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行業一梯隊 四川首隻科創板成都先導收漲129%

2020年4月16日,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688222)(以下簡稱:成都先導)正式登陸A股資本市場,在上海證劵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成為四川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上市公司。開盤後公司股價大漲94.93%,報40元/股。

資料顯示,本次發行股票數量為4068萬股,募資總額8.3億元,成都先導將按照項目的輕重緩急投資於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新藥研發中心。

紅星資本局|列行業一梯隊 四川首隻科創板成都先導收漲129%

4月16日上市儀式現場

受資本市場青睞 股價翻漲近130%

4月16日,成都先導科創板上市儀式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董事長李進在致辭中表示,“未來公司將以技術研發和創新為驅動,以新藥上市為長遠目標,繼續鞏固在新藥發現、創制領域的優勢地位”。

受“黑科技”提振,成都先導開盤大漲94.93%,報40元/股,截至午間,漲幅更是逼近130%,股價一路飆升至47.09元/股。

成都先導成立於2012年,設立至今,成都先導一直圍繞著 DNA 編碼化合物庫技術潛心研究與創造,專注於原創新藥的早期鏈段研發——苗頭化合物和先導化合物的發現。

據瞭解,成都先導主要依靠其核心技術――DNA編碼化合物庫(DEL)的設計、合成及篩選,為客戶提供早期藥物發現階段的研究服務。這一技術的主要功能和任務,就是從上千萬個編碼化合物中尋找出那些對疾病靶點最有效的藥物“種子”——先導化合物,將它進行優化培育,並將“種子”送到新藥孵化環節。

目前,成都先導已建成分子結構超過4,000億種的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

不同於常規CRO類企業,成都先導作為科創屬性較強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NA編碼化合物庫,具備藥物結構知識產權以及自主研發的創新項目。

成都先導 DEL 庫(先導庫)由900餘個子庫構成,先導庫中的母核結構超過90%以上來自於內部設計和合成。除實體分子庫外,成都先導擁有相關數據信息庫與軟件支持核心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據成都先導介紹,DNA編碼化合物庫計劃在2020年將庫分子種類達到萬億量級。

據顯示,2016~2019年,成都先導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42.91萬元、5321.87萬元、1.51億元和2.64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2297.42萬元、-2308.07萬元、4496.05萬元和1.2億元。

紅星資本局|列行業一梯隊 四川首隻科創板成都先導收漲129%

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發言

供應全球頂級藥企 客戶資源雄厚

據成都先導介紹,深耕DEL技術8年時間,公司具有深厚的技術積澱和良好的客戶基礎,並在藥物研發、技術拓展、自主創新等方面持續投入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DEL與傳統的藥物發現和藥物篩選方法相比,數量上有量級優勢,而且篩選用時短,篩選費用低,具有結構覆蓋空間密度大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分子難成藥的難題,未來發展空間大。DEL技術相關的小分子藥物早期發現研發服務,屬於臨床前CRO中藥物發現研究服務。

成都先導憑藉DNA編碼化合物技術的獨特性,與國內其他藥物發現CRO公司形成了較好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與技術壁壘。

憑藉全球領先的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成都先導積累了CRO行業內雄厚的客戶資源,目前已與全球跨國製藥企業如輝瑞、強生、默沙東、賽諾菲、武田製藥、勃林格殷格翰、利奧製藥、LG化學等;國際生物技術公司如基因泰克、Aduro、弗瑪醫療等;國內大型醫藥企業如揚子江藥業、天士力集團、先聲藥業等;支持新藥研發的基金會如蓋茨基金會,以及其他領域公司如巴斯夫等數十家生物醫藥等領域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並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據介紹,成都先導的“客戶天團”堪稱“強大”。輝瑞為全球前二十強制藥企業之一,是一家全球性生物製藥公司;賽諾菲,全球前二十強制藥企業之一,是全球知名的醫藥健康企業;武田製藥,全球前二十強制藥企業之一,是非處方藥及準藥物消費的跨國藥企;GSK/葛蘭素史克,全球前二十強制藥企業之一,是全球著名藥劑集團;強生,全球前二十強制藥企業之一,全球領先的醫療健康企業。

除開創新藥企之外,成都先導的客戶還有支持新藥研發的基金會(蓋茨基金會)以及非藥物領域公司(巴斯夫)等。

數據顯示,成都先導海外客戶收入佔比90%以上: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1-3月海外客戶收入分別達到93.25%、90.72%、95.67%和99.18%,隨著公司研發的持續投入和經驗積累,公司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業務也進入快速拓展期。報告期內,公司對外合作項目32個,佔比DEL全球對外合作項目將近一半。

從國際上商業合作伙伴以及行業認可度來看,DEL技術領域應用較為成熟的企業有4家,分別是GSK、X-Chem(美國)、HitGen(成都先導)和Nuevolution(丹麥)。

紅星資本局|列行業一梯隊 四川首隻科創板成都先導收漲129%


先導開盤大漲

公司名列行業第一梯隊 高新區良好營商環境為其助力

當前,成都先導是亞洲首家擁有全球最大DNA編碼小分子實體化合物庫之一的公司。

“成都先導上市離不開政府打造的良好營商環境以及投資者的關注和肯定”,董事長李進在儀式上說到。

據悉,成都先導的辦公地點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截至目前,生物城所在的成都高新區在研Ⅰ類新藥73個,同比增長40.4%,其中27個進入臨床階段,佔全省比重超60%。2019年,高新區生物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0億元,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43億元,連續三年保持近20%的增長率。

“我們從2012年兩三個人到現在幾百個人,這就反映出高新區創新創業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李進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高新區對公司的支持令他印象深刻,從開始跟他們接觸到最後落地,高新區都是非常專業,“政策各方面都非常明朗,而且一些政務服務非常到位。”

李進還認為,現在成都和高新區打造生物醫藥的產業功能區,未來發展空間還非常大。

李進談到,DNA 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合成與先導化合物篩選創新平臺建立了我國首個以此為基礎的“藥物種子庫”,填補了原創化合物篩選的空白。且由於其核心技術大大縮減了新藥發現階段的時間與成本投入,其得到了國內外製藥業的充分肯定,成為新藥創制的“新引擎”。

“公司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在行業內排名相對靠前,屬於行業內第一梯隊企業。”公司董秘耿世偉稱。

回望成都先導近十年的發展,伴隨的是藥物發現領域服務行業一步步全新變革。近年來,DEL技術已被越來越多的藥企所認可,特別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型企業,前20大藥企中已有18家在應用該項技術,DEL技術將會逐步成為製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獲得苗頭化合物的標準方法之一。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在DEL技術行業內從事相關研發服務的公司超過10家,已形成規模化服務收入的公司主要為3家左右。

與此同時成都先導在生物藥的研發投入方面逐年增長,據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成都先導研發費用分別為4,621.40萬元、6,186.44萬元及9,146.17萬元。

據介紹,在科研人員方面,成都先導也擁有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是DEL細分領域團隊規模最大的研發服務企業之一。報告末期,其擁有研發人員333人,核心技術人員和骨幹成員均來自知名製藥公司研發團隊,擁有數十年創新藥物研發及合作服務經驗。

紅星新聞記者 袁野 費成鴻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