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到底有啥用?

在中學歷史課本里,我們常常被告知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比如,社會有一個像牛頓方程一樣的進階公式,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最終必然實現天堂一樣的烏托邦。

然而,回到歷史現場,透過當時的記載和實物,在發揮點同理想象,你就會發現,原來歷史走向之所以是這個樣子,都是些偶然的因素造成的無數選擇中的一種。比如,西安事變,如果不是張的公子哥似的人性,如果“老頭子”不是像罵兒子似的罵他,可能這件事就不會發生。如果有平行宇宙的話,格局可能有無數個變速。這也是歷史的魅力 所在吧。

根據《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作者平克研究,希特勒的崛起也是無數偶然事件的結果,如果當時在一戰戰場上子彈準那麼一點點,可能就不會有希特勒。如果沒有他走上政治舞臺,他可能僅僅是個不錯的廣告人 。納粹黨執政德國是個意外,二戰有可能不會爆發。

學歷史到底有啥用?

歷史讓我們認識到,在面對複雜的現實事物時,會有很多種選擇。而正是這種選擇的多樣性,讓我們更自由。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裡舉了個英美家家院子前的種植草坪的例子, 草坪本來是貴族為了彰顯身份的一個物化物,因為在當時,人工成本很貴,整齊而茂盛的草坪需要人經常打理,而能 經常僱傭的起昂貴的人工修剪草坪本身就代表了這戶人家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可如見,各種剪草機什麼的讓修剪草坪這件事變得不再繁重和浪費金錢,普通人也能消費的起。這就是一個歷史枷鎖,當我們明白了草坪原來是一個歷史遺物時,就可以不種草坪,改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比如中國園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