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為何會選擇投靠日本成為傀儡皇帝?

令和史官


在歷史的硝煙中,從來沒有說是與對,而是對個人的利與弊,清朝作為封建王朝的餘暉,也是中國近代史中晦暗和殘破的一頁。今天咱們要說的主人公就是這片餘暉中最後一任統治者溥儀。一生波折,最後在北京城變成了一個最普通的老爺子。

溥儀三歲就在慈禧的一道懿旨下成為皇帝,幼時的他無憂無慮,只知道當皇帝所有人都會對自己謙讓,能夠享受一切榮華富貴。但是好景不長,城外爆發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國政府,城內孤立無援,軍閥袁世凱伺機行動,給滿清壓力使其退位,而自己也當上了民國大總統。

後來溥儀被軍閥馮玉祥趕出了皇宮,帶著皇宮裡面的錢財和家室離開。實際上,這時候的溥儀是心有不甘的,他認為自己的滿清還能,而這只是暫時性的離開、他和那些前朝遺老一直不敢忘卻愛新覺羅的威嚴和統治。

出了紫禁城的溥儀,越發覺得外面的世界新奇有趣,暫時先把復辟一事放在一邊。他總是帶著自己的皇后出入高級娛樂場所,或是跳舞,或是演奏樂器。無不透露著他對西方文化的熱愛。

改變溥儀現狀的則是一起震驚全國的皇陵盜竊案。當時的一名軍匪孫殿英貪圖滿清東陵的陪葬品,竟然強行將皇陵打開,將裡面的帝王陪葬品洗劫一空。甚至為了得到慈禧嘴裡的夜明珠,將屍體劈開,可見這名軍匪的野蠻和貪婪。

事情傳到了溥儀的耳邊,他被氣得不能站穩,發誓一定要報仇。他給當時的這名軍匪的首級蔣介石寫信,讓他嚴肅處理,但蔣介石以冷談的回應讓他等著。

果然,孫殿英一眾人將財產全部瓜分,沒有給溥儀任何交代。溥儀深感皇室尊嚴被侮辱,心中憎恨,覺得自己滿清權貴的地位沒有任何效力,再加上當時滿清遺老的教唆,又讓他復辟的念頭發芽。

之後溥儀和日本人越走越近,日本人知道溥儀身份的與眾不同,想以他的身份和影響力來達到自己佔領東三省的目的。而當時的溥儀也是心中打著自己的算盤。他知道東北的煤礦和鐵路都是極好的資源,如果在這裡建立帝國,一定可以和他們制衡。

雖然一些大臣甚至是自己的皇后都告誡他不要落到日本人的圈套,但是一腔報仇的願望不可遏制的燃燒,急切渴望權利的溥儀在和日本人商量好後,就從天津趕往日本。在日本人支持的典禮上,溥儀還穿著前朝的龍袍來坐上皇位。

溥儀上任後,積極推行著自己的改革,和各國交好進行領事訪問,還在日本人面前進行演講,聲稱改良和推行的政策。但是日本領事卻像看待笑話一樣對他說的置之不理。

日本人將本土人遷移東北作為殖民地,在這裡進行軍事基地,將日語作為國語。溥儀這才意識自己真的沒有實權,被日本人利用,當了個傀儡皇帝,他投靠日本人,本是想為自己爭口氣,來報復民國,沒想到卻被日本人先利用上了。

但是已經無可挽回,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溥儀才從日本人手裡逃脫。但是等待他的又是牢獄的改造。不過國家領導人對他挺重視,改造後,讓他做了一個普通人,在北京生活,還有了一個老伴。晚年比較幸福,也是有所善終。


一直快樂的小螞蟻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溥儀叛國的時候,其實是孤家寡人了。

對他忠心耿耿的師傅陳寶琛,跟隨溥儀20多年,一直熱心於復辟,但也堅決反對去東北。

當年張勳復辟,陳寶琛曾經出來主持大局,不怕得罪軍閥。

這是因為,陳寶琛認為張勳是中國人,復辟不過是中國人內部的事情,就算失敗也就失敗了。

但此刻投靠日本人,就等於是和外地勾結,不惜和絕大部分中國人為敵,這是漢奸的勾當。

所以,陳拒絕參加。在溥儀去的第二年,陳甚至前去東北相勸,結果差點被關東軍囚禁。



當時真正支持溥儀的只有鄭孝胥和羅振玉,因為這兩個人都得到了日本人的好處。

鄭孝胥被許諾會成為總理大臣,羅振玉也被許諾為重臣。

然而即便是鄭孝胥,擔任總理大臣後,發現日本人不給他們任何權利,也曾做過對抗。

結果,1935就被日本整垮下臺,鄭孝胥兒子還被暗殺,自己最後被毒死。

更誇張的是,連溥儀的老爸載灃,也不支持兒子的復辟。

溥儀到東北建立滿洲國後,曾多次要載灃全家搬去。日方代表也屢次來勸說載灃遷往長春,不然很可能會被扣為人質。但載灃不願意背叛國家,僅僅在1934年去了1個月,隨後返回北平。



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溥儀還要去做這個傀儡呢?

