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表得到諸葛亮,他能中興漢室嗎?

歷史工廠


我是白龍赤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劉表,東漢末年極具實力的地方派,尤其是靈帝去世以後,劉表當上了荊州刺史,手中的棋盤越來越大,資源也越來越多。在其鎮守荊州之時,處理掉了同樣是厲害角色的孫堅,讓孫堅與袁術合謀攻打他的計劃泡湯。可是,最終劉表還是沒有成為東漢末年第一流的人物,讓他的粉絲為他惋惜!人們不禁會想,如果他擁有諸葛亮是否會中興漢室呢?我的答案是不能。下面我將逐一分析:

首先,劉表是一個富有野心的人物,他有自己的私心。換句話說,劉表覺得自己過得好就行了,管你什麼中興漢室。這可以從他所做的事兒看出來。當時漢獻帝劉協在許昌,劉表十分尊敬漢獻帝,給他準備了許多特產送了過去。同時,劉表在背後卻和袁紹勾結在一起打獻帝的注意,這讓劉表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試想,漢獻帝劉協作為大漢天子,承襲著漢代幾百年的基業,劉表靠漢代朝廷的官職發達了,但卻不把漢獻帝放眼裡了,可見劉表居心叵測,他怎麼會匡扶漢室?當然不會。

此外,劉表是一個多疑、出爾反爾的人,哪怕得到了諸葛亮,他也不會採納諸葛亮的建議。正如《三國志》所言:

表雖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類也。

建安四年(公元199),曹操和袁紹之間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這時曹操沒有勝利的把握,壓力非常的大。於是,曹操想借助劉表的力量對付袁紹。當求助的消息傳到劉表耳中的時候,劉表非常爽快的答應了,讓此時勢單力薄的曹操特別高興。可是事與願違啊,在雙方集中精力正式開戰後,曹操絲毫的等不到劉表軍隊的來臨,讓曹操非常生氣。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表是一個出爾反爾的人物,在這一點上不如劉備。

還有,劉表有強烈的嫉妒心,不會讓諸葛亮那樣的人放開大幹,這一點可以從劉表對待劉備的態度上看出來。建安五年(200),劉備被曹操所追殺,利用袁紹投靠了劉表。劉表給劉備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就是不用劉備,他無非是害怕劉備有戰功後自己鎮不住,所以直接不用劉備,其實就是軟禁了。所以,劉備最後離開了劉表,看來劉備是有先見之明的。所以,我覺得諸葛亮那樣的人投靠了劉表的話,他也會遭受劉備一樣的對待。

最後,我認為劉表沒有統一天下、匡扶漢室的高遠理想。在我看來,劉表只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個安穩日子。就在曹操當初求助的時候,據《三國志》記載:

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

意思就是說,劉表只想待在自己的地盤兒,不願意去捲入其他的紛爭當中,來觀察天下的局勢。話是這麼說,可是處在三國那個特殊的時代,你不吃人別人就要吃你。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老劉膽子太小了,即便有了諸葛亮的輔佐,依然中興不了漢室。

結語

綜上所述,劉表得到諸葛亮不能中興漢室不在於諸葛亮沒有本事,而是劉表身上有著許多不利於統一天下的弱點。首先,劉表是一個野心家,他根本不把中興漢室放在眼裡,他思考的只是自己的前途。其次,劉表又有著多疑、出爾反爾的性格,讓他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失去了威望。最後,劉表是一個嫉妒心強、膽小的人,始終沒有匡扶漢室的那種情懷。


白龍赤子


不能。劉表只有中人之資,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劉表守土尚且困難,何談中興漢室?

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中講的那麼歷害,其能力遠遜曹操,又如何輔佐劉表中興漢室?

