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值多少錢?本文可以幫你算清

沒有人會為你的價值買單,永遠沒有人根據你的價值來支付薪酬,他們只按自己所認可的你的價值來支付你的薪酬,而你可以做的是具備他們認可的價值並讓他們看到。

作為職場人,你覺得你的薪酬和你的價值匹配嗎?

我想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可以拿更高的工資,因為你努力幹好本職工作,因為你給公司帶來了很多附加的價值,因為你不可或缺,因為你創造了更多的價值,因為......

那麼問題來了:你到底值多少錢??你的價值由你能力的稀缺性和認可你能力的需求方決定的。

價值由什麼決定?

①需求:需求決定有沒有價值,場景決定是什麼需求;

②供給:供給量決定價值的多少,越稀缺的東西越有價值。

(選自《認知紅利》第100頁)

你到底值多少錢?本文可以幫你算清

認知紅利


需求

需求就是有人想買,對別人有用,所以需求是價值的基礎。

場景

一根稻草,扔在地上是垃圾,和白菜捆在一起賣出白菜價,和大閘蟹捆在一起,賣出蟹的價錢。不同的場景下, 一根稻草的“捆綁價值”不一樣。

所以,不同的場景,需求不一樣,價值也不一樣,例如,在商店買三五塊的瓶裝水,在沙漠缺水的地方能買到三五十塊;同樣的商品,在景區,就可以賣得貴一些;同樣一塊大石頭,在路邊不值錢,放到古董市場去,就能坐地起價。

有需求,有場景,就一定有價值嗎?

供給

2019年,全國15個省份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菜市場的豬肉價格由原來的15元每斤一下子飆到30元每斤,市民大呼:“快吃不起肉了!”,為什麼?

因為疫情引起大量肉豬死亡,豬肉的供給少了,而需求並沒有減少,於是豬肉的價值就上漲了。

想想空氣,水,陽光,我們都很需要,但是為什麼幾乎是免費的呢?因為供給太多

想想對城市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環衛工人,為什麼收入普遍不高呢?因為門檻太低,可進入的人太多,供給量大。

所以要想價值高,必須要供給越少越好,最好是稀缺

稀缺

清朝的貪官和紳,花十萬兩銀子淘來世上唯二的兩件宋朝汝窯的三足筆洗,到手後第一件事,就是摔碎一件?為什麼?

唯二變成唯一,價值立刻翻倍了。這就是稀缺。讓一件“有價值”的東西變得稀缺,才會更加值錢。

你的價值由什麼決定?

看到這裡,我們把目光拉回自己身上,我們的價值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你的能力是否被需要?

你至少有一技之長,而且這一技之長被需要,且有發揮的場景。

我的一個高中學長,身高體壯,體育學院畢業,當時我覺得體院也就吃一輩子體育的飯,不曾想他畢業後進了人民銀行,在90年代,銀行的工作在旁人看來,需要專業,也令人羨慕。為什麼一個體育專業的能夠進去呢?

後來才知道,銀行需要籃球專業的員工,因為銀行系統內部每年都有籃球賽,為了讓自己單位戰績不錯,每個銀行都會從各個渠道招收籃球專業的運動員來做一些行政工作,主要是為單位打比賽。

這就是一技之長被需要,而且有發揮的場景。

我另一個高中同學,他的遭遇就沒那好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在華為工作兩年就被外派到德國,在國外工作五年,攢了第一桶金之後,就回國創業,創業的項目是人工智能,第一代產品是叫人起床的機器人,投入資金把技術關攻破之後,就難以為續了,因為他發現,這個產品沒人要,一個鬧鐘或者手機就能搞定的事情,沒人願意買個機器人,沒有市場需要。

所以,有一技之長,可是沒有發揮的場景,也是沒有價值的。

所以你首先要審視一下自己,是否有被市場需要的能力?

你的能力是否稀缺?

能力是否稀缺?在現在這個社會分工如此明細的時代,所謂的稀缺能力,不是指高精尖的專業,也不是指很少有人涉足的領域,而是指個人能力上的稀缺性,如何衡量呢?

能力是否第一?能力是否唯一?

只有第一才能被人記住,我們不願承認也必須接受,我們只記得那些冠軍,至於第二,也就業內人士會在意。所以要想稀缺,就儘可能地成為某個範圍的第一。

唯一是什麼呢?獨一無二,如果唯一,不需要標新立異,不需要特立獨行,滿足能力條件越多,存在的數量就越少,所以發展自己的多維度多樣化的能力,最有可能變得稀缺。

所以,你到底值多少錢?不用埋怨自己幹得太多,拿的太少,沒有人為你的勞動價值付費,只會為你的勞動不可或缺性付費。

你如何變得值錢?

