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為什麼生前只升到皇貴妃,死後才追封皇后?

高天樂


提到令妃,可能就會想到影視作品《還珠格格》裡面的令妃當然這只是影視劇中的形象,而歷史上的令妃,她是魏佳氏,嘉慶皇帝的生母。

魏佳氏小乾隆十六歲,其入宮後,先被封為魏貴人,後晉封為令嬪。到乾隆十三年時,有晉升為令妃。乾隆十二年,令妃再次晉升為令貴妃。嘉慶皇帝永琰就是令妃和乾隆皇帝之子。

到乾隆三十六年時,令貴妃又晉升為皇貴妃。然而在乾隆四十年時,令妃因病去世。乾隆六十年時,乾隆皇帝宣示令妃之子永琰為皇太子,同時又追封嘉慶之母為孝儀皇后。

令妃去世二十年後,還能被追封為皇后,說明她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分量,的確,令妃是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

那既然令妃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為什麼令妃生前只升到皇貴妃,死後才被追封為皇后呢?

乾隆皇帝不封魏佳氏為皇后,還是有原因的。

退一步說,魏佳氏雖然生前不是皇后,但當時已經是皇貴妃的身份,在當時的後宮中,以她皇貴妃的身份已經是最為尊貴的名分。因為那時的烏拉那拉氏皇后雖然沒有被明廢,但實際上卻是不廢而廢了。故而身為皇貴妃身份的魏佳氏已經是名分最高的了,那時她雖非名為皇后,但卻尊居後宮十年之久。

而乾隆皇帝不封魏佳氏為皇后,這是和永琰有關的。

在魏佳氏生前,乾隆皇帝已經秘密的把魏佳氏之子永琰立為太子了。然而魏佳氏本身出身並不高,從她入宮一路走來到皇貴妃的身份已屬不易。

永琰被秘密立為皇儲時,才十三歲,那是乾隆三十八年,魏佳氏還在世。按理說,永琰既然被乾隆認定是未來的繼承人,烏拉那拉氏皇后又是不廢而廢,那立魏佳氏為後也是常理。

但乾隆皇帝卻想的遠,他覺得魏佳氏出身不高,若在魏佳氏生前立她為後,那就無疑向外明示永琰為繼承人,這樣的話,對永琰是不利的,畢竟皇權之爭是殘酷的。

同時朝臣又或會因魏佳氏出身不高,而反對她為後,由此引發出反對永琰為繼承人,這是乾隆皇帝所不願看到的,為了讓永琰平穩的為繼承人,乾隆皇帝就沒有封魏佳氏為皇。

當然,魏佳氏雖然生前不是皇后,到她以皇貴妃的身份還是得以尊居後宮十年之久,也就是說,雖無皇后之名,卻又皇后之實。重要的是在乾隆六十年時,乾隆皇帝在宣示永琰為太子的時候,又追封了魏佳氏為皇后。


中孚鑑


令妃這個歷史人物是真實存在過的,我們最先認識這個人物,恐怕要從《還珠格格》開始了。後來,將這個人物的形象發揚光大,幾乎人盡皆知,大概要從《延禧攻略》算起。

接下來,文史不假為您簡單介紹令妃的真實歷史。

令妃原名魏佳氏,漢族出身,是乾隆帝名義上的第三任皇后,也是滿清王朝中唯一的一位漢族皇后,更是嘉慶皇帝的生母。說她是名義上的皇后,是因為她的皇后封號並不是老公乾隆冊封的,而是由兒子嘉慶皇帝追封的。

不過,她在乾隆時期已經是榮寵至極,被加封為貴妃並且署理後宮的一應事務。在過世的當日,乾隆帝追賜她為“令懿皇貴妃”。

問題來了,魏佳氏既然在生前極受榮寵,為何卻沒能成為乾隆的第三任皇后?文史不假認為,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門第不高

魏佳氏漢族出身,在講究門第出生的清朝來說,自然是她最大的軟肋。據《清史稿》記載:

