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巧媳妇”撑起脱贫“半边天”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响当当的口号,像冲锋的号角激荡在夏邑县广大妇女心中。在近几年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县妇联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开展“种养加”等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奏响了巾帼脱贫的大合唱。3月5日,在夏邑县“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上,一批“巧媳妇”、“三八”红旗手、女带头人走上领奖台。

刚过而立之年的火店镇李三座楼村妇委会主席王三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10多年来,开过料场,建过加油站。在全国妇联“巾帼脱贫行动”中,她带领全村妇女实施“巧媳妇工程”,创建夏邑县鑫盛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150多万元建立扶贫车间,安排本村60多名妇女就业。

刘店集乡徐马庄村“全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马留敏,与丈夫王飞一起创办家庭农场,探索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经营模式,实现“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钱赚”。马留敏定期在“巧媳妇”培训班为本村和周边村妇女姐妹传授大棚果蔬种植技术。在她的带动下,村里有上百户农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家种植大棚蔬菜,并辐射带动周围的吴楼、三里、何庄、洪庄、孔祠等10多个村成为大棚蔬菜专业村。她的农场常年安排60多人就业,其中30户在她的带领下脱贫致富。目前,马留敏的家庭农场已被省市妇联认定为“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同时还成为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育的生产示范和实训基地。

王三景、马留敏是夏邑县实施“巧媳妇工程”,开展“种养加”等技术培训取得可喜成效的一个缩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几年来,县妇联在精准扶贫中,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开展“种养加”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着力解决“能力贫困”。对于有劳动能力、想闯想干却缺乏技术和能力的贫困妇女,不仅帮她们找准发展路子,还为她们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县妇联先后举办了“巧媳妇”手工编织、种植、养殖、育婴师、月嫂家政培训、电子商务等免费培训班17期,3000余名贫困妇女受益;积极争取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帮助400余名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依托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女带头人,发展“女能人+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妇女”等多种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创业贷款,帮助有需求并符合条件的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助力贫困妇女脱贫。

对于贫困弱势妇女和儿童,县妇联以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为职责,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在帮扶村——郭庄农贸区涂关庄村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助力脱贫攻坚”慰问活动,给70名贫困留守儿童送去了衣服、书包和慰问品;积极开展健康扶贫活动,组织卫生系统巾帼志愿服务队深入到贫困村开展义诊和普及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县妇联牵头,县卫计委、县妇幼保健院等部门积极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以及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做到应检尽检、早诊早治;积极争取资金,完善“两癌”数据库信息,重点对建档立卡的“两癌”贫困妇女给予救助。截至目前,全县对35名贫困“两癌”妇女实施资金救助35万元;联合县爱心义工协会、商家联盟、县女企业家协会等爱心组织,捐款捐物累计20多万元;开展以“关心贫困群众·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爱心助学活动,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