為止,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其實只有富裕的階層才能完整的貫徹下去。

所以我認為環保不能太過激進,需要用“溫和”對待。就拿全球變暖這個問題來說,有什麼好的辦法讓人類穩步進入“環保時代”呢?

“自然之美”不應與“暴力”有瓜葛

一,單純靠人類降低生產動能來“維穩環境”顯然捨本逐末

我們要在發展和前進的過程中找到好的過度方式和方法,而用放慢發展來迎合環保顯然不符合全人類的需求,發展中國家一旦停止發展,很快便會讓其他發展中國家趕超,而在現在的全世界大環境下,任何國家的經濟落後都會直接影響本國國民的生活和安全狀況。

所以我們要用科技來彌補“環保不利”的損失。

全世界的科技發展今後會多塊沒人能給出準確答案,單和十年前比較,我們無論垃圾處理、廢棄處理、廢水處理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相信依靠科技的力量一定可以彌補之前人類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這裡我在引用一個瓦茨拉夫舉的例子:

說假如有一對70歲的老夫妻,一輩子都在農場中操勞,在他們經歷的這70年歲月中,氣候是逐漸微微變暖的。但你如果問他們,這70年間對他們的收成和工作方式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麼,他們肯定不會說是氣候。耕地的工具從馬換成拖拉機,家裡的照明設備從煤油燈變成電燈,這才是最最重要的轉變。氣候上的微小變化,在技術進步的因素面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很多極端環保主義者用現在的科技水平來思考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後的地球,顯然不夠成熟。

二,觀念需要過度,也許你我就是這個“過度時代”的一份子

這一過程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我們不止要有環保的觀念和行動,更要將這種觀念傳播下去。科學的環保主義比極端的環保主義更能讓人類和自然相擁。

“自然之美”不應與“暴力”有瓜葛

其實這一論述也不是我提出的而是早有人秉持著這一觀念在努力著。以前有人批評環保只是一種意識形態,所以想讓環保被大部分人接受,那就要迎合時代,符合各國國情,這樣做才能使得環保不會變成一種新的“暴力”。

而有些極端的環保主義者有著明顯的專制主義特點,他們不尊重社會和人類的演化與發展,一味的干預正常人類秩序,甚至有些國家利用這些組織進行政治操弄(

中國幾年前一直都是受害方,在世界上被所謂的環保主義團體指指點點,這對一個發展中國家顯然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的幕後都是西方勢力操控的,好在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某些國家和媒體閉了嘴)。

所以一切凌駕於其他人類生活之上的干預都是不科學、不理性的(不吃肉類、不用筷子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難以接受)。

再比如像氣候或者環境這種較為複雜的大系統,是連科學團體甚至國家都無法完全掌握和觀測的。

文章的末尾我給出兩個知名案例供大家參考:

一,我們熟知的《京都協議書》,有位統計學家給出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先不管期間耗費的大量科研經費和時間,即使全球所有國家都完全按照協議書執行,那全球變暖這一時間最多也就推遲五年。

而更絕望的數據是,即使這一協議一直貫徹下去,未來的五十年間經濟增速和科技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最終結果是全球的溫度僅僅會降低0.096攝氏度。我不知道當你看到這個數據時是什麼心情,反正我是絕望的。

而其他一些科學團隊給出的結論更加悲觀,他們認為如果全力推行這一協議,那代價可能會讓很多發展中國家陷入經濟衰退甚至爆發新的能源戰爭。幸運的是這一協議簽訂後的幾年間,很多意識到問題的國家已經退出了這一協議,這其中也包括美國。

二,以前有位極端環保主義者有過這樣一個建議,他們讓各國嚴格控制人口增速,甚至還要求發達國家把發達國家的水平進行退化,以迎合環境的恢復。

奇怪的是真的有國家打算這樣做了,你猜怎麼的?沒幾年無論是其他環保主義者,還是媒體雜誌都進行了輿論狂轟。

所以“自然之美”不應與“暴力”有瓜葛。我們要擁抱自然也要擁抱科學,要用科學的環保觀念武裝自己,這樣才不會被一些極端思想所左右,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擁有一片絕美的天空,但是天空下的人們也要擁有一張微笑的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