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系列(一)——七小時的失憶

簡介:

她一再回憶,但腦中只浮現一個如夢似幻的影像——停車場,而她不覺得“停車場”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小夢因舉止怪異而被警方送到精神病院。她的問題是她喪失了七小時的記憶——對從當天中午十二點到晚上七點這段時間內,自己到底在哪裡、又做了什麼事等完全沒有印象,腦中一片空白


在醫師的詢問下,小夢說出了她的身世(她對那天中午十二點以前的經歷倒是記得一清二楚):


她來自一個不幸的家庭,因為母親紅杏出牆而導致父母分居。她原先和母親住在一起,母親經常招蜂引蝶,小夢有幾次還受到母親姘夫的性騷擾。


後來小夢愛上了一位年輕的船員,且懷了身孕,但船員卻在婚禮前數天失蹤,一去不回。她將孩子生下來,三年後,帶著孩子去和父親及兩個弟弟住在一起。


但父親對她並不友善,在住院前三四個禮拜,父親一天到晚罵她懶惰、撒謊、不是個好女孩。在與父親爭吵中,她開始有了頭痛、倦怠、失眠、焦慮、孤獨、憂鬱等症狀


就在這個時候,她又遇上了一個年紀比她稍大一點的男孩,很快就對他產生依戀。最近兩個禮拜中,她經常在晚上去找他,從他那裡獲得了家裡所沒有的溫暖與平靜。


心理故事系列(一)——七小時的失憶

小夢住院後,很快適應病房的生活,心情也好了許多,但不管怎麼回想,就是想不起那七個小時的遭遇。她只記得當天早上做好家事後,在中午前搭上一輛公共汽車,想去看她的醫師,然後就是一段七小時的“空白”。


而她自己對這段記憶的“空檔”似乎也不以為意,在醫護人員的鼓勵下,小夢說她一再回憶,腦中只浮現一個“如夢似幻”的影像——停車場,但她不覺得“停車場”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醫師認為這個夢幻般的影像一定和被她潛抑到潛意識裡的經驗有關,要她更詳細地描述這個影像。她說:“那是一個停滿車子的停車場,有一個男人在停車場的那一邊,我不曉得他是誰。有一個女孩子正從這邊往他那邊跑,我覺得她就是我。”


“這個景象一再出現,那個女孩以她最快的速度在奔跑,但似乎又沒有移動。看起來是我在奔跑,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奔跑……我想我可能是要跑去向那位男子求救。”


醫師問她在提到“跑著去求救”時,心裡想到的是什麼?她說:“是醫師,事情發生四天前,我想應該去看精神科醫師,我向男友提起這件事,當時他在W鎮做兼差工作。”


事情已逐漸明朗化,因為小夢就是在W鎮被警方發現失去記憶而帶到醫院來的。醫師認為上述“如夢的景象”一定是她所喪失記憶中的片段,於是將她催眠,在催眠狀態中,小夢終於憶起了那段七小時的空白:


她搭公共汽車想去看醫師,因為最近幾天她產生了想殺死父親、弟弟和兒子的可怕幻想,她必須尋求醫療幫助。在下車後,她去按醫師的門鈴,但沒有反應,到藥房打電話給他,也沒人接。


於是她決定去找她的男友小風,她必須去看他,而他也必須幫她的忙,因為她父親、母親都不關心她,要好的女友避不見面,醫師又不在,小風一定要幫助她才行。


於是她又搭車到W鎮,抵達W鎮時差不多是午後二時,她看到他的車子停在停車場,小風正從停車場的一個入口走向他的車子。她在另一個入口處等他,小夢想小風一定會看到她,載她一起走,他應該知道她的處境,她需要他的幫助。


心理故事系列(一)——七小時的失憶

但小風沒有看到她,徑自開車離去。於是她急急穿過大街,迎面而來的一輛車子差點將她撞倒,她開始覺得頭暈目眩。她需要幫助,然後她看到一個警察局,於是走進去……


在催眠狀態中,小夢講述至此時,突然變得焦慮不安,語不成聲,但慢慢又恢復正常。在從催眠狀態中醒來後,她終於恢復了對那七個小時的記憶。

解析


這是一個“心因性記憶喪失”(psychogenic amnesia)的病例,屬於“解離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


所謂“解離”,我們在《父親病榻邊的黑蛇》裡已提過,它意指一個人的意識、記憶、情感、智能,甚至運動行為等的正常整合功能發生突然而暫時性的改變,以致這些功能的某些部分喪失的情形。本案例中的小夢,她所喪失的是“七小時的記憶”。


“心因性記憶喪失”是最常見的解離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本案例中的小夢在病發當天亟需他人幫助,但卻四處碰壁,男友在她眼前離她而去,更是致命的一擊,當時的孤獨、無助與絕望,超出她的負荷,於是“潛抑”就發揮了作用,將這些遭遇及其半生的情感一股腦兒掃出意識層面,免得她因想及它而悲痛難當。


另一方面,“記憶喪失”也使她得到警察的幫助,並因此而被送到醫院,成為醫師、護士、家人和朋友關心的對象,這些“附帶收穫”也使她更不願再憶起那些痛苦的遭遇。


“心因性記憶喪失”既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它的“記憶喪失”因此也常具有選擇性,也就是說,病人只選擇遺忘會帶來痛苦的經驗。小夢所遺忘的只是那天中午十二點到晚上七點的“七小時記憶”,至於其他經歷卻都記得一清二楚。


心理故事系列(一)——七小時的失憶

某位女士的記憶喪失更妙,她遺忘了自己曾生下一個小孩的經歷,但對臨盆前後發生的與小孩不相干的其他經歷卻又都記得一清二楚,關鍵就在於生下那個小孩乃是她“悲痛的根源”。


有一位在大學裡教英國文學的女教授也曾莫名其妙地喪失了記憶,她比小夢更慘,不僅不曉得自己住在哪裡、從事什麼職業,對自己的過去也幾乎忘得一乾二淨,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忘了,除了兒子外也不再認識任何人。


但奇怪的是,她對以前所教的英國文學卻都還記得一清二楚,所以她雖喪失了其他記憶,忘了學生們的名字,卻仍能繼續授課。在親朋好友的熱心幫助與耐心提醒下,她一點一滴地慢慢恢復昔日的記憶,但當記憶恢復越多時,她就變得越不快樂,因為她終於回憶起過去一年中所遭受的接二連三的打擊,而最痛苦的是自己的婚姻破裂,以及母親在她眼前的突然死去。當她恢復她的記憶時,她也就恢復了她的哀傷。


由此可知,“心因性記憶喪失”主要是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心理自衛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