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請先修師德”,你覺得這句話對嗎?

“尊師,請先修師德”,你覺得這句話對嗎?

01

這是網上的一個討論。

很多人都認為,這話沒毛病。

試想,如果老師沒有師德,我們為什麼要尊敬他呢?

所謂“正人先正己”,“打鐵先得自身硬”,你自己都道德有虧,憑什麼去教育別人,贏得別人的尊重?

這樣的認識不能說完全錯誤,但最多隻對了一半。

02

在教師群體中,確實存在個別教師違反師德的現象。

但尊師是一個宏觀的概念,是尊重教師這個職業、這個群體,我們不能把對某些個體的不滿擴大到一個整體上面。

就像我們說愛人民,不是指的愛某一個人一樣。某個人十惡不赦,也不影響我們愛人民。

同樣,就算教師中有無德的教師,也應該尊師重教。

如果因為個體的無德而不尊重一個整體,可能任何職業都不能倖免。

比如醫生,確實有些無良醫生會收紅包甚至過度治療,但醫生中還有鍾南山、張文宏、李蘭娟等千千萬萬個救死扶傷、德高望重的白衣天使,醫生這個職業永遠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教師也是如此,一些人因為在生活中遇到了無德教師,於是就否定教師這個群體,是不客觀的。

03

更重要的是,尊師和師德之間,並不存在一個先後順序,更不是互為條件。

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審判別人的。

尊師不以師德為前提,就像擁有師德也不以學生尊重自己為前提一樣。

如果學生說“尊師,應先修師德”,老師說“修師德,應先尊師”,那麼雙方各執一詞,此題無解,甚至會帶來道德的敗壞。

特別贊同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急診科何建一主任的觀點。有些患者對醫生不理解甚至暴力相向,但當他發生意外時,醫生也要馬上施救。因為在醫生的眼裡,對方此時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患者。

醫生的職業道德,和患者的道德品質無關。

同樣,就算學生再不聽話,再違反課堂紀律,只要他還在你的班裡上課,老師都應該教他管他,這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決定的。

反過來,就算老師哪裡做得不對,身為學生也應該尊重老師,這是學生的本分,也是學生的道德。

就像去年那個二十年後打老師的學生,不管當年老師有沒有錯誤,都不能成為他今天打老師的理由。

04

這個道理,朱時茂和陳佩斯早期的一個小品《胡椒麵》就說得很明白。

朱時茂去飯店吃餛飩,從包裡拿出一小瓶自帶的胡椒麵做調料。

陳佩斯進店後,以為胡椒麵是店裡的,所以開始和朱時茂進行爭奪。

最後,朱時茂吃完飯,把胡椒麵的瓶子放回包裡帶走。

陳佩斯大聲叫服務員,發現沒人管,於是把飯店的大碗揣在懷裡帶走了。

一個顯然的道理是,不管胡椒麵是不是飯店的,陳佩斯都不應該拿飯店的大碗。

就算朱時茂真的拿了飯店的胡椒麵,也不代表陳佩斯拿飯店的大碗是正確的。

這是小品可笑的地方,也是其涵義所在。

堅持“尊師,請先修師德”,其邏輯就有點像陳佩斯拿飯店的大碗,雖然振振有詞,實則邏輯難以自洽。

05

有句名言說得好:“道德用於自律時,好過一切法律;道德用於律人時,壞過一切私刑。”

有人解釋得則更為通俗:“道德不是扔向別人的板磚,而是鞭撻自己的荊條。”

道德不能成為約束別人過嚴而要求自己過寬的一種尺度。

古人說,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多想想自己的毛病,這就是道德,一味指責別人,這是不道德。

在要求別人之前,想想自己做好了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自己的修養,而不是眼睛只盯著別人,去挑別人的毛病。

說實話,那些只把責任往學生身上推的老師,往往不是好老師;那些天天說老師不對的學生,也往往不是好學生。

“尊師,請先修師德”,這句話如果作為教師的自我要求,無疑是對的。

但如果這句話成為學生不尊重老師的理由,肯定是錯的。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熱賣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