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前言:《東京物語》反映了快節奏下的人們對親情的漠視和遊離

《東京物語》於1953年在日本上映,該部影片是小津安二郎導演的代表作之一,笠智眾、原節子、東山千榮子等主演的家庭關係劇情片。2012年,被《視與聽》評為影史最偉大十部電影,並排名第一位。影片上映雖然距今有67年,影片裡的價值觀和真實反映,依然引得大家在豆瓣給出了9.2高分。

影片講述了住在小城中的平山周吉老夫婦,抑制不住對在東京生活的子女們的思念,滿心歡喜的坐著火車去東京看望孩子們,但實際情況卻出人意料,子女們受生活壓力所迫,不得不努力工作,沒有時間陪他們。

大兒子平山幸一是社區醫生,每天忙著看病或者出診;大女兒金子志泉忙於打理自己理髮店的生意;最欣慰的是守寡的二兒媳平山紀子,卻把兩位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母親則語重心長的勸說紀子要趁早改嫁,開始新的生活。兩位老人懷著看似愉快實則內心無奈的心情中回到了小城。

老兩口返回老家不久,母親就病重不起,不得不給子女們發電報,催促他們回來。三兒子平山井三依然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在參加完母親的葬禮,吃過家庭聚餐後,大兒子、大女兒、三兒子匆匆返回,繼續他們忙碌的生活。小女兒平山京子埋怨哥哥姐姐的無情,只有兒媳紀子留下來,陪父親待了數天,紀子在父親周吉的勸說下,決定回到東京開始新的生活。而父親周吉的餘年要在孤獨中度過。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1953年的日本,受美國的保護,戰後經濟迅速發展,東京已是高樓大廈,大量人員湧入,成為大都市,社會的快節奏迫使大家忙於生計而不得一絲清閒,哪怕在馬路上稍微停下來,可能都會影響後面趕路的人;哪怕稍微停手思考一下,可能就會被社會拋棄。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在逐漸掐斷,城市人與生活在鄉村父母之間的臍帶。家庭人員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疏遠和遊離。

結合當下,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年輕人湧入城市,留下父母在農村。縱使子女和父母都在城市,子女也多忙於工作,沒有過多精力陪伴父母。這和1953年的日本情況驚人相似。

那麼我就從人物塑造、反轉情節入手解析影片,揭示人們對大家庭關係的冷漠情感和麵對生活重壓的無力感,第三部分我將從生理、心理兩個方面,給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幫助大家更好的維繫與父母的關係,更好的關愛我們逐漸老去的父母。

01、人物形象塑造:通過具體的人物形象塑造,更能顯化的表現親人關係的脆弱,起到更好的警惕作用

人物形象塑造是情節發展的需要,是關係展開的必要條件、更是導演的想法和價值觀所需要的附著點。可以說如果沒有人物形象,就沒有偉大的藝術作品。情節在人物之間展開,形象在情節中塑造,人物又推動情節發展。情節、人物、形象三者互相影響,逐漸融合成不可分割的一個共同體。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 平山周吉老夫婦: 在脆弱的家庭關係中,“懂事”的父母是弱勢的一方,父母的無奈讓人心疼的同時又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中國有“小子疼上沒空,老子疼下沒縫”的說法,再看67年前的《東京物語》,原來“懂事”的父母是不分國界的。縱使時代再變化,社會再迭代,父母那顆“深愛子女”的心,從未變過一絲一毫。依然愛的那麼深沉和無言。平山周吉老兩口則是如此。縱使子女們的漠視使得家庭關係變得異常脆弱,他們依然“懂事”地盡最大可能不給子女添“麻煩”。

當大兒子幸一不得不出診看病,換好衣服就差出發的旅行“泡湯了”,“懂事”地老兩口解圍地說,“好醫生就應該是很忙的”,“沒關係,還有下一次”。內心的失落,始終沒有從老兩口嘴裡說出。

