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大腸桿菌病有什麼症狀?又該如何確診及防治呢?

桂農瑩姐


豬場的實際生產中,仔豬從出生到出欄,在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下都會出現腹瀉或者消化不良等消化道性疾病症狀,仔豬大腸桿菌是在仔豬階段比較常見,剛出生的仔豬,基本上是在一週內,會出現仔豬黃痢,兩週到三週會發生仔豬白痢,6周之後會發生仔豬水腫病。大腸桿菌是豬腸道內的正常菌群,絕大多數是不致病的,只有一些可以引起疾病。所以

豬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組疾病的總稱。

臨床症狀主要表現仔豬黃痢、仔豬白痢和仔豬水腫病。

仔豬黃痢

仔豬黃痢是大腸桿菌病中早髮型, 在1周齡以內時仔豬發生,劇烈腹瀉、排黃色水樣稀便、迅速死亡。剖檢時常有腸炎和敗血症,有的無明顯病理變化。仔豬黃痢在炎夏和寒冬潮溼多雨季節發病嚴重。初 產母豬所產仔豬發病比經 產母豬嚴重,隨著胎次的增加,仔豬發病逐漸減輕。由於母豬長期感染大腸桿菌而逐漸產生了對該菌的免疫力。

出生24h內仔豬最易感染髮病。一般在生後3天左右發病,最遲不超過一週。最初為突然腹瀉,排出稀薄如水樣糞便,黃至灰黃色,混有小氣泡並帶腥臭,隨後腹瀉愈加嚴重,數分鐘即瀉1次。無嘔吐現象。

在發現1頭病豬後,立即對與病豬接觸過的未發病仔豬進行藥物預防,療效較好。仔豬採用三針保健。注意保持豬舍環境清潔、乾燥,以減少發病。

仔豬白痢

仔豬白痢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10日齡左右仔豬發生的消化道傳染病。臨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樣稀便為主要特徵,發病率高而致死率低。

本病一般發生於10~30日齡仔豬,7日齡以內及30日齡以上的豬很少發病。病的發生與飼養管理及豬舍衛生有很大關係,氣溫劇變、陰雨連綿或保暖不良及母豬乳汁缺乏時發病較多。一窩仔豬有一頭髮生後,其餘的往往同時或相繼發生。

體溫一般無明顯變化,病豬腹瀉,排出白、灰白以至黃色粥狀有特殊腥臭的糞便。有時可見吐奶。除少數發病日齡較小的仔豬易死亡外,一般病豬病情較輕,易自愈,但多反覆而形成僵豬。藥物預防可參照仔豬黃痢的預防方案。

仔豬水腫病

該病多發於仔豬斷奶後1~2周,多發生於斷奶後的肥胖幼豬,特別是氣候突變和陰雨後多發。據觀察,水腫病多發生在飼料比較單一而缺乏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豬群。

臨床特徵盲目行走或轉圈,共濟失調,口吐白沫,叫聲嘶啞,進而倒地抽搐,四肢呈游泳狀,逐漸發生後軀麻痺,臥地不起,在昏迷狀態中死亡。眼瞼或結膜及其它部位水腫。病程數小時至1~2天。合理搭配日糧,防止飼料中蛋白含量過高,適當搭配某些青綠飼料。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談豬事I論發展


仔豬大腸桿菌病一般發生在七到十五日齡的仔豬,急性腹瀉,瀉便為黃白色,仔豬消瘦,無神,不願活動,並伴有輕度感冒,很容易讓人誤診,治療這種病可用,頭孢拉定配合維生素B類藥物肌注。


友好為人99


仔豬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豬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本病流行廣泛,主要危害1月齡以內的仔豬,常發生嚴重腹瀉和敗血症,影響仔豬的生長髮育和眼窩塌陷脫水死亡。

一、臨床表現(有哪些症狀)

1、仔豬

①、仔豬黃痢(早發性大腸桿菌病):常出現於1周齡內的哺乳仔豬,而且1-3日齡最常見,7日齡後極少發生。發病仔豬嚴重拉稀,糞便為黃色或黃白色水樣,以脫水死亡為主;

②仔豬白痢(遲發性大腸桿菌病):常出現於10-30日齡仔豬,發病豬糞便多為腥臭的灰白色粥樣糞便;

③仔豬水腫病(豬胃腸水腫):通常出現於仔豬斷奶後1-2周的一種急性腸毒血癥。發病豬頭部水腫、發病突然、運動共濟失調等,病死率很高,恢復後多以僵豬出現。

2、母豬

母豬出現產後三聯徵:乳房炎、尿路感染和子宮內膜炎。本病會造成母豬子宮及產道炎症影響配種和使用年限,還會出現無乳或者少乳症。

二、發病因素

1、帶菌母豬:是主要的傳染源,其排出的糞便場帶有病原菌,仔豬舔舐被汙染的體表和乳頭就會導致感染;

2、環境因素:應激、溼度高、溫差過大、圈欄汙染等,特別是環境溼度大及頭胎母豬所產仔豬的發生率更高;

3、應激因素:菌群失調、母源抗體低及各種應激因素都會導致發病。季節交替、陰雨季節、飼餵改變突然、仔豬抵抗力下降、去勢與轉群等應激因素。

三、控制措施

1、管理控制:常用消毒都可以殺滅大腸桿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可以很好控制本病;產床、保育欄儘量空圈乾燥1周時間;

2、治療方式:本場無耐藥性的廣譜抗生素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3、疫苗免疫:母豬分娩前使用大腸桿菌疫苗提前免疫,這樣可以為仔豬提供充足的母源抗體,是首選方案。

最後,豬大腸桿菌病是一種條件致病菌,控制帶菌母豬及環境衛生即可很好的控制本病,對分娩前的母豬進行疫苗免疫是非常有效的方案。希望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