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統治,隨之進入了民國時期。然而,社會愈加變得動盪,戰火不斷,形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一時間,各路軍閥接管了地方的統治,掌管地方軍,政,財,大權,儼然已是獨立的小朝廷。那麼,民國時期湧現的七大著名軍閥(或者稱派系),他們的實力到底熟強孰弱呢?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皖系: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以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掌握北京政府大權,皖系一直以北洋正統自居,操縱政局,聲勢顯赫。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控制的範圍是:皖、魯、滬、浙、閩、陝地。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興盛,亦最早衰敗。在隨後皖系不惜出賣國家利益,換取經費和武器,更是膨脹,揚言要武裝統一全國,激起了全人民的憤怒。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1920年7月,在直,皖戰爭中,皖系被直、奉軍擊敗。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直系登上歷史舞臺。

直系: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政治上親英美。軍官,將領多出生於河北直隸,故稱為“直系”。直,皖戰爭登上歷史舞臺,開始北京政權的統治。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主要將領有李純、王佔元、蕭耀南、陳光遠、蔡成勳、孫傳芳等。主要割據在直隸、江蘇、江西、湖北省。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直系雖然戰勝,但其內部已經存在保定、洛陽兩個派別,且兩派因爭權奪利矛盾日深。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張作霖的奉軍和馮玉祥的國民軍控制了北京政權,直系開始分裂,衰落。到國共北伐時期,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奉系: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領張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稱奉系。長期割據東北,手握重兵,擊敗直系後,開始掌管北洋政府。勢力範圍:主要為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省。代表人物有:張作霖,張學良,張宗昌、郭松齡、張作相,楊宇霆,李景林等。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1928年6月4日,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死,張作霖身受重傷,當日逝世。隨後,大權落到少帥張學良手裡。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1928年12月29日,在與南京政府接觸後,張學良與張作相、萬福麟聯名通電,宣佈服從南京國民政府,東三省、熱河省同時“改旗易幟”,即將過去時東北懸掛的五色旗取消,改懸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史稱“東北易幟”,奉系退出歷史舞臺。

西北軍: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西北軍,也叫國民軍是從北洋軍閥部隊中分化出來,並以馮玉祥為領袖的一支軍隊。勢力範圍:包括陝西、河南兩省全境,河北部分地區。主要將領:馮玉祥、胡景翼、孫嶽,宋哲元、張自忠、吉鴻昌、楊虎城、韓復榘。曾參加過直奉戰爭、北伐戰爭、中原大戰。1921年8月,馮玉祥所部擴編為陸軍第11師,並任第11師師長。不久,陝西督軍閻相文自殺,馮玉祥趁機接掌西北兵權,接任陝西督軍,開始了掌管西北的政權。北伐成功後,由於裁軍矛盾,馮玉祥與蔣介石展開了蔣馮戰爭,但是閻錫山軟禁馮玉祥和韓復榘、石友三改投蔣介石,西北軍很快失敗。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1930年,馮玉祥聯合閻錫山、李宗仁起兵反蔣,發動中原大戰。但因為閻錫山的“晉軍”支援不利和張學良入關調停,馮玉祥最終兵敗下野。西北軍被蔣介石解散收編,退出了歷史舞臺。

晉綏軍: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晉綏軍的前身是清末山西新軍。也叫晉軍、閻軍,是民國時期主要活動在山西、綏遠以及華北地區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紀律和忠誠極高,其領袖人物為閻錫山、商震、徐永昌、傅作義、楚溪春、孫楚等。晉綏軍萌芽於辛亥革命,發展於北洋時期,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前達到頂峰。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中原大戰馮閻失利後,晉綏軍實力、地位大幅度下降。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949年4月,晉軍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全軍覆沒,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晉綏軍是民國期間生存時間最長、實力最為雄厚的地方軍之一,一度佔有晉綏冀察四省區和平津等北方六省區市。

滇軍: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滇軍前身是雲南新軍。到了民國期間以蔡鍔、唐繼堯、龍雲、盧漢等為主要將領,由雲南地方實力派組建、指揮和武裝的一支相對獨立的軍隊,是近代中國的一支頗有特色的武裝力量。曾參加過軍閥戰爭,護國起義,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是一個元老級別的軍閥。滇軍長期統治雲南,不斷向四川、貴州、廣西等地擴張,曾稱霸西南數省。1949年,解放戰爭後期,滇軍在湘贛戰役和湘西衡寶戰役遭到解放軍重創後,12月9日,盧漢率領滇軍74軍、93軍及全省保安團,以及雲南省、昆明市政府脫離國民黨陣營,通電全國宣佈雲南起義。滇軍退出了歷史舞臺。

桂系: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先後以廣西為統治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主要代表的軍政集團。按代表人物可以分為以陸榮廷為代表的“舊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是一隻急劇戰鬥力的軍隊,只要勢力範圍在兩廣地區。舊桂系參與護國戰爭,並在護國戰爭之後,控制兩廣,兩廣成為陸榮廷的勢力範圍。新桂系統一廣西后,聯合蔣介石一同北伐。

民國時期的七大軍閥,他們的勢力究竟誰強誰弱

1949年10月,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發動了衡寶戰役。此戰消滅新桂系主力部隊第七軍和其他部隊約五萬人。桂系軍閥見大勢已去,主將有投降,有逃到臺灣的,新桂系軍閥至此最終失敗並逐漸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