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各有什麼特色?

卓智哥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都是指宣紙,其生熟程度不同決定其遇墨洇溼程度不同。

宣紙是書法創作的必備工具和載體,決定著書法作品的優劣

中國的書法歷來講究“文房四寶”兼備,即所謂的“筆、墨、紙、硯。而其中的“紙”就是指宣紙。中國歷史上生產宣紙的地方不只一處,但最有名氣的要算安徽宣城,因此當地生產的紙也被稱為“宣紙”,當然其他的地方也有質量很好的,比如安徽涇縣。

宣紙的質量差異很大,好的宣紙可以為書法創作增色,而差的宣紙、或者生熟成分不合適的宣紙則會影響書法作品的優劣。

宣紙的生熟程度要對應不同的書體使用

宣紙因其工藝不同而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半熟宣三種。其中:

生宣,洇溼程度最重,適宜書寫速度較快的行草書,草書的成分越高,可用“生”的比例越大的紙。有時,一些現代隸書書家也喜歡用生宣創作,主要也是利用生宣的洇墨效果。

熟宣,不洇墨,很適合書寫篆書、隸書和楷書這樣的靜態書體,無論書寫速度多麼慢,也不管筆畫在一個點上停頓多長時間,都不會出現“墨豬”。

半生半熟宣,洇墨程度隨紙的生熟不同而不同。半生半熟宣中“生”的程度高可以用來創作草書,再熟一些可以用作行書、隸書等。有些洇墨程度低的宣紙也可用來書寫中楷以上的楷書,但不適合用來創作小楷。

宣紙的價格也隨生熟程度不同而不同

一般情況下,同樣品牌、同樣原料和厚度的生宣,相對於熟宣價格要低一些,這也是很多書家寧可選擇生宣創作楷書一類作品的另一個原因。但是,我的經驗是,即使創作楷書、隸書這樣的靜態書法,適當的含有“生”的成份,寫字時不僅行筆流暢,寫出的字也更加飽滿、有質感。


方圓居文化


對於宣紙,不要說普通書法愛好者,即便是是很多寫了一輩子書法的名家,對宣紙也瞭解不多。

何為生宣?何為熟宣?

宣紙的原產地宣城市涇縣,古稱宣州,故名宣紙,因工藝不同,分為生宣、熟宣。

生宣由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製成。生宣分三大類,即特種淨皮、淨皮和棉料。

特種淨皮含青檀皮80%、稻草20%;淨皮中含有青檀皮70%、稻草30%;棉料中含有青檀皮40%、稻草60%。

熟宣是將生宣經礬水浸製而成,又稱礬宣。工序包括加礬、拖漿、填粉、深色、灑金、加蠟、施膠等工序。

熟宣的特點是不洇墨,可以層層渲染。缺點是不能久放,會漏礬脆裂,不易保存。

半生半熟宣介於生宣和熟宣之間,兼具二者特點。

生宣也有“生熟之分”,但與“生宣、熟宣”概念不同。

寫字時,常有書法家說所用的字“偏生”,“火氣太大”,不好寫。這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生宣製作完成後,紙內的化學物質的性質還不穩定,還在與空氣發生反應。

宣紙製作完成後,一般要至少放置半年以後,其化學性質才相對穩定,術內稱“褪去火性”,這時的紙寫起來才“潤”。

生宣存放的時間越久,化學性質越穩定,故“老紙”的價格貴,很多老紙具有收藏性了。

不同的紙適合不同的書體

生宣中的特種淨皮,一般適合篆書、隸書、楷書的書寫。

棉料一般適合行書和草書的書寫。

而淨皮則是“萬金油”。

熟宣則適合創作字體較小的作品,尤其是小楷。而二王一路的小行草也適合用熟宣。

再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以淡墨聞名的董其昌,其行書必須在熟宣上創作。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生者吸水大

熟乃易功筆

半生半熟好

喜憂宣畫字

[我想靜靜]墨藏首尾呼應宣紙香[玫瑰]

生熟半喜,大筆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