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脈學之"濡、微、沉、伏"脈陰!

一、浮小為濡,綿浮水面(濡脈陰):

  濡(音軟)脈極軟而浮細,如綿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脈經》。

  《體狀詩》:濡形浮細按之輕,水面浮綿力不禁,病後產中猶百藥,平人若見是無根。

  《相類詩》:浮而柔細知為濡,沉細而柔作弱持,微則浮微如散絕,細來沉細近於微。

  《主病詩》:濡為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汗雨夜來蒸入骨,血山崩倒溼傷脾。

  寸濡陽微自汗多,關中其奈氣虛何,尺傷精血虛寒甚,溫補真陰可起痾。

  二、濡甚則微,不任尋按(微脈陰):

  微脈極細而軟,按之如欲絕,若有若無《脈經》,細而稍長戴氏,氣虛微則脈微《素問》。

  《體狀相類詩》:微脈輕微瞥瞥乎,按之慾絕有如無,微為陽弱細陰弱,細比於微略較粗。

  《主病詩》:氣血微兮脈亦微,惡寒熱汗淋漓,男為勞極諸虛候,女作崩中帶下醫。

寸微氣促或心驚,關脈微時脹滿形,尺部見之精血弱,惡寒消癉痛呻吟。

中醫脈學之

  三、脈法地,近於筋骨(沉脈陰):

  沉脈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脈經》,如石投水,必極其底。

  沉脈法地,有淵源在下之象,在卦為坎,在時為冬,在人為腎。

  《體狀詩》:水行潤下脈來沉,筋骨之間軟滑勻,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時如此號為平。

  《相類詩》:沉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推筋著骨尋,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

  《主病詩》:沉潛水蓄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兼寒。

  寸沉痰鬱水停胸,關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濁遺並洩痢,腎虛腰及下元﨧。

  四、深深在下,沉極為伏(伏脈陰)

  伏脈重按著骨,指下裁動《脈經》,脈行筋下刊誤。

  《體狀詩》:伏脈推筋著骨尋,指間裁動隱然深,傷寒欲汗陽將解,厥逆臍疼證屬陰。

  《相類詩》:見沉脈。

  《主病詩》:伏為霍亂吐頻頻,腹痛多緣宿食停,蓄飲老痰成積聚,散寒溫裡莫因循。

  食鬱胸中雙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當關腹痛困沉沉,關後疝痛還破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