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把我丟了”:危急時刻,孩子的這種能力很重要

“爸,你把我丟了”:危急時刻,孩子的這種能力很重要

看了一個新聞,蘇州一個爸爸帶著兩個萌娃去逛動物園,結果剛看了丹頂鶴,爸爸就不見了,兩個孩子在停車場沒找到爸爸,就想自己走回家。沒想到,走了六個小時,迷了路,幸虧民警及時發現,幫助孩子找到了爸爸。

不少人感嘆,有個不靠譜的爸爸真嚇人。

過節期間,和朋友出去玩,在景區售票處遇見一個孩子,五六歲的模樣,一個人坐著,望著來來往往的路人,時不時還和排隊的人聊上兩句。聽景區工作人員說,那天遊客太多了,孩子找不到家長,自己一路問到售票處,工作人員已經通知了家長,據說正往這邊趕。

“爸,你把我丟了”:危急時刻,孩子的這種能力很重要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孩子,警覺心很強,但說起話來又落落大方,工作人員說他們這兒過節起勁幾乎每天都丟孩子,很少見到這麼淡定的。據說,孩子能清楚記得媽媽的手機號碼,撥通之後第一句就是:媽,你把我丟了。惹得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後合。

想起不久前,看的一個新聞,一個小男孩被媽媽落在地鐵站,在閘口邊坐下玩起iPad,不少人感嘆,單憑孩子危急關頭能知道找誰,就能吊打一群長不大的寶寶。果然,別人家的孩子,從來沒讓我失望過。

生活裡,父母都想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可誰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所以,危急時刻,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爸,你把我丟了”:危急時刻,孩子的這種能力很重要

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慌亂,不知道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找誰,就像開篇走丟的孩子,竟然想要自己走回家,絲毫沒有意識到路上可能遭遇的危險。

可對孩子來說,任何教育都比不上安全教育來得重要,出門不要跟陌生人走,在家不要給陌生人開門,記住家裡門牌號和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有事第一時間找警察叔叔或者撥打110,這些都是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技能。

這一點,教育絕不能手軟。

“爸,你把我丟了”:危急時刻,孩子的這種能力很重要

《不可思議的媽媽》裡有一集,講的是陌生人來試探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蔡少芬教育女兒的方法讓很多人點贊。

起初,兩個女兒明確拒絕了陌生人,但當他們看到陌生人把自己最愛的玩具放在門口後離開,忍不住打開門,把玩具拿了進來。蔡少芬知道後,就把女兒的玩具狠心地拿走了。

她說,這樣的教訓,比罵她一百次更管用,就是要讓她們記得,不可以拿陌生人給的東西,更能讓陌生人有機可乘。

當然,講道理孩子未必能記得住,這就需要父母在平時生活裡的言傳身教。

過節期間,一個高速路上的視頻刷爆朋友圈,看過的人無不感嘆沒有安全意識太可怕。視頻裡,高速路上有兩輛車發生追尾,雖然沒人受傷,但兩家人直接下車,5個大人帶著一個1個孩子站在兩輛車中間理論了起來。結果,後方突然衝出來一輛車,把幾個人都撞飛了。

很多父母都會告訴孩子注意安全,可生活裡,他們卻常常忘記行動的力量。你說的話孩子未必會記得,但你做的事,孩子卻會不自覺地模仿。

“爸,你把我丟了”:危急時刻,孩子的這種能力很重要

其次,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需要父母在安全範圍內適度放手

生活裡,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可有太多急躁的父母,急於幫孩子解決問題,卻錯失培養孩子獨立最重要的時機。

孩子著急出去玩,正是學習穿鞋的好時候。起初,他可能會穿反,越著急就越穿不上,這個時候最考驗的其實是家長的耐心。如果父母可以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哪怕失敗,也讓他們自己嘗試,看起來浪費了大把時間,可對孩子來說,卻是難得的成長機會。

“爸,你把我丟了”:危急時刻,孩子的這種能力很重要

美國媽媽Sara Zaske寫過一本書《尊重孩子:一位美國母親有感於培養自立孩子的德式育兒藝術》。

書中,她講了一個故事,女兒Sophia五歲的時候,在幼兒園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這兩個孩子都很優秀,可就是經常吵架,她們總是要求Sophia選擇站在哪一邊,結果常常是孩子很受傷。

可Sara卻發現,德國的老師干預的方式很有意思,他們不會告訴孩子怎麼做,反而會把問題拋給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他們經常問,你覺得這麼做會讓她作何感想?或者,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做?即使得到的答案並不滿意,老師們也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有時候,孩子會說,我就是不想理她。

Sophia的班主任告訴Sara,我們必須接受孩子的決定,否則,問題就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在德國學校裡,就算學生吵架,老師也不會懲罰或者強行干涉,他們會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行為的後果。

生活裡,我經常發現,孩子的表現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你總以為他還小,一旦放手就會出差錯,可事實上,當你把問題交給孩子,往往就不再是問題。他們會找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甚至比成年人更有想象力。被信任的孩子,其實更獨立。

“爸,你把我丟了”:危急時刻,孩子的這種能力很重要

一個孩子最終的安全感,來對對自己的信賴,而這種信賴恰恰來自無數次失敗的歷練。

15歲就開始獨自闖世界的蔡少芬說:“我覺得男孩和女孩其實是一樣的,我可以給他們錢,但錢買不來,一生的平順,要努力學習自理和生存,學會去獨立。”

“爸,你把我丟了”:危急時刻,孩子的這種能力很重要

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可好的教育從來不是替孩子選擇。的確,和父母相比,孩子做的決定很可能是錯的。但如何為自己做選擇,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父母方方面面的管控,孩子反而得不到應有的成長。為人父母,當然不必人為給孩子製造挫折,但該孩子學會的東西,還是要儘早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