那如何讓自己變得值錢呢?你要讓你的能力變得稀缺,並且讓能力被看見。而能力變得稀缺,就是打造多維能力。

打造多維能力

什麼是多維能力?把多個有價值的能力聯合在一起為同一個目標服務,這樣的能力有巨大的價值,就叫多維能力。

一個人,唱歌唱得好,又會打排球,而且廚藝也是一流,這幾個能力合起來叫多維能力嗎?不是,這幾個能力,有些不一定有價值,第二,沒有指向同一目標,所以看上去也沒有什麼稀缺性。

如果一個人,歌也唱得不錯,還能寫劇本,還能作詞作曲,而且博覽群書,這叫多維能力嗎?這就是了,首先這幾個能力都能產生一些價值,合著指向一個目標:文化產業,大家想到誰了?阿里音樂的CEO,高曉松。

所以多維能力就是這樣把幾個有價值的能力,指向一個目標,能同時兼容幾個能力已經稀缺,再加上都能為一個目標服務,那麼,就是需求和供給,場景和稀缺都滿足了。

比如筆者,十五年的數學物理課外輔導培訓,核心競爭力就是邏輯推理能力,課堂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引導思考的能力。我準備學習一些認知心理、學習科學、表達和思考類的系統知識,準備自己開發青少年分析、整理、表達、思考、解決問題的學習力提升的課程。這些能力就會組成多維能力,增加筆者的稀缺性,進而提升價值。

那麼如何打造多維能力呢?

一、將一項能力打造成自己的長板,比如我十五年培訓的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引導他人思考的能力。

二、涉獵極廣,培養多種能力,比如我係統學習認知心理、表達和思考的知識

三、確定一個目標,把多種能力組合成多維能力,比如我的青少年學習力課程

有了能力,就夠了嗎?不,你要找到發揮價值的平臺和場景,那麼如何讓能力被看見呢?

讓能力被看見:統一生存法則——守株待兔

這裡的“株”指的是那些“不變”的東西

什麼是不變的東西?

就是已知的正確概念、事物運行的規律,大數下的概率,也就是掌控域、 盲域以及概率域內的東西。

守株就是指:在這個充滿變化和不確定的世界裡,你首先要牢牢抓住那些 正確的概念和不變的規律。

守株成功的關鍵在於:你能否發現這些“株”,並牢牢地“守”住它們。

如何發現? 你得保持初心,尊重未知,通過不斷學習,減少盲域的面積,提高“株”的數量

如何守住? 嚴格按照這些概念、規律來行事,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強你的確定性。

你擁有了確定性,你就不會餓死。

“兔”是什麼

這裡的“兔”指的是不確定的機會。

免子可能會來,也可能不會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因此,你不能把你一天所有的口糧都寄託在這些不確定的兔子身上,那風險太大了,幾天沒抓到兔子,你可能會餓死。

你得花大部分的時間,先把確定的事做好,保證自己的基本生存,如果能等來一個兔子,你就額外賺到了。

(選自《認知紅利》P.154-155)

在這裡介紹一下“四域空間”的概念,如下圖。

你到底值多少錢?本文可以幫你算清

四域空間



上文中提到,我們要抓住那些不變的東西,就是我之前講的發展自己的多維能力,找到一個目標,擴大掌控域的面積,增強自己的確定性,保證自己不餓死。

關鍵是如何操作概率域和風險域?在概率域,我們不去計較一次事件的得失,而是堅持做,用整體的已知數據去決策,從不確定性中獲益。在風險域,我們投入小部分資源,撒一些誘餌,去誘惑兔子過來。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提高多維能力,適當但堅持小資源投資。具體做法是:

1、發展有效人脈

所謂人脈,不是能幫到你的人,而是你能幫到他的人。你多去幫助人,在你們之間的“情感賬戶存錢”。別去計較這些投入的“收益”,就當投資,利他心態,堅持做,這樣的人脈才叫有效人脈。而且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你的能力才能不斷地被人看見。

2、多學習一些跨領域的知識

不要只把知識的學習侷限在目標和多維能力上,用閒暇的時間,去涉獵一些自己未曾涉獵的領域,在各個領域埋下一些線頭,它會增強你在不確定域裡的“運氣”

3、投資成長性資產

用你的富餘金錢和時間、精力,去投資一些有風險但是一旦成功,會有不菲回報的資產和信息。

你到底值多少錢?其實你自己最清楚答案,重新定義人生的目標,發展這個目標相關的能力,從現在開始,儘自己所能地幫助他人,你的能力和運氣,會讓你越來越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