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抗疫一線醫護被裁”要回到勞動糾紛本身

陝西咸陽市婦幼保健院“抗疫一線醫護人員被裁”事件持續發酵。5月4日,咸陽市婦幼保健院稱,院方已通知被裁人員回院上班。此前,該院被指在“人才優化”過程中“變相裁員”,引起輿論熱議後,咸陽市衛健委介入調查。

醫院在5月1日發了回應,指“優化”40多位醫護人員,是由於2019年9月開始的業務調整,還扯上“境外勢力”威脅媒體刪稿,態度強硬且激動。但當地衛健委介入調查,剛與被裁的醫護人員談完話,醫院卻急著讓被裁的醫護人員回去上班,著實奇怪。無論是不是受到輿論壓力,而為了平息事件而作出這樣的選擇,直接把被裁的醫護人員叫回去上班,顯然只是和稀泥的權宜之計,對醫院和被裁的醫護人員都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確如醫院所說,一切是源於業務調整,那麼,直接把被裁的醫護人員叫回去,他們原本所在的科室也已經沒有了,沒了工作崗位他們也無法繼續自己的職業道路,對醫院來講,白給40多個人發工資,顯然不合適也不可能。而且,由於事件不斷髮酵給醫院帶來壓力,這些醫護人員回去之後和醫院的關係也很可能持續緊張,這也是為什麼被裁的醫護人員都在擔憂是否會被“穿小鞋”或事件熱度過後仍被裁而猶豫是否回去的原因。

公眾給予事件很大的關注,源於這40多名被裁醫護人員大多數都曾在抗疫一線工作,疫情為一線醫護人員帶來了很大的感染風險,也為醫護群體帶來了空前的尊重和關注。“抗疫醫護被裁”幾個字很容易擊中公眾的痛點,對醫護的同情與共感,屬於人之常情。不過,對於這一起勞動糾紛,還是應當從勞動糾紛本身進行分析,理清事實,不應對任何一方作道德綁架。

按照醫院的說法,“人才優化”是從去年9月開始的,11月就出臺了優化方案,只是由於疫情而延遲了裁員。如果醫院的說法屬實,的確在去年11月就出臺了方案,也是完全依法合規地進行裁員,醫護人員明確知曉其中的幾十位包括自己在內的人員都可能在近期內被“優化”,但仍然願意奮戰在一線抗疫,那麼,醫院只是裁員時機令人感覺“不近人情”,但裁員的做法本身沒有問題,而醫護人員的付出與犧牲也非常值得欽佩與尊重。

不過,由於40多名醫護人員是“自願離職”的,而依照其中一部分發聲被裁醫護人員的反應,以及申請勞動仲裁的做法,很可能是“被自願離職”,那麼,醫院的做法就存在問題了。“被自願離職”大多發生在一個企業或單位需要裁員但不想支付經濟補償的情況下,會採取一些類似變相減薪、威脅抹黑背景調查等手法,逼迫員工簽署自願離職協議。使用各種手段逼迫非自願的員工“自願離職“,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違法的。如果調查後發現40多名醫護人員是被迫離職即被裁員,醫院應當依照勞動法規給予被裁醫護人員經濟補償,有關部門也應就此追究醫院責任。

至於事件中其他疑點,當地衛健委等有關部門也應該調查清楚後向公眾說明並進行處理。例如,醫院與醫護人員之間的合同是否偽造,醫院是否尚未支付抗疫醫護人員的補貼,如果“人才優化”確實是採取末位淘汰制,是否存在“沒證的留下有證的走”的情況等等。

40多名醫護人員被裁,在疫情暴發期剛過的這個節骨眼上,註定會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不理清楚事實,直接讓醫護人員回去上班,對醫院、對被裁醫護人員都不公平,這樣和稀泥的做法顯然也無法解決問題。希望有關部門深入調查,給公眾一個有說服力的交待。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作者:南都社論

責任編輯:楊鑫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