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老太太這5件事,讓明蘭受益一生,值得每個媽媽借鑑

《知否》中,無論是原著,還是改編後的電視劇,明蘭都是個不幸的孩子。

尤其在原著中。她年幼喪母,父親不愛,嫡母不憐。

內無可撐腰的兄弟姊妹,外無可伸冤的親戚朋友。

她能活下來,並最終得到幸福與圓滿,與其祖母盛老太太,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而這種關係,在《知否》第一冊故事中,盛老太太通過5件事,讓明蘭受益一生。


一、養明蘭


《知否》:盛老太太這5件事,讓明蘭受益一生,值得每個媽媽借鑑

盛府裡,嫡子庶女不算多,也不算少。

收養明蘭,說起來,看似陰差陽錯,其實也是有跡可循。

屬於盛老太太一舉多得思慮之後的結果。


當時,盛紘仍未意識到妻妾相爭,對家宅乃至子女的影響。

盛老太太冷眼旁觀,看得一清二楚。

但她從不主動插手盛紘的房中事,更不輕易處理盛紘的妻妾關係。


但不插手不處理,不代表不關心。

眼看著林氏,已經囂張到草菅人命的地步了。

盛老太太憂思不已,卻並不發作。


雖然書中介紹,盛老太太收養孩子,並非出自己願,而屬太醫之建議。

但細想來,也不排除盛老太太借太醫之口,表達自己心中所想。

這種自然而然卻又不漏痕跡的手法,對她來說,並非難事。


這種做法,既免除自己插手盛宅庶務的嫌疑,又成全盛紘想做孝子的願望。

更免府裡各方勢力的口舌,還能借教養孩子為突破口,開始不動聲色地,收拾起盛府的風氣來。


而挑選明蘭作為身邊收養的孩子,盛老太太也是費了一番思量的。

明蘭是府裡唯一一個身後沒有勢力依靠,人前無人憐惜維護的孩子,又生性純良。

是最適合養在盛老太太屋裡的孩子。


說起來,盛老太太選明蘭,更是二人之間的彼此成全。

明蘭成全盛老太太不動聲色間整頓盛府風氣,而盛老太太成全了明蘭於盛府中平順安然成長。


二、請嬤嬤


《知否》:盛老太太這5件事,讓明蘭受益一生,值得每個媽媽借鑑

原著裡面,盛老太太請孔嬤嬤來家裡教規矩,名頭是為著華蘭。

華蘭彼時許的京城忠勤伯府,屬於侯爵之家。

對於當時五品官眷出身的華蘭來說,算是高攀。


為了華蘭將來不因行止,而被婆家來往的高門大戶的人嘲笑,盛老太太這才請來了宮中出身的教養嬤嬤孔嬤嬤。

這也是盛老太太的高明之處。


請嬤嬤這件事,細想來,遠不止教習規矩這麼簡單。

這個行為背後,既收服當時和自己有嫌隙的兒媳王氏,又為即將出嫁的華蘭增添了身價。

同時,也讓餘下墨蘭、如蘭、明蘭受惠。


當然,更重要的是,借孔嬤嬤之手口,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整頓起盛府的風氣來。

直如林氏所說那樣:

“……孔嬤嬤把老太太想說不便說的,想做做不好的,一股腦都了了,既不得罪兒子媳婦,又能全了心願,真是一舉多得……”


而隱藏在這件事底下的,是讓明蘭在學習教養規矩的同時,更深刻明白了,什麼叫做“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百損。”

無論是盛老太太請孔嬤嬤這件事本身,還是其背後的深意,都叫明蘭受益深遠。


後來,明蘭懷孕,常嬤嬤出面辱罵故意給明蘭找事、讓她站規矩的小秦氏與康王氏,明蘭並未阻攔,倒是和盛老太太請孔嬤嬤的手法,如出一轍。


而明蘭跟著孔嬤嬤所學到這些行止規矩,也讓她在嫁給顧廷燁,成為侯府夫人,乃至一品誥命夫人時,無論是於豪門貴族的女眷面前,還是在皇親國戚的貴人跟前,她都未曾因行止規矩,而遭人小瞧過。


