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補貼實施過程中的新趨勢

我國要實現全程全面機械化的發展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實踐中已經成為我國農機化發展的政策核心和基石。

在2020年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年會暨中國農業機械化展望大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張興旺從鄉村振興偉大實踐中各產業對機械化的需求、農機裝備產業深度調整過程中農機產品技術的供給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三個視角梳理了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我國農機化發展的基本面:

一是從種植業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傳統大宗農機具補貼資金使用佔比穩中趨降,馬鈴薯、花生、油菜種植和收穫機械以及棉花、甘蔗收穫機械等特色產業、薄弱環節機具需求快速增長。

二是目前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業機具補貼資金佔比雖然比較小,但是增長趨勢明顯。其中農產品初加工機具補貼資金用量近三年翻了一番。

三是從區域分佈看,平原地區機具補貼資金佔比由2012年的52%提高到2018年的70%,而丘陵山區佔比則由48%下降到30%。這表明丘陵地區農機“不能用、不好用”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因此,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已經提上重要議程。

四是從機具類型看,大型、高效、綠色化趨勢明顯。如深松整地、免耕播種、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等機具需求快速增長。

由此可見,在新形勢下的農機補貼實施趨勢中,更適用於丘陵、山地地帶的割曬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結合農機補貼政策,將割曬機種類在這些地區推廣開來。


農機補貼實施過程中的新趨勢


農機補貼實施過程中的新趨勢


農機補貼實施過程中的新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