在奶奶看著小孫子玩耍,陷入深思的特寫鏡頭裡,一個深深地嘆息,準確地把老人的無奈和失落傳達出來。在出診賺錢和陪同父母衝突時,隨意的取消既定的遊玩計劃,

父母的不被重視,使得家庭關係更加的脆弱,直至變得可有可無。

由於大女兒、女婿、大兒子無暇抽身陪老兩口遊玩,他們想出了一個表達“孝心”的方式,共同出錢讓父母去熱海遊玩,其實是想甩掉這個突然來的“包袱”。父母心中是清楚的,只是不說破而已,“識趣”的父母接受了子女們的這份“共識孝心”

影片中直接略過子女們告知父母和父母去熱海的鏡頭,而是乾脆利索地直接切換到了熱海。情節推進的快速和子女們想快速擺脫“包袱”的速度,很巧妙的重疊在一起,“懂事”的父母在主動和被動之間,看似轉化很是嫻熟,實則是一直處於無奈的被動,父母無疑是沒有選擇權的弱勢一方。父母始終在盡全力維繫著本來就很脆弱的家庭關係,但阻擋不了它繼續脆弱下去,直至分崩離析

當父母提前返回大女兒家中,發現自己的回來,佔用了大女兒在家開行業交流會的空間,老兩口玩笑著說:“我們現在是無家可歸了”,表達出了父母當時的無奈失落心境,烘托出了當時尷尬的氣氛。最終老兩口子收拾行囊離開大女兒家,

盡全力維繫著子女已經漠視的家庭關係和最後的體面。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 大女兒金子志泉:自私和無情的同體者,站在親人關係最邊緣,使家庭關係脆弱最快的自私無情人

當子女的自私無情範圍延伸到父母的邊界,人就會做出一些過於“利己”的行為,世故地處理著與父母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

在圓滑中悄然疏遠,直至看不清對方的臉。

大女兒忙於自己理髮店的生意,原本該自己盡“陪父母遊玩東京”的義務,她卻把責任推給了二兒媳紀子,油滑的面孔下毫無親情的溫度,只是禮節性的維護著這層關係。女婿給老兩口買回了糕點,大女兒卻說:“他們不需要吃這麼貴的糕點,給他們吃餅乾就不錯了”,而自己卻一口一口地吃了起來。

通過鮮明的對比,明亮的展現出了父母的弱勢和大女兒的無情自私。當父母提前結束旅行返回來的時候,大女兒極其不耐煩且不滿地父母的行為,因為他們的回來妨礙了自己既定的安排。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哪怕是親生父母,也要狠心“掃除”。冷血的人性和對親情的漠視,加速了家庭關係的瓦解和親情的淡化。

大女兒無情自私到讓父母黑夜沒有地方睡覺,她的無情自私使得父母有家但“無家可歸”的尷尬境地,當“無情自私”成為一個人的常態,縱使面對父母也是權衡利弊和錙銖必較,參加母親葬禮只不過是惺惺作態的哭一場罷了,葬禮完畢還要拿母親名貴的衣服。

大女兒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一面鏡子,也是脆弱家庭關係中的深刻寫照,是生活在快節奏下漠視親情的縮影。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 二兒媳平山紀子:孝順、通情達理的親情維護者,論證了在快節奏社會中也能維繫溫暖親情的可行性

爹孃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出自《勸報親恩篇》。

在這個脆弱的家庭關係網中,能給人以溫暖的也就只有二兒媳紀子。紀子看似只是做了子女應該做的事,但正是這些事使得親情更加溫暖和緊密。

女性的柔和孝順,往往是通過很多小細節來表現,為公公去鄰居家借清酒;在一旁為公公倒酒;在一旁給吃飯的公公婆婆扇扇子;晚上給婆婆按摩身體……小細節、小動作常常是觀者容易忽略的,但也恰恰是這些,才能更好的體現女性的細膩式的孝順,更是耐人尋味的妙處。