可見,盛老太太請孔嬤嬤這件事,雖說不是打著惠及明蘭的由頭,卻最終是明蘭受益最大。

這種不漏痕跡,卻又暗藏深意,且惠及多人的做法,同樣影響著明蘭的一生。

也對明蘭後來嫁入侯府,在處理蓉姐兒,以及紅綃、秋娘的問題氏,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三、上私塾


《知否》:盛老太太這5件事,讓明蘭受益一生,值得每個媽媽借鑑

如果說,盛老太太收養明蘭,是給明蘭一條活路;

請孔嬤嬤來教養家裡的女孩子們,是給教會明蘭守規矩;

這兩者,一個是明確為明蘭而來;一個是間接讓明蘭受賄。

那麼,讓明蘭上莊先生私塾這件事,就更顯現出盛老太太於暗處整頓盛府的成效。

因為,讓家裡未出嫁的三個女孩子,學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是盛紘從盛老太太那裡學來的實惠。


他認為“好的師資力量就不要浪費”,且意識到“為人處世,明理是第一要緊的,多懂些道理也是好的”。

雖然盛紘只跟盛老太太學到了些皮毛,但這對於盛家三個蘭,尤其是明蘭來說,已經是難得的機會了。


明蘭跟著莊先生所學的這些知識,也開闊了她辨時勢、論時局的眼界。

讓她的思維和眼光,不再侷限於家宅內院,還涉及到朝堂和時政。

這份認時局、斷時事的本事,讓她得以在後來二回宥陽老家,遭遇兵亂之時,能冷靜犀利地,指導長梧做出正確的選擇。不但保住身為武官的長梧的身家性命和官位,還讓他得以晉升。


後來,在她嫁給顧廷燁後,與身為當朝皇上和太子寵臣的丈夫,也能就朝堂時局,給出分析,提出看法,這對於顧廷燁來說,也是一份助力。

因著顧廷燁這樣特殊的身份,明蘭嫁給顧廷燁後,許多看似國事的事務,也對她夫妻二人的小家,有不可小覷的影響。

也有些看似家庭庶務的事情,也和朝堂時局掛上了鉤。


而明蘭幼時於私塾中,同莊先生所學的知識,總是能在這種時刻,派上用場。

這不但讓明蘭成為顧廷燁的解語花,也在很多時候,成為皇親國戚處理一些高官女眷問題時的智囊團。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盛老太太於她幼年時,滴水不漏卻又不漏痕跡地安排。


四、理庶務


《知否》:盛老太太這5件事,讓明蘭受益一生,值得每個媽媽借鑑

盛老太太對明蘭的教育,並不單單停留在上面所說的這些。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整理庶務。


在王氏攛掇著將明蘭從壽安堂遷出來,分院單住時,盛老太太雖然有百般不捨,縱然有千般手段,能輕易推掉王氏的請求。但盛老太太並沒有那麼做。

而是一口答應王氏的請求,並誇讚王氏想得周到。


在一番矜持,替明蘭鋪好排場後,才叫明蘭從自己屋裡搬出去單住。

此次,她雖然對明蘭有百般不放心和擔憂,但一如既往,並不輕易插手明蘭的院中事。


哪怕看著明蘭小小的暮倉齋,因王氏和林氏分別安插的人手眼線,而被攪和地沸反盈天,甚至欺負到明蘭頭上來時,盛老太太也只是冷眼旁觀著。

既不提點明蘭該如何處理,又不從旁敲打王氏或林氏。


直到明蘭自己設計,借王氏之手,噁心林姨娘,又整治清理好暮倉齋後,才推心置腹地給明蘭講整理內宅的關竅。

她安撫因第一次算計人心,利用心計來打理內宅,處理庶務的明蘭,教她端正觀念。

內宅之事,

“……算計人沒有什麼好過意不去的,單反你沒有特意去害人就是了……”


這對明蘭後來嫁入侯府,在與偽善的婆婆小秦氏對抗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明蘭在對付喪心病狂的小秦氏時,也用了不少心機手段。