其實就是一句話,他還是想做皇帝。

溥儀從生下來開始,即便已經退位,其實也是九五至尊,只是情況越來越差而已。

大家看電影《末代皇帝》,就可以看到溥儀在紫禁城裡面的威風。

當時溥傑讓他證明自己是皇帝,溥儀拿起一盒墨水,命令太監喝下去,太監只得從命。

而當時在紫禁城內,溥儀還是一言九鼎的。

所有人至少表面上對溥儀都極為尊敬,連民國最有名的人物,也都是如此,包括大軍閥們。

然而,溥儀隨後卻被趕出紫禁城,地位大為降低。

後來因為投資復辟運動,財富也消耗很多,這樣下去連榮華富貴也難以終身保持。

但即便如此,溥儀從來都把自己當做皇帝。


在蘇聯期間,溥儀雖然是囚犯,仍然保持特殊地位。在溥儀《我的前半生》中這樣說到;“在蘇聯的五年拘留生活中,我始終沒有放下架子。我們後來移到伯力收容所,這裡雖然沒有服務員,我照樣有人服侍。家裡人給我疊被、收拾屋子、端飯和洗衣服。他們不敢明目張膽地叫我“皇上”,便改稱我為“上邊”。每天早晨,他們進我的屋子,照例先向我請安。 ”

最初溥儀沒有同僕人關在一起,但他是絕對不會動手做事的,連刷牙都不會。

誰來伺候他呢?《我的前半生》中說到;“我的岳父自告奮勇,他不僅給我端飯,連洗衣服都願替我代勞。 ”

看看,溥儀的心態就是這樣。



其實在溥儀心目中,他就是皇帝,中國沒人能夠和他平起平坐,張作霖見了他也要下跪。

所以,他做夢也想成為皇帝,哪怕是沒有太多實權的皇帝。


這就像有些女人不惜代價想要嫁入豪門,哪怕只是豪門的掛名兒媳,為此不惜投資大量金錢、青春和自己的肉體。

道理都是一樣的。


薩沙


題主好!溥儀幼年登極,不諳人事。年長政事多變,逼迫退位。中國2132年的封建帝制,在他手上終結。他真假皇帝做了三次,卻沒有掌握過一天國家政權,長期處於政治漩渦中卻未發揮關鍵作用。他曾經是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更是一個被別人玩於股掌的滑稽提線木偶。他的前半生是在空虛、絕望、掙扎和幻想中度過,他半生願望是圍繞復辟他的帝國大夢而展開一一

宣統皇帝溥儀

歷史的車輪滾向前,薄儀剛要大展拳腳時,被"共和"拆掉了龍椅。

19911年10月10日,在中國同盟會和孫中山先生的影響下,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大清帝國在風雨飄搖中土崩瓦解,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詔書中說:”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予以何忍因一姓之尊容,拂兆民之好惡。”溥儀退位,民國政府承諾每年支付清室費400萬兩銀元,並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繼續做他的小朝庭皇帝(六歲)。期間隆裕太后先後請了陸潤庠,徐坊,陳寶琛等師傅,開始系統學習各種知識。

偽滿傀儡皇帝

袁世凱心懷鬼胎,辮子軍擁帝復辟。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後,大耍兩面手法,陰奉陽違。一面假裝共和,一面和清帝藕斷絲連。1913年元旦,袁派人給溥儀拜年,對小朝庭仍然效忠。溥儀在宮中仍用宣統紀年,保留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內監,不改衣冠。一幫清朝遺老如康有為,王土珍,陳寶琛等人圍在溥儀身邊,等待時機,伺機復僻,恢復帝制。1917年6月14日,前清遺臣張勳以調解段祺瑞代表的國務院,與黎元洪代表的總統府之間的矛盾為名,率4000“辮子軍“入京,趕走黎元洪,開始復辟。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張勳,行三拜九叩大禮。溥儀發佈"即位詔"書,稱“共和解體,補救己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史稱“丁已復辟”。溥儀復辟大夢得以實現,這一年他剛滿十二歲。那時軍閥混戰,派系林立,直到1924年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清廢帝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11月29日逃進日本公使館。

袁世凱

移居天津靜園,聯絡清朝遺老,謀劃"復號還宮",實現復辟大夢。

如果說以前宮裡的溥儀還是一個懵逼娃娃,那麼搬到靜園的溥儀已是翩翩少年了。北京政變使他看到復辟大業不能單靠軍閥來完成,必須尋找新的代理人。在那些清朝遺老的唆使撮合下,暗與張作霖,段其瑞,吳佩孚等老軍閥互通關節,又尋找機會出逃從而躲過國民軍的臨視。這時候日本軍國主義實力大增,想殖民中國並在東北積極培育勢力,提出武裝佔領中國東北並建立傀儡政權的設想。唯一合適的人選就是溥儀。溥儀被逼宮後,日本各大報都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為以後建立滿洲國大造聲勢。不久,日本秘密將溥儀護送到天津,進行感情培養,為傀儡皇帝做準備。

九一八事變

天津租界花花公子,復辟之路遙遙無期

搬進天津租界的溥儀,猶如出了樊籠的小鳥,打破了自己在宮裡的種種陳規,用宮裡偷運出來的珍寶變賣後盡情揮霍。把大量金錢都花在瞭如何裝扮自己上。在租界受到各國列強的尊重,但真正能給他提供他所需要支援的寥寥無幾,復辟大夢無人肯幫忙,很多國家都是出於政治考量禮遇他。在天津的幾年裡,讓溥儀的自尊心不斷的受到打擊(含祖墳被挖一事),各方勢力的冷淡又讓他想到了一直庇護他的日本。當土肥原賢(關東軍情報頭目)找上門來,提出在滿洲建立新國家,並承諾這是大清帝國的延續,讓他繼續做皇帝時。這個誘人的條件使得溥儀再也按捺不住,毫不猶豫答應下來,動身前往東北。1934年3月1日,溥儀在新京南效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國號”大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元"康德“。至此,一個真正的木偶“傀儡皇帝“粉墨登場了。

晚年溥儀

結束語

尋找溥儀的人生心理軌跡,從不懂事的皇帝,到懂事的"提線木偶",再淪為階下囚,最後成為人民政協委員。可以說,他是中國由封建專制社會向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社會轉折的縮影。他的人生軌跡就是他寫的《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