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貴山書院,座落於潮陽穀饒鎮老直街西側,坐北朝南,奠立於巍巍蜿蜒之虎山龍脈,是清代規模較大,如今保存完好的一所典雅的建築物。谷饒古屬“貴山都”,書院因而得名。

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貴山書院書院為兩座二進一天井,加三山大門,中間夾廂房,兩側有包廂。書院西邊主座有三大門,中門匾額“貴山書院”,左右兩門匾額分別為“守先”、“待後”,字體豐潤遒勁,均為清乾隆二十四年潮州知府周碩勳手書。

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書院的建築形式為清代典型的泥瓦木架結構,仿廟宇格局,寬敞明亮。全院縱深為十九點五米,寬十九點五米,加上中間和兩側包廂,建築面積五百平方米。書院前有大陽埕及花圃,並砌有一口供學生洗筆硯的方塘(後人曰書院池)。其時佔地面積為二千二百二十九平方米,氣勢頗為壯觀。貴山書院自創建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曆史,與棉城東山書院、海門蓮峰書院、峽山六都書院於清代並稱為潮陽四大書院。雖歷經風雨的侵蝕及歷史無情的劫難,但如今風貌依舊。欲談貴山書院,就必先說說書院的創建者,當時的谷饒鉅富張勳。據《潮州志》記載:“貴山書院在赤寮鄉,乾隆二十年(1755)潮陽張勳創建,並置租三百餘石。二十一年,潮陽黃登庸講學於此……”

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谷饒“財王”張勳張勳(1686-1760),字子鎮,號衡山,貴山都赤寮人(今屬谷饒)。張勳的父親張皇士是清康熙年間潮陽赤寮有一秀才。張勳身材偉岸,相貌豐滿,少年天資聰穎,毅力過人。張皇士期望兒子將來能成就功名,光宗耀祖。然而在張勳十四歲時,張皇士勞疾而逝,張勳為家計不得不輟學謀生,翻山越嶺到桑田去販魚。十多年後,張勳因人格的魅力得到當時桑田圩魚行老闆黃長者的賞識,不久黃長者便將其獨生愛女婚配於他,婚後張勳長時間幫岳父管理魚行,拓展魚業生意,後獨立經營養殖。公好學,善經營,生財有道,不久張勳便躋身當時潮陽四大鉅富之列,被稱為“財王”,人傳為“財帛星下凡”。事業有成的張勳,並沒有沉迷於享樂,而是飲水思源,本著一顆大愛之心回報養育他的家鄉。自幼在赤寮長大的他,深知赤寮“一場暴雨,山洪成災;三日炎陽,赤地千里”這個“日曝寨”的鄉民之苦,所以,他廣謀籌措,起早摸黑地研究山川地勢之後,就慷慨出資,開鑿東溝坑排洪渠;築坑仔灌溉渠,截引大沙坑水源來灌東西洋的大片農田,為赤寮百姓解除早澇的威脅,成為千秋佳話。有商業意識的張勳,看到赤寮原來的小市場已不適應商業發展的需要,經一番籌劃,先後出資將原來餘厝埠市場收購下來,接著鼓勵鄉民、鄉紳群策群力將小市場擴大,將浮澗街改建為直街(現存的谷饒的老直街),遂後建了米街、布街、糖街及菜街、水果、柴草圩場。市場建成後,規定二、五、八日為圩期,訂立了“敬外客、守信用、禁小偷、禁強買強賣”等規章,並於市場內開設坐收商號,專門收購過了中午尚賣不出的貨物,大大方便遠道肩挑來上圩的賣貨人和外地來購買成批貨物的客商。為方便遠道摸黑而來集早市賣山貨的外客,專設點給他們免費食粥(食到飽)。從此,赤寮商賈如雲,熱鬧非常,赤寮成為縣內有名的圩市。