包括利用廷燦的婚事,逼迫小秦氏出面處理四叔五叔搬離侯府之事;

利用邵氏,對付凶神惡煞的婆婆的挑釁。


當然,盛老太太教明蘭處理庶務的,出了心計之外,還有手段。

盛老太太一早就讓明蘭幫著打理一些內宅庶務。

比如整頓風氣、轄制下人。


明蘭的這些手段,在長梧和康允兒結婚時,於宥陽老家,在品蘭面前,有所顯現。

她教品蘭如何對付那些故意拿喬,暗中給管事主子下跘子的奴僕。

說得有理有據,頭頭是道。


後來,又在嫁給顧廷燁後,整頓黑山莊,尤其是處理皇莊古巖莊事務時,得到了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


這些處理庶務,從盤根錯節的利害關係中,抽絲剝繭,找出快速有效辦法的能力,和盛老太太從小著意培養,有直接關係。


五、見世面


《知否》:盛老太太這5件事,讓明蘭受益一生,值得每個媽媽借鑑

在上述這些事情的基礎上,盛老太太還不忘藉機帶明蘭去見見世面。


她帶明蘭回宥陽老家,一路上除了讓她看山看水看風景,聽人聽事聽風土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她見識這世間的蒼涼與繁華。


她讓明蘭親自見證淑蘭,一個低嫁女,委曲求全維持婚姻失敗後,與夫家恩斷義絕的和離現場。讓明蘭懂得,婚姻若真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便如壯士斷腕般慘痛,也要學會及時抽身而出。


又讓明蘭親眼看著盛維如何對待尖酸刻薄、處處佔人便宜的親戚。教會明蘭“待己以嚴,待人以寬”的為人處世方式。


又通過盛紜對待品蘭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添堵,教明蘭從不同身份和角度,來定行事方式,和如何轉換身份。


這一次的宥陽之行,不但開闊了明蘭的心胸眼界,更讓她明白了許多人情世故。

尤其是在對待婚姻、轉換身份和角色方面,有著很大的影響。

讓她明白,婚姻不是靠一個人的委曲求全。

嫁了人和沒嫁人時,待人接物之間的分寸等等。


凡此種種,讓明蘭經世事,懂人情,知分寸。

讓明蘭在以後,面對各種問題時,總能跳出固有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待和處理。


這對她後來面對婚姻中的小妾、非婚生女,乃至妯娌婆媳小姑等等一大家子人,利益糾纏,榮辱相交的局面中,得以維持平衡,保持幸福生活,起了重大作用。


可以說,盛老太太不單單是明蘭的再生父母,更是明蘭的良師益友。

在明蘭成長與成熟的過程中,起著深遠而厚重的影響。

不但讓明蘭受益一生,更惠及明蘭父母輩、明蘭輩、明蘭子女輩三代人。


綜上,我們也能看出,盛老太太是一個既有眼界,又有胸懷,還有心計,更有手段的女人。

她在明蘭的成長中,扮演著母親的角色。

而我們也能從中得出一個結論,即母親的眼界、胸懷、心計和手段,影響著兒女的一生。


這當然和盛老太太的出身、經歷、性格與理念,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盛老太太的出身,是我們無法選擇或複製的;

她於婚姻中的慘痛經歷,也是我們不想遭遇和重複的;

而她的外冷內熱的性格,符合其個人經歷與生存環境,也並不適合所有人借鑑。

但她養兒育女的教育理念,卻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女性,認真研究,和深入學習的。


作為一個女人,生孩子不是難事;

作為媽媽,養孩子當屬本分;

但作為母親,教兒女學會獲得幸福的本事,卻並不容易。


它除了需要我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眼界格局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顆無論被生活怎樣蹂躪著,被現實狠狠打擊過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和追求幸福的心。

而這種熱愛和追求,滲透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有教規矩時的狠心,有學知識時的用心,還有理庶務時的耐心,以及看世間的熱心。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教會兒女,如何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以上,與所有女性朋友,共勉之。


End

劇裡窺人生,書中看生活。若夕在深圳,陪你看世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