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麵包大賣?富二代接班仨月賺1億,實控人家族已套現24億

文 | AI財經社 實習生 周享玥

編 | 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疫情之下,火的不僅是口罩,賣麵包的也大賺了一筆。

4月15日晚間,“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發佈了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數據顯示,其在一季度實現營收13.2億元,同比增長15.79%,歸母淨利潤1.94億,同比增長60%。

其中,經營數據上,2020年第一季度全部營收都來源於麵包及糕點。地域分佈上,東北地區的營收最多,達到6.38億,其次是華北和華東地區。二級市場上,桃李麵包股價自2020年2月初以來一路走高,從2月3日34.5元/股的低值漲至4月13日54.8元/股的歷史新高,漲幅近6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季報公佈的前一天,桃李麵包還公佈了“二代”接班後的首份年度成績單。數據顯示,2019年桃李麵包全年營收56.44億,同比增長16.77%;淨利潤6.83億,同比增長6.42%。

這份中規中矩的年報發佈後,桃李麵包股價略有下跌。截至4月15日收盤,桃李麵包報53.25元/股,跌0.45%,總市值350.9億。

據此計算,桃李麵包五位實際控制人吳志剛、吳學群、吳學亮、吳學東、盛雅莉憑藉著共計67.84%的持股比例,持有價值約238.05億元的股票。

疫情期間麵包大賣?富二代接班仨月賺1億,實控人家族已套現24億

(圖源:視覺中國)


60歲創業攢下百億身家


“麵包第一股”背後的造富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

1995年,吳志剛60歲,剛從人民教師崗位上退休。或許是不甘於晚年的平凡生活,這位花甲老人決定拿出40萬元在遼寧丹東成立一家小麵包作坊,並命名為“桃李”,由此開啟了桃李麵包帝國的傳奇歷史。

在群雄爭霸的烘焙市場上廝殺兩年後,主打新鮮和健康的桃李麵包已經在遼寧市場上站穩腳跟,並於1997年1月成立瀋陽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萬元,由吳志剛及其次子吳學群分別出資60%、40%成立,這就是上市公司桃李麵包前身。

憑藉著獨特的口味,桃李麵包發展迅速,到2005年,桃李麵包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新鮮麵包生產商,吳志剛則獲得了“東北面包大王”的稱號。

2015年12月22日,桃李麵包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A股“麵包第一股”,所募集的11.93億元資金將主要用於瀋陽、哈爾濱、石家莊、北京的生產基地建設以及3億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桃李麵包在上市前似乎並不差錢,賬上資金充裕、分紅豪放,資產負債率更是處於逐年遞減的狀態。

數據顯示,2011至2013年,桃李麵包累計分紅1.73億元,賬面貨幣資金餘額分別為0.92億元、1.38億元、1.73億元,年末的資產負債率(合併口徑)則分別為27.63%、17.06%、13.48%,遠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同期平均負債率。

“不差錢”的桃李麵包在資本市場上賺了不少錢。上市以來,其股價一直波動上升,一路從上市初期的12塊多一股,漲至如今的50多元一股。

憑藉著在桃李麵包的高比例持股,吳志剛家族的財富值也實現了暴漲,並於2016年,以145億元財富值首次闖入胡潤百富榜,位列第187名。

2019年8月,桃李麵包市值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吳志剛家族則以235億元的財富值排在了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140位。


二代接班後的首份成績單


2019年4月13日,84歲的吳志剛以“A股上市公司中年齡最大的董事長”的身份退休,並將董事長和總經理兩大職位分別交給了三子吳學亮和次子吳學群。

二代接班後的桃李麵包走得中規中矩。據其2019年年報顯示,桃李麵包在2019年實現營收56.44億元,同比增長16.77%,實現淨利潤6.83億,同比增長6.42%。

分產品來看,麵包及糕點類仍然是主要的營收來源,2019年一共賣出了55.28億元,同比增長16.89%,約佔總營收的97.94%,但毛利率有略微下滑,同比下滑0.2%變為39.63%;月餅和粽子的營收也都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但總體佔比較小。

疫情期間麵包大賣?富二代接班仨月賺1億,實控人家族已套現24億

(圖源:視覺中國)

分地區來看,東北、華北、華東地區依舊是桃李麵包銷售的主戰場,分別實現營收26.64億元、13.26億元、11.67億元,同比增加14.21%、17.92%、19.75%,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7.20%、23.49%、20.68%,華中、華南、西北、西南地區的渠道佈局則一直不佳,營收雖有增長,但仍處於較低水平。

以2019年的數據來看,不足10元一袋的桃李麵包年入56.44億元,相當於月入4.7億元。而在疫情期間,由於消費者對方便食品的需求劇增,桃李麵包也在一眾上市公司業績承壓的大趨勢下,逆勢實現了增長,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3.2億元,同比增長15.79%,歸母淨利潤更是上漲六成至1.94億。


實控人家族一年套現24億


資本變現是資本市場的常規操作。

據桃李麵包公告顯示,2月17日至20日期間,吳志剛通過大宗交易方式,以34.12元/股-36.39元/股的交易價格減持了公司1317.75萬股,約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共套現4.54億元。

巧合的是,就在公告完吳志剛減持後的次日,桃李麵包發佈公告稱,公司2020年員工持股計劃已完成公司股票購買,通過二級市場累計買入了公司股票1159.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76%,成交金額合計為4億元,成交均價為34.49元/股,上述股票將按規定予以鎖定,鎖定期為36個月。

疫情期間麵包大賣?富二代接班仨月賺1億,實控人家族已套現24億

(圖源:桃李麵包官網)

實際上,這種“巧合”並非第一次出現。2019年11月15日,桃李麵包公告吳志剛於當月減持公司股票1317.7萬股,套現5.29億元的同時,還公佈了擬以不超過50元/股的價格回購總金額不低於4500萬元且不超過5500萬元股票用於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回購預案。

值得注意的是,吳志剛此次減持一度引起外界對桃李麵包原始股東“頻繁減持套現”的質疑。

對此,桃李麵包還特意於2019年11月27日發佈公告解釋稱,公司第一大股東、實控人、董事兼總經理吳學群和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吳學亮自上市以來未曾減持過公司股份,對公司未來發展有堅定的信心。公司控股股東吳志剛和盛雅莉已屬高齡,系因個人生活需求而減持公司股份,其餘親屬則因個人資金需求而減持部分公司股份,並非對公司發展信心不足。

疫情期間麵包大賣?富二代接班仨月賺1億,實控人家族已套現24億

(圖源:桃李麵包公告)

但不可否認的是,自2018年12月24日桃李麵包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大規模解禁以來,吳志剛家族已經套現多次,累計套現金額約為18.98億元,所涉股東包括吳志剛、盛利、盛雅萍、吳學東、吳志道、肖蜀巖。

除了股票減持,吳志剛家族還對2019年9月20日公開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進行了減持。2019年10月15日,盛雅莉趕在可轉債上市首日清倉減持100萬張桃李轉債,套現近1.2億元,獲利近2000萬。之後的四個多月時間裡,吳志剛家族又分3次減持桃李轉債,累計套現約4.67億元,所持可轉債比例也由最初的55.27%大幅縮減至了5.41%。

據此計算,吳志剛家族通過對股份和可轉債的不斷減持,累計套現約23.6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