魏佳氏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內管領”這個職位,千萬不要混淆為內廷總管或者內大臣什麼的,因為他們完全不在一個級別,毫無可比性。說白了,內管領就是內務府下面一個負責雜役的芝麻綠豆而已。

以她這樣的身份,顯然是沒有資格參加選秀女的。因而,魏佳氏當初入宮,只能從卑微的婢女開始做起。基本上,和《延禧攻略》中的演繹應該出入不大。

從婢女開始,逐步實現了人生的逆襲,一步步成為乾隆的寵妃,相信魏佳氏除了姿色過人之外,還必然有心機、有手段。否則,她無論如何不會成為乾隆的寵愛之人。

乾隆對她的寵愛,簡直到了寵妻狂魔的地步,先後兩次為她進行抬旗:

第一次,乾隆將魏家由包衣管領改為了包衣佐領。據《清實錄》的一段記載:“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將令妃孃家包衣管領人,著從本旗包衣牛錄撥出。”

第二次,乾隆又一次下旨,將其孃家由正黃旗的包衣佐領,抬入到鑲黃旗的滿洲籍,升為世管佐領。

雖然連續抬旗,但她的漢族出身和低微家世,卻是無法真正變更的。

二、難忘前任

乾隆皇帝雖然妃嬪眾多,但是,嫡妻的皇后只有兩位。而且,這兩位皇后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在乾隆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富察皇后

她是乾隆的原配妻子,而且還是奉旨成婚,就是《延禧攻略》中由秦嵐所飾演的富察皇后。

富察·容音(1712年——1748年),出身名門,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傅恆的姐姐。這樣的高貴出身,是魏佳氏掂著腳尖也望塵莫及的。

作為自己青年時的結髮妻子,乾隆和她的感情甚好,可謂是琴瑟和諧。而且,富察皇后不僅相貌出眾,同時更是品行端正,秀外慧中。

可惜,富察皇后在陪伴乾隆東巡時,卻突患急病過世,年僅三十七歲。富察皇后過世後,乾隆帝長期鬱鬱寡歡,終身未曾走出低谷。

(二)烏拉那拉皇后

她是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相比富察皇后的溫柔和端莊,這位皇后顯得比較執拗,性格也很耿直。若不是皇太后的一力促成,她很難成為皇后。

烏拉那拉氏(1718年——1766年),滿洲佐領那爾布之女,正黃旗出身。

烏拉那拉氏在雍正時期就已經成了乾隆的側福晉。兩人感情不算太深,表面上和和氣氣,相敬如賓。如果沒有“帝后矛盾”的最終爆發,相信她和乾隆也會一直“和睦”下去。

由於乾隆寵愛其她嬪妃,逐漸對烏拉那拉皇后冷淡,導致她做出“剪髮”的大不敬之舉。滿人對於頭髮極為珍視,只有重大祭祀才會剪取少量。

此事過後,乾隆雖沒有廢后,可也將其打入冷宮,第二年便鬱鬱而終。

烏拉那拉皇后過世後,乾隆依然沒有消氣,下令燒燬了她的所有畫像,僅以皇貴妃之禮安葬。

以上的兩任皇后,一個被乾隆愛之切,另一個被乾隆恨之切。個人認為,乾隆之所以不冊立魏佳氏為後,就是難以忘記之前的兩位。

三、避免攻訐

深受乾隆寵愛的富察皇后,其死因在史料中並沒明確記載。但是,或許因為皇嫡子永璉、永琮的接連夭折有關,她因此而身心俱受打擊。加上伴駕期間的舟車勞頓,導致風熱溼寒而亡。

而魏佳氏則不同,她非常幸運地為乾隆帝生下了多位皇子皇女。她的多子和富察皇后的無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了避免她引起別人的對比而遭受嫉恨,故而沒有正式冊封魏佳氏為後,只是賦予了她皇后的權力。

而關於烏拉那拉皇后“剪髮”的原因,正史中並沒有明確提及。根據野史記載,或許和魏佳氏有著直接的關係。據說,當時乾隆已經做好廢烏拉那拉氏的準備,準備改立魏佳氏。故而,烏拉那拉皇后才會不惜以死相抗。

