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髻山的魅力: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雙髻山的魅力: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文/黃梅雨

雙髻山的魅力: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雙髻山的魅力: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雙髻山的魅力: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雙髻山在泉州城北二十多公里處的馬甲鄉,山勢高峻挺拔,山頂奇石嶙峋,異峰擎天,遠遠望去有如深閨少女的雙丫雲髻,亦似古代婦女的螺形雙髻,故有此名。其實,它的原名叫豐山,因古時經常在此祈天祭日,以求卻除水旱之災,有個五穀豐登的好年景,而且比較靈驗,故以豐名山。

現在的雙髻山,泉州人又為之起了個新的名字,叫“仙公山”。為什麼叫仙公山?因為雙髻峰下,豐山之上,近代建起了一列錯落有致的禪房香舍,祀仙公香火於此。這個在文獻上無所稽考的仙公廟,招徠了四方賓客。他們不辭遠途跋涉,拾級登山之勞,前來求籤問卜、燒香膜拜,有的甚至在山上過夜,寄情夢幻,成為迷信活動場所。使得人們在登臨覽勝之際,難以辨認這眾多的人群中,到底誰是香客,誰是遊客,或二者兼而有之?

雙髻山的魅力: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雙髻山的魅力: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其實,雙髻山是很美、很有魅力的,不失為泉州一個旅遊觀光勝地。據文獻記載,五代時就有人在古巖阿築室居住,山頂上還有白水巖,泉水從上而下,一個無名詩人以“一掬白泉何處得,源來定自出天河”,來描繪他高山喜得清泉的喜悅心情。明代的陳學潛在遊了雙髻山之後,留下了一首情景交融、耐人尋味的詩篇:

峭壁懸空草徑斜,

高低古洞繞煙霞。

雙堆鴉發雲中髻,

兩結芙蓉天外花。

馬甲一枝千澗水,

雉城片掌萬人家。

孤崗絕巘殊無障,

目斷滄溟那有涯!

雙髻山的魅力: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雙髻山因為高出於眾峰之巔,攀到山頂,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情油然而生,而且山勢又直逼東溟,更是觀日的好去處。山東的泰山有日觀峰,這裡古人也為之留下了《觀日詩》:

攀蘿尋鳥道,侵曉上峰巔,

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山空孤月落,雲淨一星懸,

會說羲和馭,相催日復年。


雙髻山的魅力: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