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今谷饒鎮直街乾隆十七年(1752),海陽縣蝗蟲成災,兩造失收,張勳兩次運賑米十大船到海陽施濟災民。潮州知府周碩勳深受感動,親自到碼頭迎接,並邀請張勳到府衙談心,贈書“惠濟鄉民”的牌匾,海陽饑民百姓奉送一楨“世行其德”的牌匾。遂後,周知府幾度巡視赤寮,目睹張勳帶頭興修水利後,赤寮已非昔日“赤地千里,一片潦倒”,而是“五穀豐登,民生富饒”,當即揮毫,題寫“谷饒”二字以贈,並通知縣衙,將“赤寮”易名,改為“谷饒”。與周知府的交往,張勳深為周知府學識的淵博而驚歎,自己也暗下決心:務使子孫倉廩實且通禮儀,衣食豐而知榮辱。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需辦學育人。而後來,張勳果真創辦了貴山書院。在當時,貴山書院廣收鄉曲貧苦子弟入學讀書,培養大批人才,在清代就成為潮陽四大書院之一。

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張勳建書院,本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然而,據當地流傳,貴山書院建成不久後,張勳卻差點因此被乾隆皇帝誅九族。這又是為何呢?張勳與貴山書院乾隆十八至十九年間,本地有人傳說,在虎山落龍中脈處有一塊風水寶地(傳說有一農夫見天降白龍馬遁地,及挖掘時而現白銀一罈),族老們紛紛上門勸說張勳,不惜用重金收購此地,蓋造祠宇家廟,卜其能“地靈人傑,光宗耀祖”。張勳欣然答應收買此地,不過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是:要真正能光宗耀祖代出英才,不應該靠祖宗神佑,應該崇儒重教,興學育才。此地買後,要建成一座大書院,不分房親內外,收留失學的兒童,廣收鄉曲子弟(包括銅盂、貴嶼、谷饒等鄉)。書院辦學的宗旨是:“訓導鄉曲子弟之不能延師者”(即是說書院是免費的義學而不是私塾)。當時有人贊成,也不少人反對。經過一番爭端之後,大家還是讓張勳之襟懷與大度所說服,而一致通過了。乾隆二十年,張勳斥資三千兩終於建成書院並置租三百餘石作養學經費。知府周碩勳親臨督導,並題額“貴山書院”。

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據當地老輩口傳及張氏族譜記載:貴山書院竣工後不久,就有嫉妒者向朝廷密告,誣稱赤寮鄉有人私造王宮,圖謀造反,這可是要株連九族的大罪。乾隆皇帝立即派欽差大臣到潮州府查辦此事。幸好知府周碩勳素與張勳交誼深厚,他深知此是小人誣陷張勳。於是,他一面火速通知張勳於書院中塑立韓愈、釋迦佛、十八羅漢等塑像,將正座改為紀念韓文公的“韓祠”,將配座佈置為“佛殿”模樣;一面盛情款待欽差大臣,於潮州到處遊山玩水以拖延時間。待一切安排就緒之後,他才陪欽差至潮陽赤寮鄉查辦此案。待至欽差到來時,親眼見到書院原來是韓祠與佛殿,當即回朝復旨,至此,一場風波才告平息。逃過了滅頂之災,書院終於擇吉開學了。為了不生枝節,書院依然將韓愈、釋迦牟尼等塑像保留於西邊主座後廳、東邊副座後廳(直到解放初期才拆除)。當時,張勳規定不分內族外房,一律免費收留失學兒童。於是,窮苦人家子女紛紛前來就讀,書院從此日漸興盛,聲名大振,人才輩出。貴山書院於一九二一年改名為植基學校;一九五一年改名為谷饒鎮二小學;一九五三年改名為谷饒上堡學校(其時包括中小學);再後隨著入學率不斷增長,中學遷出後又易名上堡中心小學。

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谷饒上堡學校 原植基學校

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2000年4月,書院被潮陽文物管理委員會定為“谷饒文物保護單位”。 貴山書院不僅是上堡的中心學校,事實上也是整個谷饒的教育中心,教育先鋒基地,長期的大型教育、教研、文化、辦公活動都在書院中進行,鎮的教育組也一直設於書院內(定為危房時才搬出)。以書院為前身而產生的上堡中心小學一直是谷饒教育事業的先驅(先進教育單位),歷年成績斐然,一九九一年被汕頭市教育局定為“九星級文明學校”(最高十星級),歷代以來,從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真的無法數計。

兩百多年前,谷饒首富差點就被乾隆皇帝誅九族,只因建了一座書院

來源:潮陽民藝、潮陽史志、潮陽文史、非石文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