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年初,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鍾南山評價道:“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一句話提升了全國人民的信心。

目前,武漢的疫情已經過去,它終於挺了過來;由此看來,鍾南山的評價是有預見性的,是科學的、客觀的。

那麼,英雄的城市也得有歷史名人和其相匹配,追溯歷史,感覺能和武漢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是最恰當的人選了。

因為近百年來,我們總有這麼一個錯覺:一提起湖廣總督,便認為是在說張之洞;一說起張之洞,便聯想到他在“湖廣總督”任上,為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所做出的特殊貢獻。

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在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高。他雖然不是武漢人,但他在此主政19載中,開創有清一代兩湖任職時間最長的記錄。

武漢因他的到來,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那麼,他的到來使武漢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或者說他對武漢有哪些值得後人敬仰的貢獻呢?

最主要的有兩條:一是創辦了新式教育,二是創辦了大批的實業。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一、歷史機遇

1、上書朝廷,建造蘆漢鐵路

1889年(光緒十五年)4月1日,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上《請緩造津通鐵路,改建腹省幹路折》,從當時中國的全局出發,提出修築自蘆溝橋至漢口的蘆漢鐵路,以貫通南北。

這個設想是非常大膽的。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曾經有過一段吳淞鐵路,9英里(15公里)長,1876年2月14日首次試車通行,可是剛使用了一年,於1877年12月18日被全部拆除了。

由此可見,能提出修建這條1000多公里的中國鐵路主幹線,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張之洞當時提出這個設想時,還是在兩廣總督任上,與湖北並無什麼瓜葛。

但他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打破畛域限制,提出蘆漢鐵路是“幹路之樞紐,枝路之始基,而中國大利之萃也”。認為此路“可控八九省之衝,人貨輻輳,貿易必旺”,並陳其有七利而無一害。

他的這個上書很快得到朝廷的准奏,計劃北段由直隸總督主持,南段由湖廣總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築。

於是,清廷調張之洞任湖廣總督,並負責鐵路的建造。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2、張之洞的設想


張之洞為何向朝廷提出這個大膽的設想呢?這還是由於他勇於接受新思想的結果。

當時在歐美各國,鐵路縱橫交錯,與機器、船炮一道是國強民富的重要條件。

而中國幅員遼闊,更需要鐵路作長途運輸。他以敏銳的嗅覺感覺到,未來中國最大規模的洋務工程,應該是鐵路,誰執鐵路牛耳,誰便能執洋務的牛耳。

按照他的設想,第一期工程先建造蘆漢鐵路,第二期工程再建粵漢鐵路。而在這個北京貫通廣州的鐵路大幹線上,湖北位居這兩條鐵路的中樞,兩頭都能夠得著,此國家大動脈一建成,就憑此不世之功,也一定會流芳百世了。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3、朝廷的打算

在清廷方面,由於剿滅太平天國有功,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都得到朝廷的封賞,他們幾個勢力日益壯大,變得財大氣粗起來,後期在朝廷有了相當的話語權。

但是隨著曾國藩、左宗棠的謝世,過去互相制衡的力量沒有了,變成了李鴻章的一家獨大,這樣就成了慈禧太后心頭的一個隱憂。

張之洞和李鴻章沒有什麼交集,並且互相之間還有些嫌隙,恰好就成了掣肘李鴻章的不二人選。加之張之洞近幾年聲譽日隆,居兩廣太偏遠,無法就近監視,身居兩湖則利於朝廷控制;同時,他在那裡還能制衡北洋大臣李鴻章。

所以,兩好加一好,朝廷和他本人想法合拍了,於是,張之洞被順利“平移湖督”。

1889年11月25日,張之洞踏上了武昌的土地,從此武漢這座城市的命運,被他徹底改變了!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二、興辦實業

1、興辦漢陽鋼鐵廠

要建造鐵路,需要大量的鋼鐵,從國外進口造價太高,國內鋼材不能滿足需要,因此,第一步先要籌建一個鋼鐵廠。

在建鋼鐵廠時,由於科學知識的貧乏,也交了相當的“學費”。

一開始選廠址,英國的工程師建議道:要辦鋼廠,要先找好原料來源,將鍊鐵所需的鐵、石、煤、焦進行化驗,然後根據礦石化學成分,煤炭的質地,再選什麼樣的冶煉設備。

張之洞聽了洋人工程師的話之後,很是不悅的說道:“以中國之大,何所不有,豈必先覓煤鐵而後購機爐?”

