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告訴你,一個人對歷史的影響可以有多大?


孔子告訴你,一個人對歷史的影響可以有多大?

今日推薦:《孔子大歷史——初民、貴族與寡頭們的早期華夏》

作者: 李碩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今日價格:45元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變數最多的階段。

在那個時代,擺在中國面前的有無數種可能性,孔子恰是這個時代的開創者。那麼是孔子開創了那個時代?還是那個時代創造了孔子?亦或者兼而有之?這本《孔子大歷史》藉由孔子的生平,展開那段歲月的長卷,因而強烈推薦本書。

孔子既開創了儒家,也開創了教育,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孔子對於歷史,最重要的貢獻,是開創了知識分子這個階層,並設立了知識分子的最基本準則與生存模式,讓中國成為唯一長期由知識分子主導統治的國家。

孔子之前,有貴族,沒有知識分子。

在孔子時代之前,周王朝的體系將人分為兩類,一類為平民,一類為貴族。基於純血緣劃分的這兩個階層之間,是很少有人員流動的。貴族需要承擔的是軍事義務和政治義務,平民主要承擔生產勞動工作。

如果有人穿越過去,會發現這個時代非常的沒勁,如果你是平民,就只能種田,穿越小說裡面常見的當兵立功升官發財,行商賺錢富甲天下都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貴族呢?你的上升空間也很小,國家分配給你一塊土地,大部分情況下你一輩子也不可能獲得更多的封地和官職。

貴族即是祭司,社會管理者,又是知識分子,還是軍人。孔子說的六藝,就是貴族的基本工作,包括禮樂射御書數。禮樂用來祭祀,射御用來打仗,書數代表文化及政治管理。這三個覺得是完全重疊的。一般的貴族哪個角色都扮演不好,既不會統治,也不是知識分子,更不太會打仗。

一個私生子的逆襲,突破了兩個階層的隔離


孔子告訴你,一個人對歷史的影響可以有多大?

孔子是個私生子,他爸和他媽沒有辦結婚證就生了他。

按照那時候的規矩,他屬於平民階層,只能在媽媽家(顏家)長大。

和普通的平民一樣,孔子本來應該種種田,玩玩泥巴,或許一輩子就過了。他小時候爸爸死了,後來媽媽也死了。作為一個心機婊,孔子想這不行啊,我這輩子就只能種田了嗎?我要當貴族啊!他就把媽媽的靈柩,拉到馬路上,不下葬,對外說自己是孔家的孩子,要求認祖歸宗,把媽媽葬在爸爸的身邊。

這個理由很充分,同時孔子的爸爸也沒留下合法的繼承人,孔家人一合計,就同意了孔子的要求,於是孔子就從平民變成了貴族。這是那個時代極為稀有的社會階層流動。

孔子變成貴族後,原來還以為自己可以過上好日子了,但事與願違爸爸死後沒留下什麼封地和家產,家裡吃飯都成問題。但好處是他作為貴族,就有資格學習文化,學習武藝還有禮儀。


孔子告訴你,一個人對歷史的影響可以有多大?


到十八九歲的時候,孔子也大致認識一些字,掌握了當貴族的基本技能。他作為一個士,如果沒有封地,謀生的方法就是各大夫家工作,賺點工資。他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傳統的貴族同事工作很不努力,因為這些貴族也沒什麼工資,生活靠祖上的封地,工作就是儘儘義務,打打醬油,看看報紙,喝喝茶。倒是和他一樣沒封地的士工作會比較賣力,畢竟不好好工作,就會被開除,失業了就沒有收入。

他再一琢磨,發現自己的老闆,其實也無所謂自己是不是貴族,老闆只平常需要能寫會算,偶爾打仗的時候能上戰場的人就行了。過去這些技能,都是貴族才能學,所以老闆只能僱傭貴族。於是,在他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孔子告訴你,一個人對歷史的影響可以有多大?


教孃家親戚讀書,都來做官混飯吃

孔子原來是平民,所以有一大波平民的苦朋友、發小。

這些人還在田裡面朝黃土背朝天,這天孔子就架著自己的馬車回到村裡,對他們說,別幹農活了,累個半死賺不了幾個錢,跟著我讀書吧,輕鬆不累,畢業包分配工作。鑑於他的學費不貴,所以村裡還是很多人願意跟著他學習的,比如顏回,就是他媽媽那邊孃家的親戚。

就是這件事,確立了孔子的歷史地位:他可能是第一個將文化傳授給平民的貴族。

沒過幾年,孔子的學生也都學會了讀書寫字、算數、打仗,到了找工作的時候,孔子就託各種門路,給他們安排了工作。這些平民大多是苦出身,在工作中吃苦耐勞,天天加班加點,一個人能幹過去幾個貴族員工的活,自然深受老闆(國君/大夫)們的喜愛。有的混得好的,還當了官有了封地,擠進了貴族的行列,這是過往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這些平民混進了官場,不少貴族就被擠到了一邊,加上各國之間互相的戰爭吞併,他們的工作也丟了,飯碗也沒了。幾百年的鐵飯碗說砸爛就被砸爛了,貴族也有了危機意識,開始惡補文化知識,不少人也投到了孔子的門下。

孔子的江湖地位,就這樣被確立了下來。讀書就能做官的體系,也被固定了下來,這個讀書——做官的階層,就是知識分子階層。

孔子的知識分子模式,到現在依然適用

孔子創立的模式有幾個要點:

1、不論出身,只要掌握了當官的技能(讀寫、作戰、祭祀)就能當官。

2、當官是可以雙向選擇的,沒有必然的附庸關係,可以離職,也可以找下家。

3、當官的酬勞主要是工資(俸祿),而不是土地。

就靠這三條,原有體系就徹底崩潰了。

1、不論出身,只要掌握了當官的技能(讀寫、作戰、祭祀)就能當官。

——社會階層流動被打開

2、當官是可以雙向選擇的,沒有必然的附庸關係,可以離職,也可以找下家。

——基於土地分封的上下級附庸關係破滅。

3、當官的酬勞主要是工資(俸祿),而不是土地。

——服務的目標主要是為了牟利,而非盡義務。

這套邏輯,其實就是今天職場的基本邏輯。

或許你感覺這是非常稀鬆平常的制度。但人類在歷史的一大半的時間,大部分的勞動都是依靠直接暴力強迫。對比歐洲中世紀,依然沿用分封和身份義務制,孔子在春秋時期就搞出接近僱傭的制度,這種穿越量級的制度創新,根本改變了整個中國歷史進程的大方向。

因而,孔子方才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