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軍史專家談中越戰爭,要地接連失守,被迫從柬埔寨撤回王牌軍

1979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中國和越南之間爆發了短暫而激烈的邊境局部戰爭。越南方面把這場發生在其北方邊境6個省份的戰爭,命名為“北部邊界保衛戰”。曾經擔任越南人民軍軍事歷史學科最高研究部門,越南軍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的胡康博士,撰寫了一篇題為《1979年祖國北部邊界保衛戰中的戰爭指導藝術》的文章,從軍事學術的角度,以戰爭指導層面為重點,對1979年之戰進行了回顧和研究。

越南軍史專家談中越戰爭,要地接連失守,被迫從柬埔寨撤回王牌軍

一、關於戰爭初期的指導方針。胡康表示:越方主張暫時不急於調動戰略預備力量投入決戰,也不急於從柬埔寨撤軍回國,而是主要發揮當地人民戰爭的綜合力量,以第一軍區和第二軍區自身力量為主,補充一部分後方力量。與此同時,制定逐步調動戰略預備兵團備戰的方針,為全國進入應對擴大戰爭階段做準備。

點評:由於越南國土面積狹窄、戰略縱深有限、戰略迴旋餘地不足,邊境第一線如果保不住,不僅會危及作為國家物質基礎的工業基地(比如太原鋼鐵基地、廣寧煤礦區、高平靜肅錫礦等等),而且難以保證首都河內的安全;而北部邊境地區的熱帶山嶽叢林地,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必須依託這一有利條件實現邊界“堅固防禦”,從而為“全國轉入戰時狀態爭取時間。”

同時,越南自恃有蘇聯的支持,又認為我國剛剛結束特殊時期,軍隊受影響嚴重且幾十年沒有打過大仗,雖然兵力多,但是裝備不好,戰鬥力不強,“就算調6個軍南下,也成不了氣候”;以此斷定我軍不敢對其實施強有力的打擊,因而對我軍的作戰決心、時機和規模均作出了錯誤判斷,嚴重估計不足。在戰爭打響後的第一個星期,始終低估我軍實力,氣焰囂張,以為憑藉第一軍區和第二軍區的武裝力量,就足以抵擋我軍進攻。也就是說,越軍在戰爭初期,犯了嚴重輕敵的錯誤。

越南軍史專家談中越戰爭,要地接連失守,被迫從柬埔寨撤回王牌軍

二、關於戰爭的進行過程。胡康一方面表示:在軍委的指導下,邊界前線的越南軍民及時應對敵人的攻擊,消滅和消耗敵人的力量,破壞中國軍隊的許多戰爭工具,迫使對方需要調動戰略預備力量參戰。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中國軍隊以人多、技術設備和武器多的優勢已經先後佔領老街(2月19日)、高平(2月24日)、柑塘(2月25日)和諒山(3月5日)等重要地盤。

點評:胡康的記述,從越軍角度反映了我軍採用的“牛刀殺雞”戰術,即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正面突擊和迂迴包圍、穿插分割相結合的打法,以強大的炮兵火力為後盾,充分發揮大兵團運動戰的優勢,對敵實施各個擊破,成功地粉碎了越軍在邊境淺近縱深地區的防禦體系,攻佔了所有預定奪取的戰區重要目標。老街市,是原黃連山省省會,越西北地區的重要門戶;高平市,是高平省省會,是越北地區的戰略要地;柑塘市,是越西北地區重鎮,那裡的磷礦是越南出口創匯的主要來源之一;諒山市,是諒山省省會,越南首都河內的門戶。

越南軍史專家談中越戰爭,要地接連失守,被迫從柬埔寨撤回王牌軍

三、關於戰爭後期的指導方針。胡康寫道:在要地接連失守的緊迫形勢下,軍委決定調動戰略預備力量與當地力量配合,準備進行大規模進攻。為了貫徹這一決定,1979年3月初,軍委下令第2軍(基本完成在柬埔寨的作戰任務)儘快把全部力量集結在河內以北,同時決定在邊界戰場成立第5軍。此外,第1軍各主力單位和防空空軍軍種,以及其他技術兵種嚴陣以待,隨時參戰。

點評:經過我軍連續兩個星期的沉重打擊,越軍終於意識到壓力增大,形勢不利,不得不改變初期的輕敵思想,開始向前線增調主力部隊,以加強防禦力量。胡康文中所說的第2軍,別稱“香江兵團”,1974年5月17日成立於廣治省,是越軍組建的第二個機動主力兵團,在越軍中的地位僅次於別稱為“決勝兵團”的第1軍,是赫赫有名的王牌軍,下轄步兵304師、步兵324師、步兵325師、防空673師、炮兵164旅、坦克203旅、工兵219旅、通信463團和其他保障單位。

越南軍史專家談中越戰爭,要地接連失守,被迫從柬埔寨撤回王牌軍

我軍發起自衛還擊作戰的時候,第2軍正作為侵柬主力軍,在柬埔寨戰場打仗。當我軍對諒山地區發起攻擊之後,第2軍奉河內總參謀部之命緊急撤離柬埔寨,星夜北上增援諒山方向。該軍先頭部隊304師於3月7日下午進入諒山市南市區。這個時候,正在組織撤軍回國的我軍第55軍,專門在395高地、扣馬山、扣當山一線佔領陣地組織防禦,準備打擊敵人的反撲,結果呢,足足等了3天,越軍第2軍也沒敢上來。

越軍擅長於分隊分散遊擊作戰,而大兵團作戰能力差,不善於組織師以上兵團的協同,不善於進行正規攻防作戰,如果其第2軍敢於對55軍實施反撲,那隻會遭受更加慘重的失敗。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