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七絕第一”的唐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邊塞詩就像是沙漠中胡楊,它以它堅強的意志鼓舞著壯士們紮根邊疆的勇氣,提升了邊關將士保家衛國的信心。然而面對這茫茫黃沙,堅強的背後卻是無盡的孤獨與寂寞。邊塞詩背後其實要麼是古代詩人對報國安疆的雄心抱負,要麼是對連年邊疆戰爭的抗議。很多時候邊塞詩最能反應歷史和當時的國力強弱。


被稱為“七絕第一”的唐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我們都知道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大發展時期,在盛世唐朝的氛圍下,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詩人,也誕生了無數絢麗的詩篇。在盛唐時期有一位詩人,他和張九齡、李白、孟浩然、岑參關係都不錯,詩寫得非常好,尤其擅長寫七言絕句,被稱為“七絕聖手”,除此之外他的邊塞詩也是一絕,又與岑參、高適、王之渙被稱為“四大邊塞詩人”,他就是王昌齡!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被稱為“七絕第一”的唐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處在唐朝巔峰時期的唐詩,每一首都值得我們載入史冊,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首邊塞詩被譽為七絕第一,這其實並不是空穴來風的事情,而且是實至名歸。這首詩在後世備受稱讚,明朝著名才子楊慎曾將這首詩列為七絕第一。其實在當時,詩人們創作七絕的時候更加青睞的還是邊塞詩,因為邊塞詩最容易製造氛圍,也更容易讓讀者身臨其境,邊塞詩也因此得到了歷朝歷代許多文人墨客的追捧。


我們在第一次讀王昌齡的這首詩時,確實被詩中氣勢磅礴的邊塞之情所感染,也能感受到一種悲壯的氛圍縈繞在我們的身邊,但是許多史學家評論中說到,《出塞》雖然講述的比較悲壯,但是卻遠遠沒有達到絕望的境界,這就是這首詩能成為七絕第一的妙處。


被稱為“七絕第一”的唐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這首詩也是最耐人尋味的,雖然身處盛唐,但是邊塞的戰爭仍然不斷,邊塞中的老百姓仍然居無定所,這也是詩人王昌齡對身處邊塞戰士們的同情和憐憫。這首詩中所提到的邊塞位於內蒙古的陰山,這裡曾是秦朝的邊塞,雖然秦朝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中原與遊牧民族的戰爭卻從未結束過。有戰爭就有死亡,就有家中婦人的獨守空閨,就有百姓的流離失所,這也是詩人心中最不想看到的情形,想必唐朝的盛世也改變不了邊塞的戰亂。


多少熱血男兒還在遠征的途中,到現在還有沒回來,多少男兒戰死沙場,才帶了來現在的長治久安。最後詩人感慨道:千百年來人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飛龍將軍李廣可以出現,打敗胡人,平定戰亂。


被稱為“七絕第一”的唐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全詩都以平凡的語言敘述,但是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邊塞的艱苦和壯士們的孤獨之情。可以說王昌齡真的是一位詩詞界的高手,他的邊塞詩不像李白那樣是憑空想象,他是真的出遊過邊塞,對河西走廊那邊茫茫沙漠有著自己的切身的體會。這一首《出塞》也是表達了詩人王昌齡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和對像李廣將軍那樣良將的渴望,同時也狠狠地諷刺了朝廷對邊塞的不重視,雖然詩人極力想表達這樣的思想,但是卻沒有直言不諱。

被稱為“七絕第一”的唐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王昌齡是唐朝時期的大臣,更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不但親自目睹了唐朝的盛世景象,也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盪,最後也是不幸慘死於這場動亂之中。整首詩雖然並沒有多少個字,但是卻字字深入人心,這其中的含義更有目共睹,盛世與邊塞的巨大反差,邊疆戰士們不畏孤獨,誓死捍衛祖國的信念,都是值得我們後人不斷傳承和發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