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要问中国当代第一国剧是什么?过了18年,《大宅门》依旧没有敌手。从当年的收视冠军,到如今电影、京剧、话剧、小说齐开花。

每一年、每一个年龄阶段看都有不同的体验。其实《大宅门》中的生活文化、医药文化、企业文化,放到现在来看依旧很耐人回味。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当时一举击败《笑傲江湖》的收视冠军《大宅门》

“当代流行文化的影子"

回顾《大宅门》,这虽然是一部01年的电视剧,记载的是晚清的故事,但是却能从中看到许多流行文化的影子。

你会发现,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有许多当代流行语的起源。


#真香#

年轻时只是年少轻狂

自尊心极重的白景琦,从小就是要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人在屋檐下谁能不低头,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也会放下身段去求别人办事。

前年轻时到处嚷嚷自己万事儿不求人,真正扛起家庭重担后。还是得“真香”,四处托朋友办事儿。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大型“真香”现场

#饭圈粉姐#

硬核追星追到感动众人

白景琦的妹妹白玉婷就是一位“晚清追星族”,她疯狂迷恋当红名旦“万筱菊”。作为首席“饭圈粉姐”不仅万筱菊的每场演出她都到现场应援,还会事先准备各种金银珠宝扔到台上“现场打赏”。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嫁给照片也无怨无悔,真·硬核追星

当了多年的粉丝头子,白玉婷还是安耐不住变成了私生饭。因为种种原因跟万筱菊结婚不了婚,最终嫁给了万筱菊的照片。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真”纸片人老公

#口嫌体正直#

我就管不住自己这爱吃甜食的嘴

奶奶白周氏是甜食的忠实爱好者,就连出去逃命都要带上自己的点心匣子。三个儿子知道母亲好这口儿,想着法儿孝敬她老人家。

但是白周氏偏心老三,只吃老三带的点心,老大的一口不吃。一边把老三的点心往嘴里送,一边搪塞老大:“我最不爱吃点心了。”

老太太虽嘴上说着不爱吃,却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口嫌体正直”。几口桃酥下了肚,能尝出来“里面加了蜂蜜”,还能马上知道是哪一家做的。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说着不爱吃,嘴里却停不下来

《大宅门》里的生活元素如此的生动,都是因为取材于现实生活。剧中的“百草厅”就是当今的“同仁堂”,编导郭宝昌就是剧中白景琦的养子。

从16岁动笔写《大宅门》小说到最终完稿,其间历经40载,三次所写的原稿分别被毁于政治风波、社会动乱及家庭变事。

真实的故事背景、编导的生活体会,加上多年的酝酿和坎坷,《大宅门》出道即巅峰。比故事更耐人寻味的,是其背后历经沧桑的中国医药老字号——同仁堂。

“铃医到中药西制"

《大宅门》中有这样一个桥段,白家人祭祖是,拜的是这样一幅画像。

画中的人身背药箱,手拿摇铃。他是同仁堂的乐氏祖先,也是中国古代的基层医务工作者——铃医。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画像原型可能是乐显扬

铃医手摇串铃,口中吆喝着当季流行病相关药物的口播广告。成年累月地于村市街巷往来奔走,为百姓除灾治病,活脱脱一个“人形救护车”。扁鹊、华佗等名医都是铃医。

《红楼梦》中记载:贾宝玉病重,贾府派人到城外破寺请来毕知庵铃医,为宝玉诊病:“悲喜激谢忧忿滞中,脉气沉静,神安郁散,服药调治乃安。”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铃医的形式传遍整个的亚洲,日本的卖药郎也是同样的走街串巷

但是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铃医的局限性很大。一方面,铃医只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读不了医术,写不了药方,治不了疑难杂症,铃医群体基数大,但是名医太少。

另一方面,铃医游走四方,出现是有周期性的,救急只能凭运气。

售后也是个问题,扁鹊给蔡桓公诊病的时候,提醒了几次,说你的病在什么什么地方,结果这蔡桓公不听,然后等病发的时候再去找扁鹊,早就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扁鹊这种“铃医”中的神医只是少数

同仁堂祖上乐显扬来到京城,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1669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从铃医变成了坐堂医师。

1706年乐显杨的儿子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

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同仁堂老宅子

到了《大宅门》中的白景琦,他的原型是乐靖宇,已经是第十二代传人了。

他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北伐、抗日、解放等历史巨变时期,同仁堂的命运,也几经更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同仁堂乐氏家谱

1954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1957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从1963年的法国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同仁堂,前台还是祖传的抓药形式,后台已经变成了机器来生产“丸、散、膏、丹”。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1963年法国纪录片中的同仁堂

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1963年同仁堂已经使用现代机械制作“丸剂”和药酒

“当今的同仁堂——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当今的同仁堂,已经形成了现代制药工业、零售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不仅服务于国内,同仁堂还把中医疗法带去了世界各地。

在南非,同仁堂结合当地药草,利用中医疗法,拯救了无数生命。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同仁堂光是在南非就开了5家分店

不仅是中医药,同仁堂还成为了外国人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

2010年同仁堂开始为世界提供汉语教学服务,还组织中医药文化专家赴有条件国家的孔子学院巡讲。

在孔子学院地区联席会议和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及院长培训班举办中医药普及知识讲座。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同仁堂把中医带入孔子学院

本期《当一天中国人》美国小哥白晓龙就是一个中医药的超级爱好者。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flag已经立起来了

李德亮老师,是同仁堂多年的坐堂医师,也是一位老中医了。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一张口就知道是老江湖了

虽然是中医的“铁粉”,但是传统的把脉抓药,在白晓龙亲自体验时,还是觉得深奥难懂。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在外国人人心中,中医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

尤其是手工制作蜜丸的环节,这一步骤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悟性,白晓龙可是吃尽了苦头。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看起来很简单,一试就翻车

国人都很难懂的中医“阴阳五行”,李德亮老师会如何跟外国人解释?同仁堂流传百年的“丸、散、膏、丹”,究竟是如何制成的?白晓龙能不能克服重重难关,当好一天的“坐堂中医”呢?快点击下方链接一起来看吧~

美国小哥带你揭秘传承百年的同仁堂“蜜丸”制作

- THE END -

神剧《大宅门》,讲述了北京同仁堂的故事,也预言了当今的流行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