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究竟有多賺錢?

最近網上有個很火的段子:炒房是70後的狂歡,炒股是80後的瘋狂,炒幣是90後的荒誕,炒鞋是00後的盛宴,炒盲盒是10後的時尚······眼下,房住不炒是基調,股市還在2900-3000點之間徘徊,幣圈過山車般跌宕起伏,00、10後卻悄悄玩起了炒鞋、炒盲盒,實在讓人看不透,大家天天都在穿的鞋子,竟然也能賣到幾萬甚至幾十萬一雙,不斷刷新大家的認知,真是“站在風口,豬都能飛”啊。

炒鞋,究竟有多賺錢?

炒鞋,終究還是投機,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價值投資。投機的第一次出現,是荷蘭的“鬱金香”泡沫,當時鬱金香的種子意外地流入荷蘭,種植後開出靚麗的花朵,深受中上層富豪的喜愛,頓時引發全民的追捧,把鬱金香價格捧上天,價格不斷上漲,遠遠超出鬱金香本身的價值。價值決定價格,當價格偏離價值太遠的時候,就成了投機,這很危險,荷蘭政府出手也控制不住局面,導致鬱金香泡沫的破裂,價格瞬間跌回遠點,無數狂熱的人被割韭菜,這是人類社會的第一次投機引發的危機。

炒鞋,究竟有多賺錢?

炒鞋,也是由於民眾的追捧,物以稀為貴,品牌鞋的生產商家控制了鞋的上市流通數量,進而太高價格,可以說變相打造了一個證券市場。超過股票的都清楚,股票要在深交所或者上交所申請上市,這是國家監管的,而鞋商自行以鞋為流通商品,搭建虛擬證券市場,並沒有監管約束,很容易形成平臺道德風險,出現捐款跑路的情況。類似P2P平臺爆雷事件,本質就是虛發投資標的,吸納投資人的錢,最後捲款逃跑。也許對於阿迪、耐克這樣的大型知名平臺,平臺道德風險很低,但是經營風險沒有百分百的保證,如果因經營不善倒閉,損失的就是投資者的錢。

炒鞋,究竟有多賺錢?

市面上一雙鞋炒到幾十萬,已經遠遠超出鞋的內在價值,除了還有一大堆接盤俠來買,還有投機機會,要不然就成韭菜了。投機賺的錢,分分鐘可能吐回去,這是人的慾望導致,無一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