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福貴為何沒患抑鬱症?人生低谷期,越早明白這些越好

問:什麼是你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做的事情?

答:活著。

活著對有的人來說,很容易,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對有的人來說卻很難,時時刻刻都是煎熬。這是一本不見生死讀不懂的書。所以,我們不聊生死,聊聊福貴

故事並不長,地主家的“傻兒子”福貴一出場就敗光了所有家產,父母相繼離世。意外被國民軍抓了壯丁充軍,後被解放軍俘虜釋放,返鄉與妻子家珍和一雙可愛的兒女團聚,世事無常,好日子沒過多久,他最親的人:兒子(意外)、女兒(難產)、妻子(病死)、女婿(殉職)、孫子(撐死)一個個離他而去,最後只剩自己孑然一身,不知什麼苦大仇恨,老天爺非要把他從天堂扔到地上,再踩兩腳,碾兩下。

《活著》:福貴為何沒患抑鬱症?人生低谷期,越早明白這些越好

不幸的人生,充斥著萬種不同不幸的姿態,照理說,福貴應該有比別人更多死去的理由,但他卻好好的活著,要是我,早就跟春生一樣,一抹脖子吊死了,即便是活著,怎麼也是個抑鬱症重症患者。而倒黴蛋福貴不僅沒有尋死覓活,沒有得精神疾病,甚至連一句怨天尤人的話都沒有說過!細細品來,福貴身上還是有很多人生智慧值得我們去借鑑的,尤其是在人生低谷期,越早明白這些道理越好

第一,轉移注意力,重拾生活的熱情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些讓你愁苦不堪的人和事兒,能解決的想辦法解決,不能解決的,就遠離它們,如果又解決不了,又無法遠離怎麼辦呢?轉移注意力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活著》:福貴為何沒患抑鬱症?人生低谷期,越早明白這些越好

福貴破產後,岳父不忍看著女兒受苦,接走了家珍,福貴也不知道怎麼辦,但生活逼迫他不得不撐起這個家,於是跟龍二租了5畝田種莊稼。他把注意力從“遠離愛妻的痛苦”轉移到了“勞作”上,將自己漸漸從痛苦中解脫了出來,重拾生活的熱情

“人要是累得整天沒力氣,就不會去亂想了。租了龍二的田以後,我一捱到床就呼呼地睡去,根本沒工夫去想別的什麼。說起來日子過得又苦又累,我心裡反倒踏實了。我想著我們徐家也算是有一隻小雞了,照我這麼幹下去,過不了幾年小雞就會變成鵝,徐家總有一天會重新發起來的。”

過了不久,家珍竟自己回來了。

可見,重拾生活的信心和熱情,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從生活中獲得熱情。轉移注意力並不是逃避問題,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第二,用講故事的方式治癒自己

蒙特羅認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小說,真正影響我們的不是實際發生的事,而是我們定義事情的方式。而

講故事就是一種治癒自己的方式。如果一個人改變了敘事的方式,可能就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正是因為福貴喜歡與人訴說往事,晚年的福貴是一個有著相當豁達心態的老者,和老牛相依為命,依然善待生活。

《活著》:福貴為何沒患抑鬱症?人生低谷期,越早明白這些越好

“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福貴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可見,抑鬱並非因為哀傷,而是無法哀傷的哀傷。一個人完成了真正的哀傷和告別,終會走向治癒之路

第三,心懷感恩

不得不說,福貴是一個心懷感恩之心的人,老天一次次地以一種喜劇的荒誕帶走他所有的親人,晚年的他回憶起來,面對家珍的離開,他略感欣慰,認為家珍“走得乾乾淨淨、走得平平安安”,不像村裡其他人,走了還被說閒話。面對自己的命運,與春生和龍二相比,“這樣反倒好”。

“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屍的人,村裡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裡人都知道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屍的那個人,他們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還要什麼自行車,福貴明白:身而為人,活著,已經是萬幸了

結束

苦難磨人,讓福貴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年輕時吃喝嫖賭敗家,卻不知生活的意義在哪裡。經過這一系列苦難,他最終明白:活著本身,就是意義。所以,儘管我們現在是生活不盡如人意,但是不要沮喪,你本身已經做到了生而為人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了,那便是——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