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戰功遠不及名氣的有哪幾位將領

細讀歷史,分析歷史,這集胖胖為你分析一下在歷史上戰功遠不及其名聲的幾位將軍。

歷史中戰功遠不及名氣的有哪幾位將領

第一位,飛將軍-李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這是王昌齡在《出塞》一詩中用來歌頌漢朝飛將軍李廣的詩句(也有人認為是歌頌衛青的)。

在漢武帝時期,李廣名氣也是僅次於衛青霍去病的名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的看李廣的戰功,我們會發現其實李廣的戰功遠遠比不上在歷史中留下的威名。

歷史中戰功遠不及名氣的有哪幾位將領

李廣初出茅廬之戰是在漢文帝時期抵禦匈奴的戰爭,因為個人作戰勇猛,受到漢文帝誇讚,而後便與抗擊匈奴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漢景帝到漢武帝沒有反攻匈奴之前的幾十年中,一直都是擔任抵抗匈奴進攻的前線將軍,這也使得李廣之名在匈奴人眼中有了一定的威望。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聽從王恢的建議在馬邑設下馬邑之謀,開始對匈奴進行反攻,而李廣因多年防禦匈奴,在漢武帝反攻匈奴的過程中,先後四次統兵對匈奴作戰,但是結果卻出人意料。

第一次因馬邑之謀被識破無功而返,第二次可能因名氣過大遭到匈奴主力圍攻被活捉,第三次因張騫遲到全軍覆沒,第四次卻因迷失路途最後羞愧自殺。

歷史中戰功遠不及名氣的有哪幾位將領

第二位,漢壽亭侯-武聖關羽。

關羽在中華歷史上被評為忠義的代表,與孔子並尊為文武二聖,而在演義中關羽也是勇武無雙,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歷史中真正的關羽真是這樣的嗎?

在正史中關羽的戰功並沒有這麼輝煌,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這的確是關羽的功勞,但是斬顏良誅文丑,是關羽統率曹軍做到的,而關羽在劉備麾下真正大的戰功,只有水淹于禁統率的七軍三萬人。

至於斬殺龐德完全是被演義誇大了,因為當時龐德只是個雜號將軍,而關羽是前將軍兩人就好像現在的師長對方面軍司令,難道以方面軍司令斬殺一個師長,還需要大書特書嗎?這還不如關羽擒獲于禁的功勞大呢!

而且對於當時的劉備集團來說,關羽的過錯比功勞要大的多,雖然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僅接著關羽就丟失了荊州(當時關羽手中只有荊州三郡),這個戰略要地,完全打亂了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統一天下的戰略部署,所以從綜合分析來看關羽的戰功,完全沒有其在歷史上的名聲大。

歷史中戰功遠不及名氣的有哪幾位將領

第三位,兵家鼻祖 -兵聖孫武。

孫武,在中華史上被稱為百世兵家之師,甚至在世界史上孫武也佔據了一席之地,其著作的兵法十三篇《孫子兵法》,也被後世無數兵家所推崇。

但是孫武的名聲雖然顯赫,而戰功卻不及很多人,孫武所統率著名的戰役有兩場,一場是吳楚之戰,一場是吳越之戰。

吳楚之戰,一直攻陷楚國都城郢都差點讓楚國滅國,吳越之戰更是打的越國滅亡,俘虜越王勾踐,本來這兩場戰爭足夠輝煌,但是這兩場戰爭都離不開一個身影,那就是伍子胥,據《史記》中記載,伍子胥也是這兩場戰爭的領導者之一,而且這兩場戰爭都是有吳王親自坐鎮,所以這兩場戰爭的功勞也不應該單獨算在孫武身上。

從這點看來孫武的戰功只是個伍子胥相當而已,但孫武的威名卻比伍子胥強出不知道多少倍,孫武名聲之所以這麼大,完全是因為其著作的《孫子兵法》為後世推崇,跟其戰功關係並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