手下猛將再多,但劉表沒有爭奪天下的大志,只想守好荊州這一畝三分地。而且劉表年紀一大把了,兩兒子爭家產,家事一塌糊塗。

從諸葛亮來說,也不大可能追隨劉表。諸葛亮所在的隆中本就在劉表的勢力範圍,如果諸葛亮認可劉表的能力和潛力,也不會等到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

所以在《隆中對》諸葛亮直接說荊州是個好地方,但劉表守不住,要劉備搶過來發展。


當代曹植


劉表得到諸葛亮,並不是如魚得水,而是大材小用吧,中興漢室,更是不可能的。同樣是漢室宗親,但是劉表的起步要比劉備好得多,有兵有財有地,可以說,劉表在很早就有了復興漢室的實力,但是他沒有,是因為很多原因,不是諸葛亮一個人可以改變的。

無擴張之志氣

劉表出場很早,曾經是大學生運動八俊之一,在公元190年就單馬入宜城,平宗賊,退袁術,坐領荊州。也就是說,劉表不是庸才,甚至說是有才華、有膽魄、也帥氣(身高1.86)。但是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劉表沒有擴張復興的想法與謀略。我們可以從這幾件事看出來:

1.公元191年前後,反董卓聯盟軍會戰虎牢關,十八路諸侯,曹劉孫甭管有沒有實力當時,都在,可他劉表沒在,劉表這時雖然剛剛坐領荊州,但是去支援聯軍完全沒問題的,作為漢室後裔,打擊董卓,一定是第一目標,劉備這時候啥都沒有,就一關羽一個張飛,也敢去鋤奸,劉表愣是沒去,足以見得,並沒有這個氣魄。這時候劉表有黃忠這員大將,去湊湊熱鬧完全也有底氣的。

2.劉表作擁荊州十八年,完全沒有擴大地盤的跡象,他絕對有機會的,公元194年,孫策才開始脫離袁術,三千精兵取江東,這時候,劉表的荊州差不多坐穩了,如果趁機出兵,完全可以截胡江東,此時劉表收下有黃忠、蔡瑁、甘寧這些大將,還有很多未來江東大將還在民間未曾發跡,如果劉表有那個志向,完全可以收為己用,並奪取江東。可是,他沒有啊。

逐漸遲暮,昏庸不察

劉表歲數大了,沒有野心是可以理解的。古人是很服老的,四十歲之後,多半都是要走下坡路了,劉表說白了是個白面書生,不像劉備是斬殺黃巾軍出道的,體力武略方面大大不如,搞內政還算可以,擴張和復興漢室,差點意思了。劉表在公元192年出任荊州牧,已經50多了,半個老頭子了,讓他騎馬衝前線,也不現實,如果這個時候諸葛亮出來跟他說,主公,我們這樣這樣,多半劉表也是含糊其辭,聽不進去了,而且,劉表晚年 猜忌之心很重,曹操征討袁紹餘孽,劉表本來有機會討伐曹操後方,結果猜忌劉備會不會趁機奪權,竟然沒去,作為君主,不想著擴展 而是想著如何龜縮,諸葛亮再有大能耐,劉表也是不可能聽從的。說實話劉表戰將名臣真的不少,大部分之後歸了劉備都發光發熱,在劉表手底下寶珠蒙塵,是和劉表的遲暮分不開的。

諸葛亮無法操實權

諸葛亮和劉表還是有親戚關係的,諸葛亮算是劉表的外甥女婿,諸葛亮名聲在外,如果想輔佐劉表,分分鐘的事。但是劉表的勢力錯綜複雜,不像劉備,光桿司令,劉表早年依靠蔡瑁的勢力奪權,文臣靠的也是一些荊襄名族的勢力,如蒯越所在士族,兩大士族幾乎是一手遮天,諸葛亮沒有辦法,撐死做個謀士。劉備的話,手底下就一些大老粗,唯一的謀士也就是簡雍、孫乾這幾個書生,內政可以,計謀不行,而且劉備當時是什麼都聽諸葛亮的,諸葛亮說什麼就是什麼,能不成功嗎。

所以,劉表得到諸葛亮,也難成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