由於他的堅持,最後廠址選在漢陽,原料鐵礦石來自於大冶,煤則是由馬鞍山供給。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由於沒有聽技術人員的建議,公元1893年,廠子建成後遇到許多問題。

原來選定的馬鞍山的煤,並不能煉焦,只好從德國購焦炭數千噸來應急。

後改用江西萍鄉的煤,煉製的鋼又太脆易裂。

​購置的機爐採用酸性配置,無法去掉鋼中的雜質磷,而鋼含磷太多,便容易脆裂。

耗資了560萬兩白銀,還沒有煉成鋼。

不得已又向日本借款300萬元,將原來的機爐改用鹼性配置的機爐,才製出優質的馬丁鋼。

付出相當的代價後,鋼鐵廠終於建成了。

建成的漢陽鐵廠是一個鋼鐵聯合企業, 包括鍊鋼廠、鍊鐵廠、鑄鐵廠,大小工廠10個、煉爐2座。鍊鋼工人3000人,採煤工人1000人。

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的由洋機器進行加工生產的鋼鐵工業,也是亞洲最大的鋼鐵廠,比日本的鋼廠建成的還早。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2、興辦製造局

在興辦鋼鐵廠的同時,張之洞還辦了湖北織布局。

公元1892年在武昌開車,紗錠3萬枚,布機1000張,工人2000。

織布局建成後很盈利,但由於鋼鐵廠陷入了泥潭,只好拿織布局的盈利,去彌補鐵廠的虧損。

後來看到棉紗銷路很廣,便決定擴大規模,於公元1897年又建成了北廠,紗錠一下子擴大到5萬多枚,為湖北紡紗局。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3、漢陽兵工廠

1892年動工建造湖北槍炮廠(漢陽兵工廠),於1894年建成。

製造裝備都是花巨資從德國購買的,為當時最先進的製造連珠毛瑟槍和克虜伯山炮的成套設備。

生產的軍工產品為漢陽式79步槍(漢陽造)、陸路快炮、過山快炮,這些槍炮在當時都是較先進的軍事裝備。

漢陽兵工廠也由此成為晚清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軍工企業。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4、京漢鐵路

蘆漢鐵路於1898年開始興建,到公元1905年3月,建成後被命名為京漢鐵路。

緊接著,如他所願,1905年6月,又奉旨督辦粵漢鐵路。

京漢鐵路、粵漢鐵路的相繼開通,使武漢成為真正的九省通衢之城。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三、興辦教育


由於在辦鐵廠時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張之洞認識到“西學”的重要性,他認為要發展新式教育就要有兩類人才——工程師和技師,於是著手試辦以“西學”為主的新式學堂。


在其本人的具體策劃和親自指導下,湖北地區先後成立了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武備學堂、農務學堂(華中農業大學前身)、湖北工藝學堂(武漢科技大學的前身)

不僅是湖北地區,張之洞任兩江總督時在南京創立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前身)。

在學堂、書院的學習科目方面,他針對社會需要有所改革,添增了一些新的學科。


這些學堂的成立,在推動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相匹配的歷史名人,張之洞當之無愧


結語:

張之洞對湖北的貢獻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實業和教育方面,更是無與倫比的。

他主政期間,當時的湖北近代工業體系已初步奠定,湖北經濟亦由此跨入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特別是武漢,已經被他打造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說到其歷史貢獻,開國領袖這樣評價道:“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而在教育方面的建樹,臺灣著名歷史學家蘇雲峰這樣說:“張之洞對教育改革的貢獻,並不限於湖北一地,而是具有全國性意義。”

由此可見,一個人真正做出歷史貢獻,後人是會給予公正客觀的積極評價的。

參考資料:《張文襄公年譜》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張之洞卷》 《張之洞》唐浩明《張之洞大傳》馬玉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