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大涼山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開欄的話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本報今日起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各省區市脫貧攻堅重點區域、重點工作,報道各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啃下最後硬骨頭的進展成效,展現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和當地面貌的巨大改變,揭示其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的獨特經驗。

  “高興!感恩!”

  4月26日,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開始分房,77歲的色七古博第一個拿到房號,高興得合不上嘴。

  這是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來自全縣28個鄉鎮、92個行政村的1.8萬餘名群眾即將入住新居,開啟全新的生活。昭覺縣副縣長廖宇超說:“昭覺易地扶貧搬遷必將在脫貧攻堅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昭覺是四川最後7個未摘帽的貧困縣之一。它與同處大涼山深處的喜德、普格、越西、金陽、布拖、美姑等6個縣,成為涼山脫貧攻堅的最後堡壘。當前,脫貧攻堅的總攻號角已經吹響,涼山各族幹部群眾在各方助力下,正鼓足幹勁,一場戰役一場戰役打、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攻,全力攻破深度貧困堡壘,確保與全國人民一同邁入小康。

  搬遷安置,做好“後半篇”文章

  在昭覺縣城集中安置點分房現場,也出現了“懸崖村”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84戶村民的身影。阿土列爾村駐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說:“易地搬遷後,老人可帶著孩子在安置點生活、讀書,青壯年可在村裡搞旅遊開發。”

  “懸崖村”經媒體報道,已經成為一個網紅村,不少遊客專程前來打卡。目前,村裡正謀劃著修建民宿、開發大峽谷溶洞景點、規劃徒步遊路線以及觀光纜車等,借旅遊業助村民脫貧致富。易地搬遷,不僅將改變“懸崖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將為旅遊開發進一步留出空間。

  涼山貧困,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涼山地處橫斷山脈核心區,72%的面積為高山地貌,絕大多數貧困村處在海拔較高的高寒山區,自然條件極差,易地搬遷成為助力他們脫貧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期間,涼山州將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5.32萬人,佔貧困人口總量的36%。截至目前,搬遷工程已建成住房可容納31.78萬人,已完成入住27.45萬人。按照進度計劃,剩餘建設任務將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6月底前全部實現搬遷入住。

  在布拖縣特里木鎮大型集中安置點,114棟安置房已經入收尾階段。今年以來,施工方克服疫情影響,倒排工期,細化每日進度,確保5月底能按期交房。布拖縣安全住房巡檢組駐點督戰員王曉告訴記者,督戰一方面要確保住房建設質量,另一方面也要確保每日進度按計劃落實,確保約3000戶搬遷群眾能按時“拎包入住”。

  易地扶貧搬遷,搬遷只是第一步,還必須做好“後半篇”文章。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保障群眾“能致富”。涼山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除做好醫院、學校、活動中心、菜市場等生活配套之外,大都多方籌劃,為搬遷群眾提供新的就業機會,確保他們能夠穩定脫貧。

  “我們將助推貧困民眾搬遷入住新居後主動適應新環境,學習新技能,用雙手開創新生活。”昭覺縣副縣長廖宇超說,昭覺縣城周邊打造成熟的多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新引進的服裝加工廠等企業,將為搬遷群眾提供就近務工渠道。對搬出後,山裡原有的土地、生產用房等生產生活資料,昭覺縣提前做好“在舊址成立專合社、群眾輪流回鄉發展產業”等謀劃,以實現接續生產。

  富民產業,奠定穩定脫貧基礎

  “你家是6箱。”4月5日,金陽縣德溪鄉李子坪村委會人頭攢動,工作人員正向該村的建檔立卡戶分發魔芋種子。村民領到種子後,迅速搬到各家地頭,開始挖溝種植。

  據悉,這些種子是“借”給群眾的,領取種子的群眾在收穫時按同等重量歸還魔芋,若還想擴大生產規模可以申請延遲歸還。2015年以來,金陽縣依靠“借芋還芋”,已幫助貧困群眾擴大魔芋種植面積5000畝以上。

  “魔芋產業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產業,在金陽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下,須在4月中旬以前種進地裡。”金陽縣魔芋辦主任黃富川說,今年受疫情影響,整體的啟動時間推遲了,但該縣壓縮芋種招標、供種等多個環節的時間,全縣魔芋都按時按量完成了種植。

  為推動魔芋產業發展,金陽縣在多年前就成立了專門機構——魔芋辦。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該縣許多老百姓就靠種植魔芋脫了貧,走上了致富路。李子坪村建檔立卡戶穆魯博說:“2016年我家借了2000多斤種子,2017年就收穫12000多斤,收入5萬多元,2018年就脫貧了。”

  魔芋是一年種、多年收的致富產業,其易種好收、經濟效益好的特性激發了群眾的種植積極性。截至2019年,全縣魔芋種植面積已達8.7萬畝。魔芋產業正持續發揮效益,為群眾穩定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近年來,四川在涼山實施特色產業提升工程,每個縣都選擇培育形成一兩個帶動性強、綜合效益好的優勢特色產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和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拔地而起,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等產業也蓄勢待發。

  在位於布拖縣城西北郊的布江蜀豐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內,優質馬鈴薯種苗在智能育種箱上已長成綠油油的一片。布江蜀豐技術負責人曹菊華說,布拖縣是馬鈴薯種植大縣,但長期面臨本地種子退化、優質種子缺乏的難題。園區通過推廣良種良法,將滿足全縣21萬畝馬鈴薯生產用種需要,預計可實現每畝增收300元。

