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的大宋为何没有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情况?


经济发达的大宋为何没有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情况?

宋代以前的中国历史,流民往往是乱世之源,封建官僚疯狂掠夺土地,百姓们失去了土地,也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只能四处流浪。所以历代王朝都倾尽全力推行“耕者有其田”,动用一切手段打击土地兼并。

宋代是中国古代唯一曾经“不抑兼并”的王朝,而且不但没有流民,反而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经济辉煌。就拿宋朝的墓葬来说,王侯将相和普通富豪的墓区别并不是很大,建筑都是美轮美奂,陪葬品也都从陶器换成了瓷器,连壁画都高度相似。

虽然这一切都来自于宋仁宗、宋高宗开放市场、遏制封建官僚插手经济的无为而治,但这里就不细讲了,毕竟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都证明了无为治国能使民间的自由经济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

但从文景之治到开元之治,好像无论多么伟大的盛世无一不亡于土地兼并。可以说这是原始自由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后的必然恶性后果,因为在古代,土地是最可靠的财富。正所谓“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经济越发达,所有人都会把自己的财富投向土地,动用一切手段掠夺土地,也会将土地的价格炒上天,让自己的财富在短时间内翻倍增长。

经济发达的大宋为何没有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历代统治者向来都是靠强硬手段抑制土地兼并的,而宋朝的统治者却给后来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法:朝廷会尽量维持弱势群体的最基本生存需要,有了生存保证,就不会有那么多流民,土地也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宋朝的军队曾经有一百多万,但这么多军队,其实只是流民收容所,流民在这里变成了工程兵,他们修水利、修城池、修宫殿……只要给流民一口饭吃,那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揭竿起义。但也正因为这样,宋朝的军队的战斗力才这么差,因为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只是来混饭吃的工程兵。

宋朝的几个大城市都设有“店宅”、“居养院”,即当年的保障性住房。刚刚进入大城市的手工业者如果住在店宅,每个月的月租为一百七十文,相当于现在一百多块;而且对于“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是可以去“居养院”养老的。

进城打工的人,如果得了重病,无法工作又没有钱医治,可以选择去城里的“安济坊”求助,在那里可以得到最基本的医疗救治和生活物资。

如果不幸客死他乡且无人认领,政府会将人安葬在“漏泽园”,给地八尺、棺材一口、墓室一个、墓碑一块,而这些都是由朝廷出资的。

可以说宋朝良好的社会救济制度基本断绝了流民,毕竟只要能生存下去,又有谁真的愿意铤而走险呢?所以终大宋王朝一代极少有流民起事(靖康之难之后的民军是被大金逼出来的,不能完全算大宋的责任),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有几个人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被逼上梁山的?

经济发达的大宋为何没有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