紀子接受了大女兒的無理要求,自己加班提前完成星期天的工作,星期天陪老兩口遊玩東京。紀子陪著遊玩的一天,於是成了老兩口這次東京旅行中最愉快的一天。

紀子的感情在影片中有兩次爆發,兩次的爆發都是通過流淚表現。晚上婆婆語重心長的勸說紀子要勇於面對新的生活,再找個好男人改嫁,紀子躺在黑夜中,睜著雙眼看著天花板,眼淚靜靜地留下來,多年的艱辛和孤獨,此時化作了一行眼淚。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靜靜的夜裡淚水悄流悄地,暗示著紀子的處境猶如在黑夜一樣,縱使喪夫8年,面對新生活的勇氣卻依然不足,孤獨感和多年的艱辛映襯了這個柔弱的女人無力感和迷茫感。在親人關係中,設身處地式為對方著想,很容易觸及到內心最柔軟處,從而使得親人走的更近、家庭關係更加堅韌和牢靠。

第二次是,婆婆去世後,公公周吉勸說紀子要改嫁,要勇於面對新的人生,紀子掩面失聲痛哭。老兩口善解人意地知道她的難處,是發自內心地為她著想,這是真切的關心,當外界的理解和給予的力量碰撞到內心最脆弱的地方,痛哭則是碰撞發出的聲音。

親情網的維護是需要多方努力的,和暖的親情是以各個家庭成員互相安慰、關心為基石,才能穩定且長久。

老兩口的兩次心靈力量給予,我們有理由相信,紀子已經有了足夠勇氣面對自己新的婚姻和人生的璀璨。老兩口在紀子身上找到了子女孝順的愉悅,紀子也在兩位老人身上得到了重生的力量。

親情的力量無形中,改變著你我,在宇宙中穿梭。在家庭關係中,你給予親人的溫暖,反彈回來的是具有先前的生命力,這裡邊又包含著頓悟和釋然。使得觀者感情舒暢,此時人生和情感已經完美的融為一體,達到完融狀態,轉化成內心的一種踏實。在快節奏的社會中,紀子充分證明了家庭關係依然能溫暖的維繫,具有現實的點撥和引導意義。

在快節奏下,脆弱的家庭關係如何維繫,是任由其繼續崩塌還是努力用親情加固,通過大女兒、大兒子和二兒媳的對比,影片鮮明的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影片在無情揭露殘酷的社會現象同時,對漠視親情只重視利益和賺錢的行為而憤慨,對親人關係逐漸脆弱而感到惋惜,對於親情的迴歸也給予了深刻希望。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02、反轉情節:劇情在伏筆和出乎意料中推進,讓觀者有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觀影體驗,從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和反思

作為一部經久不衰的電影,《東京物語》雖然緩緩道來,並沒有戲劇式地正面衝突,但整部影片依然環環相扣、意料不斷,使觀眾出乎意料且引發深思,伏筆和出其不意的情節賦予了影片意猶未盡的故事效果,下面我將會為大家詳細闡述。

  • 第一,影片的伏筆環環相扣,使得故事在普通認知中存在合理性

影片的伏筆,導演很巧妙的隱匿在了人情世故中,並沒有很顯化的放在明處,這很符合日本美學裡的隱秘理念。埋下的伏筆線索,使得故事情節的開展推進,並沒有突兀感,符合人們的人情世故認知,從而保證了故事情節展開的順利和流暢。

最終由二兒媳紀子帶著老兩口如願以償地遊覽了東京,看似很意外的情節,但符合人們的正常推理邏輯。已經收拾好東西,只差出門的旅行,被大兒子幸一出診看病的突發情況打亂,旅行被迫取消,兩位老人不得不繼續呆在家裡,第一次錯過遊覽東京的機會。

影片通過兩個孫子鬧脾氣地情節側面說明了老人未果的無奈,老兩口的無奈是無言的,孩子地無奈是顯化的。

同樣的理由和藉口又發生在了大女兒和女婿的身上。“我太忙了,我走不開”的理由,大女兒一句話擺出了一副自己很無辜無奈的姿態,你看吧,我不是不想帶著父母遊覽東京,我是真的很忙脫不開身,表面上似乎很符合思維邏輯,終掩蓋不了其小氣怕花錢和自私無情的人性本質。

