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科研團隊在南亞夏季降水和氣溫的年際變異及其可預報性方面取得進展!

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人類近幾十年來面對的最嚴峻挑戰之一,而南亞地區是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乾旱、洪澇和熱浪等極端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隨著全球變暖都顯著增加。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氣溫在2019年6月10日達到48攝氏度,打破了該地區有紀錄以來6月份氣溫的最高紀錄,這場持續三週的熱浪也是印度歷史上有記錄以來最熱,持續時間最長的熱浪。熱浪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極端乾旱和缺水,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經濟損失。然而,學界對於南亞最易出現極端高溫熱浪的6月份的降水和氣溫年際變異的物理機制和可預報性仍缺乏完整的解釋。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教授張人禾及博士後周震強與美國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教授謝尚平合作,在南亞夏季降水和氣溫的年際變異及其可預報性方面取得研究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分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和《氣候雜誌》(Journal of Climate),特別是GRL上的論文還被選為封面文章進行展示推介。

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科研團隊在南亞夏季降水和氣溫的年際變異及其可預報性方面取得進展!

2019年GRL第46卷第24期封面


研究發現,印度夏季降水和氣溫異常的年際變異在月與月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 6月份受到厄爾尼諾衰退年的調控作用最強;在厄爾尼諾衰退年的6月份,北印度洋海溫暖異常顯著加劇了南亞夏季風爆發偏晚,厄爾尼諾和北印度洋海溫二者的共同作用導致了6月印度降水偏少和高溫異常。研究還提出一個同時考慮夏季赤道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海表面溫度異常的二元迴歸預報模型,可以顯著改善印度6月降水和氣溫的預測水平。

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科研團隊在南亞夏季降水和氣溫的年際變異及其可預報性方面取得進展!

印度夏季逐月降水和表面氣溫與同期Niño-3.4和北印度洋(NIO) SST的相關關係的空間分佈


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科研團隊在南亞夏季降水和氣溫的年際變異及其可預報性方面取得進展!

考慮北印度洋海溫的二元迴歸預報模型顯著提高6月印度降水和氣溫的預報技巧


相關論文鏈接:

1. Zhou, Zhen-Qiang, Shang-Ping Xie, and Renhe Zhang*, 2019: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of Indian rainfall during the monsoon onset month of Jun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6, 14782-14788. https://doi.org/10.1029/2019GL085495

2. Zhou, Zhen-Qiang, Renhe Zhang*, and Shang-Ping Xie, 2019: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central India: Implications for monsoon onset. Journal of Climate, 32, 1693-1706. https://doi.org/10.1175/JCLI-D-18-0675.1


責任編輯丨李沁園

頭條號編輯丨王芊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