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祕感

南五臺山

南五臺山坐落在秦嶺北麓西安市長安區境內,東側是著名的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西側是西安市的一個重要水源地石砭峪水庫。傳說這裡是觀世音菩薩示現比丘相,降伏毒龍所開闢的千年道場,也是蓮池大師中興淨土宗的發源地和印光大師的出家地。

它是由五座小山峰組成,俗稱五臺,即大臺(又稱觀音臺)、文殊臺、清涼臺、靈應臺、攝身臺。其中大臺又是主峰,海拔1688米。這裡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了神秘感。

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秘感

確認觀音香會的來歷

相傳,印光法師在出家後外出受戒完,重新回到了南五臺山的蓮花洞寺,道純和尚安排他到觀音臺圓光寺看管觀音殿,除了六月香會人多之外,平時這裡人跡罕至。

而圓光寺就位於觀音臺上,視野極為開闊,可以北眺關中平原,一覽無餘。在觀音臺上既能望見長安城,又不受凡塵俗世的干擾。印光法師從早到晚唸佛,十分清淨。尤其在晴天時的夜晚,滿天星海萬籟俱寂,只有心中的靡靡佛音。

幾年下來,印光法師把南五臺山的幾十處寺廟參訪遍了。有一天,他下山去劉村(留村)西寺(觀音臺下院),無意間發現了一塊佈滿水垢的石碑,碑的正面隱約有字,大師用手磨去水垢,看到了上面的碑文,才知道這是元代至元七年(1270年)根據古碑所作的《緣起碑記》,名為《南五臺山圓光寺觀音菩薩示跡之記》。這塊碑的發現,確認了當地六月十九觀音香會的來歷。

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秘感


觀音降毒龍的傳說

據記載:隋朝的時候,終南山裡面有一條無惡不作的毒龍,它變成仙人的模樣,揣著所謂的丹藥來到了長安城中,謊稱自己精通仙術,能夠使人快速的羽化登仙。不辨真假的百姓們都信以為真,服用後飛上天的人也不計其數,可是他們哪裡知道其實自己飛入的是毒龍的洞穴,等候他們的是毒龍的血盆大口。

為去拯救黎明百姓,觀音大士變作一個比丘,來到南五臺山頂結草為庵,以大智慧降伏了毒龍,後以清淨的德風驅散了它心頭的熱惱。觀音大士的慈悲心所到之處,毒氣霍然消散,毒龍頓時身心清涼,最終潛臥于山洞裡,不再危害一方,百姓們也從此能夠安居樂業。

在朝廷得知此事之後,為了嘉獎比丘的無上功德,下令在山頂興建寺院,這就是後來觀音臺的圓光寺。

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秘感


圓光寺得名

第二年六月十九日,觀音大士忽然時隱時現,而後坐化。殿內立時彌散出撲鼻的異香,殿外鳥獸哀鳴不斷,整個山裡都變了顏色,愁雲佈滿天際。寺內的僧人們將此事稟告了朝廷,皇帝賜香祈福。就在火化的時候,天與地都沉沒在黑暗中。

過了一會兒,天空就又重新變成銀色,空中傳來簫聲鼓響,整座山都為之震撼,祥雲遠遠地飄了過來。東面山頭出現一座金橋,橋上站著無數仙人,舉揚幢旛,無數金色花朵飄於空中,卻沒有墜落。最後眾人看到南臺之上,百寶光明璀璨無邊,衝向遙遠的天邊,光影之中隱隱可見菩薩端嚴自在的德相。

只見他慈容莊嚴,纓絡銖衣,隨著天風飄搖,令人眼目清涼。成千上百名僧眾瞻仰菩薩真容,這才知道原來是觀音菩薩顯靈,不禁悲喜交集,稱念菩薩名號,紛紛膜拜致敬。此後,山林中清香的空氣數月不散。

皇帝得報後,讚歎不已,又下令建造骨塔,賜御書牌額,封號為觀音臺寺,又賜林田百里,每年撥供御香,設齋供僧,大興法化。唐大曆六年,寺院改號為南五臺山聖壽寺。到了五代,戰火連綿,聖壽寺被焚燬。宋朝初年,南五臺山前後六次,顯現五彩圓光,祥雲滿天,朝廷得知後,賜下金額,題名為圓光寺。

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秘感


淨宗發源

明嘉靖年間,性天理和尚隱居在南五臺山無門洞。有一次他外出雲遊到杭州,住在西山黃龍庵。蓮池大師仰慕其仙風道骨,與夫人湯氏,一同歸依座下,又他所言出家。蓮池大師出家後,性天理和尚又回到南五臺山隱居。

一個異鄉客地的雲遊僧,能令蓮池皈依出家,他的品行可想而知。蓮池大師中興淨宗,其法脈就發源於南五臺山;而觀音大士輔佐彌陀普度眾生也在南五臺山,因此這裡自然也就成為了淨宗的發源之地。

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秘感


無門洞來歷

性天理和尚隱居的無門洞就是現在的湘子洞,很久以前可能就叫湘子洞,在性天理和尚居住後改名為無門洞。他去世後,無知的信眾不懂得“無門”的含義,倒對韓湘子得道成仙的傳說念念不忘,所以依舊習慣性的叫它湘子洞。

南五臺山沒有其它可以住人的大洞,也沒有另外名叫“無門”的山洞,只有這個湘子洞又高又深,寬大可以住人,而且旁邊還有山泉,用水方便,地勢向陽,冬暖夏涼,人跡罕至,是修行的好地方。

山洞取名無門,是因為觀音菩薩以普門法道,度脫眾生,所謂“無門”即是“普門”,無論修哪一法,迷在其中只會起惑造業,一旦徹悟究竟,則可斷惑證真。

性天理和尚效法觀音菩薩,取其名為無門。這也是取自《楞伽經》中佛說以心為根本、無門為法門的義理。而《楞嚴經》中二十五位菩薩,對於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各證圓通,無一法不合空、假、中三諦圓融妙理,無一法不契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秘藏。所謂一門一切門,所以號為無門。

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秘感


“攝身”被誤傳為“捨身”

南五臺山的攝身巖,山峰陡峭,背靠深淵,登高俯瞰,讓人心神悚然,不由得妄想消滅,正念昭彰,也就是《楞嚴經》所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意境。由於身體是總名稱,因此只說“攝身”就六根全攝。後來竟被一些不明就裡信眾傳為“捨身”,因此,很少有人知道捨身臺其實是攝身臺。

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秘感


南五臺山三大風光

南五臺山地處古稱太乙山的終南山中,是西安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有著“終南神秀之區”之稱。這裡雖沒有桂林平地突兀山體的俊秀和綠水帶來的靈動,但它遠比南方山丘、熔岩地貌厚重、巍峨和壯闊,更有廟宇的檀香縈繞和仙家佛祖的庇佑,是人們親近自然,呼吸新鮮空氣的好去處。

而南五臺山最著名的三大風光有:雲海,陰雨天,山頂雲海繚繞,如同仙境;夜景:晴時北望長安,賞西安萬千燈火全貌;日出和日落,一覽眾山小,堪比華山。

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秘感

秦嶺南五臺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參天大樹林立其間,充滿神秘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