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推理:從論證主線出發找漏洞


公務員考試行測推理:從論證主線出發找漏洞

【例1】研究顯示,約200萬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石器處理食物,例如切肉和搗碎植物。與此同時,人類逐漸演化形成較小的牙齒和臉型,以及更弱的咀嚼肌和咬力,因此研究者推測,工具的使用減弱了咀嚼的力量,從而導致人類臉型的變化。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觀點?

A.對與人類較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發現它們白天有一半時間用於咀嚼,它們的口腔肌肉非常發達、臉型也較大

B.200萬年前人類食物類型發生了變化,這加速了人類臉型的變化

C.在利用石器處理食物後,越來越多的食物經過了程度更高的處理,變得易於咀嚼,它們的口腔肌肉非常發達、臉型也較大

D.早期人類進化出較小的咀嚼結構,這一過程使其他變化成為可能,比如大腦體積的增大

【答案】B。中公解析:題幹問法是削弱研究者的觀點,也就是要說明工具的使用和人類臉型的變化不一定有關係。選項A說到咀嚼的時間越長,口腔的肌肉越發達,試圖建立他們之間的關係,不能削弱,同時是從靈長類動物來類比,從而選項起不到削弱的作用,排除;選項B說明了人類臉型的變化是由食物類型變化引起的,找到了臉型變化的其他原因,可以起到削弱的作用,保留;選項C說明有了工具之後對食物進行處理變得容易解決,增加了人臉型變化的可能性,是加強而非削弱,排除;選項D提到的“其它變化”與題幹無關,排除,因此答案選擇B。

【知識點點撥】題乾的論證主線中提到了工具的使用和臉型的變化兩件事情同時存在,那麼請思考同時存在的兩件事就一定有因果關係嗎?

【例2】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約4400年的時候,為龍山文化所替代。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兩種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員發現,在距今約440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冷事件”,環境由原來的溫暖溼潤轉變為寒冷乾燥,植被大量減少,藻類、水生植物基本絕跡了,大汶口文化向南遷移,而龍山文化由北遷到此地。他們據此認為,距今4400年左右的極端氣候變化,可能是導致這次文化變遷的主要原因。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論證?

A.大汶口文化有不斷向南方遷移的傳統

B.龍山文化剛遷來時,人口較多,但之後逐漸減少,在距今約4000年的時候消失了

C.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類和水生植物作為食物的主要來源

D.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對氣候和環境都有相對穩定的需求

【答案】D。中公解析:題乾的結論想加強的是極端氣候變化和文化變遷之間的關係,選項A說大汶口文化由遷移的傳統,找到了文化變遷的其他原因,是在削弱,排除;選項B中並沒有提到文化變遷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無關,排除;選項C通過植物種類建立了大汶口文化和氣候的關聯,保留;選項D直接說明了生存方式(文化)和氣候是有密切關係的,起到了加強的作用,保留;比較C、D後,發現選項D的描述更加全面,而選項C只提到了大汶口文化,因此答案選D。

【知識點點撥】題乾的論證主線中同時提到了文化變遷和氣候變化兩件事情,那麼請思考同時發生的兩件事就一定有因果關係嗎?

【考點點撥】在兩道題目中都是要求削弱反對者的觀點,同時也在加強前面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