也正是如此,在人情事理上,帶兩位老人遊覽東京的任務只能由通情達理的紀子完成。導演埋下的大兒子和大女兒兩次冰冷的人性伏筆,直接推動了故事繼續發展,引出了紀子帶著老人遊覽東京、老人在紀子家過夜的溫馨情節。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影片中另外的一出伏筆則比較明顯,母親的去世,看似意外,實則前面已經有徵兆和預示。在熱海海邊的時候,母親坐著起身,差點起不來,誤以為是昨晚沒有休息好,另外一處是返回途中,母親不得不在途中下車,在三兒子家暫時住宿治療,這也在暗示著病情在日益的惡化。

母親在大家不重視下,返回家中就病危了。符合科學的推斷和理性安排,增強了故事的可信性和真實感,更能深深地能引起觀者的深度反思。

影片的伏筆給了影片環環相扣的緊湊感,使得故事情節在平靜中緩緩展開,賦予了影片更多的感情和思考,為影片帶來意猶未盡的故事效果,增強了故事的節奏感和邏輯性。

  • 第二,影片中,一個個出乎意料的反轉情節,推動了劇情發展,賦予了影片節奏感

好的導演總是能勾起觀眾的好奇,使得觀眾迫切知道答案而繼續看下去。紀子的出現,導演一直沒有給出身份答案,“紀子是誰”,“和老兩口是什麼關係”,直到老兩口到了紀子家中,觀眾才找到問題的答案。出乎意料的結果,印證了導演過硬的專業敘述功底,同時也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保證了故事情節的順暢度。

大兒子、大女兒和女婿商量出來的“好計策”:送老兩口去熱海遊玩。在子女們的口中,熱海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有風景有溫泉比在東京遊走好的多。

鏡頭切換到熱海,大海景色和老兩口安靜的喝茶,晚上年輕人的歡快吵鬧使得老人睡不好。子女商量的場景鋪墊略顯單薄,導演又增加了大海景色和白天安靜喝茶的鏡頭。由此使得對比更鮮明、衝突更深刻。老人晚上睡不著的結果是始料未及的,出乎意料的結果讓人對大兒子、大女兒的無情人性而滿滿憤慨,以及對老人無比的同情。

出人意料使得故事情節更加的豐滿,有力地推動情節發展,避免了每個故事情節單獨存在,促成故事順滑緊密形成一體,通過前期層層鋪墊和反轉的情節讓人大呼過癮。在強烈的內心衝突和對比中,側面展示了老人內心的無奈和窘困的處境。

影片在情節發展中,運用伏筆和出乎意料的反正手法,表面上直接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引導著觀眾繼續看下的慾望。更深層的作用是讓故事更合理和邏輯性更強,保證了影片渾然一體的整體感,也使故事能夠徐徐展開。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03、現實建議:從生理、心理兩個方面給出切實可行建議

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我們越來越成熟;接著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我們越來越蒼老。——莎士比亞《皆大歡喜》臺詞

我們已經長大,我們發現父母忽然老了,速度快到讓我們無法接受,我們“欺騙”自己的內心,認為父母還是年輕時候的樣子。

我們在逃避現實,沒有足夠勇氣面對父母的老去。但現實又不得不迫使我們直面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

很多人對孝順的認知層面仍然停留在,照顧好父母身體就可以,好吃好喝的,健康度過晚年。通常忽略了老人的內心。現在我們工作忙,沒有很多時間去看望父母,定期給錢就成了我們盡孝的方式;養老院環境好,伙食好、還有人照顧,卻很少到養老院看父母。只有身體和心理都照顧到了,父母才能真正的安享晚年,對於做子女的來說,也會減輕不少負擔。面對老去的父母,子女要怎麼做呢?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 夯實老去父母的身體健康,保證幸福的基本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項器官都開始出現下降或者衰退,比如中年開始鈣開始流失,女性45歲左右會出現絕經,記憶力、抵抗力開始下降。

