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最后的民国政府纸币——大洋票的前世今生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精锐被消灭殆尽。但与军事上可怕的失利相比,经济上的崩溃,仿佛才是国民党政府真正的梦魇。此前一年,国民党政府改革了币制,把已经变成废纸的“法币”换成了“金圆券”,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并没有收到任何成效,相反“金圆券”甚至比“法币”更加贬值。一时间民众上街买东西都背着大包小包的钞票,“钱山钱海”甚是壮观。

大陆最后的民国政府纸币——大洋票的前世今生

用大号麻袋装的金圆券

“金圆券”变成废纸,民众尤其是城市里大多数的中小资产阶级变得一贫如洗,他们原本是最支持国民党政权的阶层,但失败的经济政策,让国民党失去了这最后的支持力量。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很快就攻占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而与此同时,以李宗仁代总统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也迁都到广州。

大陆最后的民国政府纸币——大洋票的前世今生

一支准备乘船撤离南京的国民党军队

迁都广州的国民党政府其实是由“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主持,虽然“桂系”还有部分军事实力,但此时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崩溃,开支庞大的军费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同时很多民众拒绝再使用“金圆券”,美钞、港币,乃至之前严禁的黄金银元等又私下流通起来,可是其数量毕竟有限,当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有的人只好以物易物。面对这种情况,广州的国民党政府决定再尝试一次货币改革,与“金圆券”的改革相比,这次政府自己也没有信心,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又是一次“饮鸩止渴”。

大陆最后的民国政府纸币——大洋票的前世今生

1949年溃退到广州的国民党军(时代杂志摄)

1949年6月6日,广州国民党政府授权广东省银行,发行了新的纸币——大洋票,这是中华民国在大陆最后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行纸币。大洋票原计划发行十种面额,但其中的两角和五十元暂时没有通过验收,所以只能先发行八种面额,分别是一分、五分、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和一百元。纸币正面是孙中山像和面额,背面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图案。

大陆最后的民国政府纸币——大洋票的前世今生

大洋票全套八枚

虽然当时正值内战激烈时期,物资也十分匮乏,但为了印制这套纸币还是费了一番功夫。首先印制纸币的纸浆和油墨全部都是进口的,所以大洋票的质地和当时的美钞是一样的。其次这套纸币采用了凹凸版印刷,无论是花纹还是孙中山的人物像全都丝毫毕现,立体感十足。所以这套纸币在众多品种的民国纸币中,不论美感还是精致程度都属上乘。可这也终究是昙花一现,当时的民众已经对政府失去信任,大洋票的流通并不顺利。在其短短四个月的流通时间里,只有二十多万元被投入市面,不但民众不愿使用,连国民党军队也拒绝使用,大洋票俨然又是一堆废纸。1949年10月,国民党军在广州溃败,广州解放的同时,大洋票被宣布禁止流通,只有四个月的大洋票寿终正寝。

作为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发行的最后一套货币,大洋票是有其历史意义的,但作为收藏品来说,它的价格并不高。这是因为大洋票的流通时间极短,发行量很小,它没来得及发行而留下的库存是非常可观的。所谓“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道理,既然存世量多,价格自然也就低。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全部价值,精美而全新的票面,低廉的价格,完全可以作为喜欢民国纸币的收藏者的入门之选。


大陆最后的民国政府纸币——大洋票的前世今生

成捆未拆的大洋票

大陆最后的民国政府纸币——大洋票的前世今生

一百元大洋票(大洋票中存世量最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