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理取鬧、胡攪蠻纏?小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情緒?

晚上睡覺的時候,孩子來了一句:“媽媽,你要向我道歉。”

我一聽就就有些火大了,剛才還在我的頭上碰了個大包,反而要我道歉。我就耐心問到:“為什麼啊?”

孩子不說原因,依然堅持:“媽媽,你要向我道歉。”

於是我不再有耐心,就向他講起了道理:“你剛才把媽媽碰起了一個大包,我都沒我要你道歉,你為什麼還要媽媽道歉呢?”

我剛說完這些,孩子就嗚嗚地哭了起來。過了一會,因為哭得太厲害,吃掉的晚飯吐了一些出來。

於是我又手忙腳亂地一邊安撫他,一邊收拾他吐掉的汙穢物。只是有件事百思不得其解:今晚這孩子怎麼這麼玻璃心?

仔細想想“玻璃心”也不是這兩天才有的,前一段時間就發生過這樣“無理取鬧”的事情了,對於自己的決定,不管對錯,孩子都異常的堅持。

這就是就到了所謂的“執拗期”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對自己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認識,對自己的事情也有了初步的判斷,所以他對自己的事情有了想要掌控的慾望。

有關自己的事情,我就要自己做主,即便是錯的,也一定要這麼做。

不過這樣一個時期,對於我們大人來講可不妙。打他?事情只會越來越糟。和他講道理?估計你說得口乾舌燥了,也不見絲毫作用。


無理取鬧、胡攪蠻纏?小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情緒?


如何應對孩子這“玻璃心”呢?還得從我們自身去找方法。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就是大人的問題,孩子的“玻璃心”裡,可能有我們自身的問題。

1、孩子是真實的孩子,不是你腦海中那個孩子。

沒有孩子以前,或者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對孩子有很多美好的想象。我們想著他上幼兒園後會是班級里老師最喜歡的仔,在家裡是父母最省心的娃。可是有空多回憶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孩子就是孩子,愛玩是天性,不聽話是家常便飯,不受約束是正常。

所以我們要把他看作一個真實的孩子,不是我們腦海中那個。他會不好好吃飯,他會長時間看電視,他會用彩筆把家裡的牆畫得一團糟,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就沒有那麼高了。對於他偶爾提出的一些“無理要求”,我們也能小小地滿足以下。


無理取鬧、胡攪蠻纏?小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情緒?


孩子愛玩是天性,在我們可以容忍的範圍內,應該給予他最大的自由去玩。想畫畫就去畫個夠,喜歡唱歌就盡情地唱。他們應該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困在被我們設定的條框裡,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支持,並在關鍵時刻提點一句。

2、最好的的陪伴注重的不是時長,而是質量。

別看孩子小,他也有自己小小的內心世界。不過因為表達能力有限,所以我們對這個小小的世界無法探究。

不過我們可以用點特別的方法來撬開它。看繪本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我們買一些適合他看的繪本,在給孩子描述繪本里的故事時,孩子自然而然就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來了。時間長了,孩子肚子裡的那點小九九也就被你摸得差不多了。


無理取鬧、胡攪蠻纏?小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情緒?


反而有很多父母給孩子的時間很多,可是效果不好。週末我領孩子出去玩,看到有很多年輕的父母在帶孩子。不過很多人手裡都拿著一塊手機,任憑孩子在一邊大吵大叫,他們只沉浸在手機裡無法自拔。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也是最信任的人。如果我們能時刻保持傾聽,那麼這份信任將會持續很長時間,否則它很快就會結束。也許有一天你很快就會發現:這孩子怎麼什麼事情也不和我說?

3、參與孩子的生活

上幼兒園後孩子就有了自己的新朋友,或許他每天放學後就會拉著你告訴你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今天哪個小朋友哭了,或者是哪個小朋友挨罰了都能成為他津津樂道的內容。在我們看來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在孩子的眼裡就是大事,因為這就是他們的世界。


無理取鬧、胡攪蠻纏?小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情緒?


在孩子上幼兒園後不久,我就把他們班的小朋友都記住了。這樣孩子再告訴我班級發生了什麼事,我就會具體問到個人,看出來他明顯的更加高興了,也願意和我說得更多了。

在和孩子交流時,先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以童真衡量萬物,而不是金錢和價值。這樣我們才會發現,一片落葉,或者是一個玻璃球都有它們的美妙之處,它們帶給我們的歡樂不比昂貴的手機少。


無理取鬧、胡攪蠻纏?小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情緒?

曾經我一直認為叛逆和執拗是到青春期才會有的,其實很多事情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有萌芽。他們突如其來的情緒敏感,都是在告訴我們有一個地方做錯了。現在我也越來越認同這句話:孩子真的是天使,他們是來幫助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