中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可以通過科學鍛鍊、健康的飲食、規律的作息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衰老作用的。身為子女要盡最大可能提供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首先,建議定期給父母做體檢

我們強烈建議定期給父母做體檢,只有定期檢查才會確保及時發現老化機理出現的問題。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定期體檢是非常比必要的,必要性在於它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其次,針對於中國60歲以上老人,推薦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老人飲食建議。

通過健康的飲食和健康的鍛鍊,可以滿足老年人身體所需的營養和活動強度。從而保證了延緩衰老的目的。

少量多餐細軟,預防營養缺乏

主動足量飲水,積極戶外活動

延緩肌肉衰減,維持適宜體重

攝入充足食物,鼓勵陪伴進餐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 積極主動走進父母的內心,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父母面對衰老,在心理上他們恐慌不安、煩惱惆悵,甚至是不知所措如何面對。他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他們在遠離美麗和健壯,精力也在逐年消退。雖然老人身體和精力處於下滑狀態,可是他們心裡卻依然渴望自己是個年輕人,也任然希望被人繼續當成年輕人、健康的人。

隨著父母逐漸被工作邊緣化,逐漸遠離“舞臺”中心,他們內心逐漸開始出現孤獨和無聊,與此同時渴望被關注和被愛的慾望卻逐漸增加。他們希望子女們常常出現在自己面前和生活中,以此來對抗現實的無聊和內心的孤獨。

子女們如何做呢?我們要告訴父母,自己很愛他們,我們願意陪伴他們,只要工作不忙,就會陪他們。平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快遞來表達我們的愛,比如給父母買吃的和用的,母親節和父親節給父母送上鮮花。

隨著年齡的增大,面對身體的逐漸衰老,很多事情變得力不從心,面對這種無能感和無力感,父母會很失落甚至歇斯底里,不知道活下去的意義是什麼了。當父母生病好了以後,心裡很容易記住痛苦的感覺從而“餘悸”長時間存在。因為他們在逐漸接近“死亡”,但心裡還沒有做好準備,於是變得患得患失。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子女們如何做呢?

此時,陪伴和安慰是最重要的。要清楚的告訴父母這些是自然現象,不必恐慌。要明確告訴父母,我們一直都在,永遠都在他們身邊,減少他們內心的無常感。

子女們要接納父母的情緒,並讓他們感受到你依然愛他們。學會傾聽父母的話,哪怕老人已經說了成千上萬遍,因為只有聆聽你才會找到事情的原因,從而找出對應的辦法。

要想從生理、心理更好的照顧父母,可以讓父母參與你的生活,比如看看孩子,做個飯,讓他們找到存在感和有用感,多和父母聊天溝通、教他們使用現在的高科技產品,比如手機微信。也可以多帶著父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做子女的要接受不完美的父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父母,接受他們的平凡和衰老,尊重他們的合理選擇。雖然父母會鬧矛盾和不開心,可是依然選擇愛他們、照顧他們。這也許就是最深刻、最真摯、孝順吧。

《東京物語》:一場漠視親情的旅行,折射出了家庭關係的脆弱

電影《東京物語》

04、寫在最後的總結

《東京物語》採用不緊不慢的節奏,講述了周吉老夫婦從老家到東京探望子女們的故事,在這次旅行中,有大兒子和大女兒的冷漠對待,也有二兒媳的溫馨接待,兩位老人在無奈失落和安慰中,返回了老家小城,母親則意外病危去世,眾子女們不得不回老家奔喪。喪禮完後,子女們則返回東京繼續過著他們的生活,老人周吉則要在孤獨中度過晚年。

影片通過人物之間的對比、情節層層鋪墊和出乎意料的情節,向人們展示了後工業時代裡快節奏生活下的人們,對待親情的冷漠和無情,子女和父母間的關係逐漸變得疏離,從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和深刻反思。

願你沒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父母聊聊天,讓他們度過美好的晚年,做個能高質量陪伴父母的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