  “布,即布拖;江,即江油。”布江蜀豐相關負責人說,四川安排省內相對發達的市縣對口支援涼山各縣脫貧攻堅,江油市對口布拖縣,布江蜀豐就是兩地落實扶貧攻堅對口協作戰略部署的重點產業項目。項目自2018年7月全面投入運營以來,正逐步顯現出其綜合效益。

  將來,園區將形成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收購馬鈴薯並進行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條。園區還在謀劃發展觀光休閒農業,自駕遊基地項目已經啟動建設。據測算,園區將帶動全縣貧困戶1.6萬多戶、7萬餘人脫貧,年戶均增收3150元。

  扶志扶智,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4月24日,涼山州喜德縣阿吼村舉辦了第三屆“文明新風獎”頒獎大會。4個在文明新風評比中優勝的村民家庭獲得了流動紅旗和400元現金獎勵。

  “通過這樣的獎勵活動來激發老百姓的內生動力,從‘等靠要’轉變到主動作為。”阿吼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小兵說。

  涼山之貧困,既是經濟上的貧困問題,也是群眾思想觀念和知識技能上的貧困。精準扶貧,既要進行物質幫扶,也要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通過教育幫扶來提高人們的認知水平、改變落後的思想觀念,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在涼山州普格縣花山鄉聯合村,群眾有“我要致富”的強烈願望,種下果樹卻不掛果。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四川省專家服務團送來了“及時雨”。

  “果樹種都種下去了,如果管理不好,真的就白費了。”聯合村一組組長鄧成友指著自家果樹心疼不已,“該結果五六十斤的李子樹,現在才結不到10個。”

  鄧成友被推選為組長後,鼓勵大家種植水果,形成支柱產業。但40餘戶農民種下的李子、桃子、葡萄、臍橙等,掛果量都不太理想。鄧成友說:“我有信心帶領大家致富,但現在就是缺知識、缺技術。”

  四川省專家服務團成員,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園藝系主任龔榮高來到聯合村,向大家講授科學種植技術,終於解了大家的技術之“渴”。

  龔榮高所在的專家服務團,是四川省人社廳聚焦涼山州深度貧困堡壘的專家智力需求,從電子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婦幼保健院等32家在川高校、醫院和科研院所精心選拔55位專業對口的專家,組成的服務團。4月20日至24日間,他們深入涼山,集中開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智力服務活動。

  此次活動聚焦涼山7個未摘帽貧困縣和冕寧、德昌、寧南、會理、會東5個對專家智力需求強烈的縣,同步開展智力服務,幫扶項目包括臍橙種植指導、山羊育種技術、腦血管疾病診治、兒科指導、心理輔導、高考指導等40個。

  龔榮高向種植戶們做現場講解時,不少種植戶掏出手機,全程錄製視頻,以方便回看。村民龍玉榮說:“這下我們的果樹有救了!”

  掛牌督戰,嚴把脫貧質量關

  15個貧困村、1.7萬多人還沒有實現脫貧退出,這是普格縣脫貧攻堅最後的堡壘。此外,還有34個鄉鎮沒有達到“三有”(鄉鄉有中心校、鄉鄉有衛生院、鄉鄉有便民服務中心),6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9個鄉鎮衛生院、2個村衛生室、2個村文化室不達標。

  “任務到期完不成,就要摘帽子。”普格縣委書記劉若塵說,該縣把貧困村劃為三類,逐級明確攻堅責任,實行每月綜合排名通報制度,達不到要求的公開檢討,甚至引咎辭職、就地免職。

  截至2019年年底,涼山貧困人口下降到17.8萬人,全州貧困發生率降至4%。勝利在望,最後的“硬骨頭”卻並不好啃。今年3月,四川印發《掛牌督戰涼山州脫貧攻堅工作方案》,對涼山州7個未摘帽貧困縣和300個未退出貧困村進行掛牌督戰,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村順利退出、貧困縣全部摘帽。

  “通過督戰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各方幫扶力量一齊上陣、全力攻堅。”四川分行業組建工作專班,開啟了“橫向全覆蓋、縱向到基層”的掛牌督戰。

  橫向看,涼山脫貧攻堅督戰作戰覆蓋7個未摘帽縣和304個村;縱向看,行業部門直插基層補短。來自各個行業的業務骨幹,到縣到鄉到村到戶開展工作,變督戰為參戰、實戰、蹲點戰。四川省脫貧攻堅辦還在全省扶貧系統選派82名幹部,組建7個督戰作戰工作組,到7個掛牌縣開展督戰作戰。

  “軟硬兼施,助力涼山啃下深度貧困‘硬骨頭’。”在掛牌督戰中,一系列問題得到了解決,脫貧質量顯著提高:扶貧數據更加清晰完善;昭覺縣多個安置點重排工期,確保如期竣工;喜德縣組織上千名貧困群眾外出務工;933名建築工人馳援布拖,解決建築工人不夠問題……

  最新數據顯示,3月6日以來,涼山州7個掛牌督戰作戰縣已解決農村危房改造四類重點對象5337戶18679人的住房安全問題;制定《消費扶貧促銷方案》,根據7個掛牌督戰縣產品季節特點,籌劃各類展銷活動,拓寬營銷渠道;優先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開展“點對點、一站式”送崗活動,截至4月9日,7個掛牌督戰縣已外出務工8.13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