“帝后矛盾”爆發後,如果立即冊立魏佳氏為後,必然會使她陷入了風口浪尖之中。故而,乾隆斷掉了她的皇后夢。

四、帝位傳承

乾隆在選嗣問題上也頗為不順,多次改立。到了晚年時,可以承繼大統的皇子就只剩下了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

永瑆聰明靈氣,文人氣息十足,

這在自詡為“朕一書生皇帝耳”的乾隆這裡,明顯加分不少。

但是,永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摳門。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不算缺點,起碼不是太大的缺點。但對於好大喜功的乾隆來說,這是致命的缺點。

最後,沒有明顯優點,也沒有明顯缺點的永琰,就成了他最後的選擇。儘管,乾隆深知平庸無能的永琰,並不是皇帝的最佳人選。可是,他非常聽話,而且一味的順從,或許這是永琰最大的優點吧。

雖然默定了永琰為繼位之君,但礙於秘密建儲制而無法公佈。想到之前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乾隆自然有所顧慮,不想節外生枝。


文史不假


看了下面作者的回答,都對,就是出身問題。

令妃魏佳氏,毫不猶豫的說,她是乾隆結髮妻子富察氏死後,最寵愛的妃子。

清宮后妃中,妃這個級別是一道坎兒,有的女人一生未邁過,令妃魏佳氏從貴人到妃,僅用2年時間,算是火速了,並且是令妃之首,10年後升為皇貴妃。

圖為嘉慶帝生母令皇貴妃魏佳氏。

令皇貴妃在10年間,為乾隆生下4子2女,有人多乾隆太野蠻,根本不心疼令皇貴妃,錯了,越是臨幸才越受寵,子女越多才越榮耀。

乾隆下江南、木蘭秋獮等,都把她帶著,在那拉氏被廢后,令皇貴妃開始實行六宮之權,雖沒名分,但有實權,並且她享受的正是皇后的待遇。

更重要的是,他的兒子永琰被立為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唯一遺憾的是,令皇貴妃從秀女到皇貴妃一路走來,倍受恩寵,就差臨門一腳了,為何乾隆不能封她為皇后呢?

後來的發展也能看出,乾隆是想立令皇貴妃為皇后的,不僅是對她的思念,還是宣示永琰立為皇太子時,下令追封令皇貴妃為孝儀皇后,可為什麼要等她死了才追封呢?

圖為令貴妃和兒子顒琰。

開篇就說了,身份問題,她是漢人,雖然出身漢八旗,但也是包衣,儘管後來被乾隆抬旗變了身份,但仍改不了低賤的出身,選個妃子乾隆能做主,選個一國之母就不是乾隆一個人的事了,會有多層阻礙。

有人會說,康熙的生母也是漢人血統,也是皇后啊,這裡要說明一點,康熙生母出生佟氏,那個素有“佟半朝”之稱的佟氏家族,可不是魏佳氏包衣可比的,另外佟氏也是在死後,才被兒子康熙封為皇后的,再強調一遍,康熙當皇帝后,把母親佟氏尊為了皇太后,巧妙的避開了之前僅為妃的低等身份,直到母親佟氏死,才追封母親為皇后,蓋棺。

回到乾隆和令皇貴妃,乾隆再愛她,都無法立她為皇后,直到令皇貴妃死後才追封,跟康熙套路一樣的,原因正是滿漢不平等,出身問題的阻力,立一個漢人為皇后肯定會有滿人強烈反對,只有死了追封大家才沒話講,沒人為一個死人咄咄不休。

圖為乾隆裕陵,令皇貴妃合葬於此。

有人問,乾隆都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了,難道封個皇后還有阻力嗎?當然有,選個妃子乾隆能自己說的算,立個一國之母就不是乾隆一個人的事兒了,同理,廢除一個皇后也不是乾隆一個人的事,當年乾隆那麼厭惡輝發那拉皇后,打擊成那樣了,但終究無法廢掉她皇后的名份,這就是阻力,立令皇貴妃也是這層阻力,乾隆當年親自體驗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