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文/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彤暉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許芳霞頭髮已被汗水打溼

“身體累,但心裡開心的很,生活有了奔頭,再累我也願意。”垛石鎮柳家村村民許芳霞說,“現在大棚裡一年能賺七八萬,收割機每年還能再賺5萬多呢。”正在大棚裡忙得不亦樂乎的許芳霞,五年前卻還在外債這座大山下苦苦掙扎。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許芳霞不僅完成了脫貧,還實現了由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身份轉變。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4月7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垛石鎮柳家村一探究竟。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許芳霞正在吊秧

年收入八萬元,蔬菜大棚幫她清債、脫貧、蓋房子

上午10時,大棚內溫度25℃,溼度50%,忙碌半晌的許芳霞,頭髮和衣服已被汗水打溼。

“因為當時父親患病的原因,我沒辦法外出打工,醫療費和孩子的學費就只能依靠我丈夫在外打工掙錢,支出多,收入少,就欠下了一大筆外債。”許方霞一邊向記者訴說著自己的故事,一邊忙碌起來,打叉、吊秧、落蔓,手上的動作也比之前更加利落,“後來,濟南市婦聯來到我們村建了產業大棚,說優先承包給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我們家不缺勞動力,就是缺啟動資金,於是就報了名。”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許方霞家大棚長120米,寬11米

許芳霞家的大棚以種植黃瓜、番茄為主。為保證蔬菜的新鮮度,許芳霞每天凌晨3點起床進行採摘。每天採摘的蔬菜運到市場後,可以直接賺取現金。

許芳霞說“因為蔬菜市場價格有變動,好的時候一年可以賺八萬多,壞的時候一年也有六萬多。”經過兩年的辛勤勞動,許芳霞家不僅還清了外債,還重新裝修了房子,購置了玉米聯合收割機和貨車,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通往許方霞大棚的混凝土路

據瞭解,許方霞家承包的蔬菜大棚,是2015年垛石鎮柳家村結合扶貧資金和上級政策支持投資建設的四座扶貧大棚之一,該蔬菜大棚建成後所有權歸村集體,並優先承包給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而且考慮到貧困戶的實際情況,該項目採取先簽合同,等大棚產生收益後再交租金的方式,以減輕貧困戶的租金壓力。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大棚內被許芳霞打理得井井有條

據垛石鎮柳家村支部書記許金禎介紹,承包蔬菜大棚的四家種植戶,每戶每年需上交一萬兩千元的大棚承包費。村委會再從上交的大棚承包費裡抽取百分之四十分發給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其餘的則作為柳家村的集體資金。

一家有難大家幫 全村就像“一家人”

在許方霞剛承包蔬菜大棚時,各種問題接踵而至。首先是技術問題。“我們以前沒有種過黃瓜,對於種植黃瓜所需的溫度、溼度一概不知。”許方霞說,“幸好濟南市婦聯派駐柳家村的‘第一書記’楊小鵬聯繫了農科院的教授給我們講授了種植黃瓜的基本知識,我們這才摸索著把黃瓜種起來。”如何把技術運用到種植上,成了許芳霞夫婦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多虧了村裡之前種植過大棚的鄉親們,他們不僅手把手的幫我們解決問題,還傳授給我們很多種植黃瓜的經驗和技巧。”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柳家村的混凝土路四通八達

提起鄉親們,許芳霞變得滔滔不絕。2015年冬季的某天,天氣惡劣,許芳霞因為剛開始種植大棚,經驗不足,棚上覆蓋的塑料膜由於未被正確放置被風掀翻。鄉親們聽說後,迅速趕來幫忙,及時將塑料膜修補好,這才避免了損失。許方霞說:“現在我們村條件好了,村民們都相處的像一家人一樣,就像‘出彩人家’活動宣傳的那樣:家風好、庭院美、生活富。”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色彩豐富的文化牆

據瞭解,2018年2月7日,濟南市婦聯在垛石鎮柳家村啟動“出彩人家”活動,該活動以“爭做出彩農家人,共建文明新鄉村”為主題,以“家風好、庭院美、生活富”三方面為創建內容,從傳承好家風、美化居住環境、增加家庭收入入手,不斷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濟陽區婦聯主席巴建英說:“現在柳家村全村七十五戶已經全部達到出彩人家標準,柳家村變得越來越整潔、美觀,村民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和諧美滿。”

“學生”變“老師”,她帶著村民共走致富路

通過政策扶持和自己辛勤勞動,許芳霞成功脫貧,而經歷過貧困的她卻不想止步於此。許方霞說:“一個人富,不叫富,我想為幫助過我的鄉親們獻出自己的力量。”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柳家村頭的涼亭

許方霞說到做到,因為家裡有貨車與玉米聯合收割機,所以許芳霞夫婦便承擔起村裡的蔬菜運送和莊稼收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收割機對村裡人只收成本價,對貧困戶則完全免費。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柳家村內設施齊全

同時,許方霞還成為村裡的“老師”,她主動為村民傳授黃瓜種植技術,還為前來請教的村民免費提供黃瓜苗。當村民在種植遇到困難時,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儘自己所能幫助大家。“就像當時的駐村‘第一書記’藍劍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把技巧教給大家,比把錢分給大家實用的多。”許方霞說。

教人致富還提供設備 她脫貧後變身“帶頭人”

健身廣場整潔、寬敞

此外,在一天的勞作結束後,許芳霞還會通過組織跳廣場舞的方式來加深與村民之間的感情。據許金禎介紹,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藍劍多方爭取資源籌措資金,新修村“兩委”辦公室、健身廣場2處、蔬菜高溫大棚、硬化美化街巷……站在新修的廣場上,許芳霞說:“雖然幹完活會很累,但站在這麼漂亮的廣場上,看著村子不斷變好,腳步也變得輕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