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要問中國當代第一國劇是什麼?過了18年,《大宅門》依舊沒有敵手。從當年的收視冠軍,到如今電影、京劇、話劇、小說齊開花。

每一年、每一個年齡階段看都有不同的體驗。其實《大宅門》中的生活文化、醫藥文化、企業文化,放到現在來看依舊很耐人回味。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當時一舉擊敗《笑傲江湖》的收視冠軍《大宅門》

“當代流行文化的影子"

回顧《大宅門》,這雖然是一部01年的電視劇,記載的是晚清的故事,但是卻能從中看到許多流行文化的影子。

你會發現,在那樣一個年代裡,有許多當代流行語的起源。


#真香#

年輕時只是年少輕狂

自尊心極重的白景琦,從小就是要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人在屋簷下誰能不低頭,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會放下身段去求別人辦事。

前年輕時到處嚷嚷自己萬事兒不求人,真正扛起家庭重擔後。還是得“真香”,四處託朋友辦事兒。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大型“真香”現場

#飯圈粉姐#

硬核追星追到感動眾人

白景琦的妹妹白玉婷就是一位“晚清追星族”,她瘋狂迷戀當紅名旦“萬筱菊”。作為首席“飯圈粉姐”不僅萬筱菊的每場演出她都到現場應援,還會事先準備各種金銀珠寶扔到臺上“現場打賞”。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嫁給照片也無怨無悔,真·硬核追星

當了多年的粉絲頭子,白玉婷還是安耐不住變成了私生飯。因為種種原因跟萬筱菊結婚不了婚,最終嫁給了萬筱菊的照片。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真”紙片人老公

#口嫌體正直#

我就管不住自己這愛吃甜食的嘴

奶奶白周氏是甜食的忠實愛好者,就連出去逃命都要帶上自己的點心匣子。三個兒子知道母親好這口兒,想著法兒孝敬她老人家。

但是白周氏偏心老三,只吃老三帶的點心,老大的一口不吃。一邊把老三的點心往嘴裡送,一邊搪塞老大:“我最不愛吃點心了。”

老太太雖嘴上說著不愛吃,卻生動演繹了什麼叫“口嫌體正直”。幾口桃酥下了肚,能嚐出來“裡面加了蜂蜜”,還能馬上知道是哪一家做的。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說著不愛吃,嘴裡卻停不下來

《大宅門》裡的生活元素如此的生動,都是因為取材於現實生活。劇中的“百草廳”就是當今的“同仁堂”,編導郭寶昌就是劇中白景琦的養子。

從16歲動筆寫《大宅門》小說到最終完稿,其間歷經40載,三次所寫的原稿分別被毀於政治風波、社會動亂及家庭變事。

真實的故事背景、編導的生活體會,加上多年的醞釀和坎坷,《大宅門》出道即巔峰。比故事更耐人尋味的,是其背後歷經滄桑的中國醫藥老字號——同仁堂。

“鈴醫到中藥西制"

《大宅門》中有這樣一個橋段,白家人祭祖是,拜的是這樣一幅畫像。

畫中的人身背藥箱,手拿搖鈴。他是同仁堂的樂氏祖先,也是中國古代的基層醫務工作者——鈴醫。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畫像原型可能是樂顯揚

鈴醫手搖串鈴,口中吆喝著當季流行病相關藥物的口播廣告。成年累月地於村市街巷往來奔走,為百姓除災治病,活脫脫一個“人形救護車”。扁鵲、華佗等名醫都是鈴醫。

《紅樓夢》中記載:賈寶玉病重,賈府派人到城外破寺請來畢知庵鈴醫,為寶玉診病:“悲喜激謝憂忿滯中,脈氣沉靜,神安鬱散,服藥調治乃安。”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鈴醫的形式傳遍整個的亞洲,日本的賣藥郎也是同樣的走街串巷

但是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鈴醫的侷限性很大。一方面,鈴醫只是基層醫務工作者,多數文化水平不高。讀不了醫術,寫不了藥方,治不了疑難雜症,鈴醫群體基數大,但是名醫太少。

另一方面,鈴醫遊走四方,出現是有周期性的,救急只能憑運氣。

售後也是個問題,扁鵲給蔡桓公診病的時候,提醒了幾次,說你的病在什麼什麼地方,結果這蔡桓公不聽,然後等病發的時候再去找扁鵲,早就已經到別的國家去了。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扁鵲這種“鈴醫”中的神醫只是少數

同仁堂祖上樂顯揚來到京城,在皇宮太醫院出任出納文書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宮廷秘方、古方、民間驗方及祖傳秘方。1669年樂顯揚創辦同仁堂藥室,從鈴醫變成了坐堂醫師。

1706年樂顯楊的兒子樂鳳鳴在宮廷秘方、民間驗方、祖傳配方基礎上總結前人制藥經驗,完成了《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書。

該書序言明確提出“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訓條,成為歷代同仁堂人的製藥原則。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同仁堂老宅子

到了《大宅門》中的白景琦,他的原型是樂靖宇,已經是第十二代傳人了。

他一生經歷了清末、民國、北伐、抗日、解放等歷史鉅變時期,同仁堂的命運,也幾經更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同仁堂樂氏家譜

1954年同仁堂率先實行了公私合營。1957年同仁堂中藥提煉廠正式成立,開創中藥西制的先河。

從1963年的法國紀錄片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同仁堂,前臺還是祖傳的抓藥形式,後臺已經變成了機器來生產“丸、散、膏、丹”。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1963年法國紀錄片中的同仁堂

2006年同仁堂中醫藥文化進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為處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因而在國內外醫藥市場上享有盛名。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1963年同仁堂已經使用現代機械製作“丸劑”和藥酒

“當今的同仁堂——中醫藥的現代化發展"

當今的同仁堂,已經形成了現代製藥工業、零售醫藥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不僅服務於國內,同仁堂還把中醫療法帶去了世界各地。

在南非,同仁堂結合當地藥草,利用中醫療法,拯救了無數生命。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同仁堂光是在南非就開了5家分店

不僅是中醫藥,同仁堂還成為了外國人認識中國的一個窗口。

2010年同仁堂開始為世界提供漢語教學服務,還組織中醫藥文化專家赴有條件國家的孔子學院巡講。

在孔子學院地區聯席會議和全球孔子學院大會及院長培訓班舉辦中醫藥普及知識講座。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同仁堂把中醫帶入孔子學院

本期《當一天中國人》美國小哥白曉龍就是一箇中醫藥的超級愛好者。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flag已經立起來了

李德亮老師,是同仁堂多年的坐堂醫師,也是一位老中醫了。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一張口就知道是老江湖了

雖然是中醫的“鐵粉”,但是傳統的把脈抓藥,在白曉龍親自體驗時,還是覺得深奧難懂。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在外國人人心中,中醫是一個很玄學的東西

尤其是手工製作蜜丸的環節,這一步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悟性,白曉龍可是吃盡了苦頭。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看起來很簡單,一試就翻車

國人都很難懂的中醫“陰陽五行”,李德亮老師會如何跟外國人解釋?同仁堂流傳百年的“丸、散、膏、丹”,究竟是如何製成的?白曉龍能不能克服重重難關,當好一天的“坐堂中醫”呢?快點擊下方鏈接一起來看吧~

美國小哥帶你揭秘傳承百年的同仁堂“蜜丸”製作

- THE END -

神劇《大宅門》,講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預言了當今的流行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