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照妖鏡”下 優秀的企業將學會在“陣痛中”全力衝刺

疫情“照妖鏡”下 優秀的企業將學會在“陣痛中”全力衝刺

疫情“照妖鏡”下 優秀的企業將學會在“陣痛中”全力衝刺

黎明前的黑暗,忍過去,光明就不遠了

疫情“照妖鏡”下 優秀的企業將學會在“陣痛中”全力衝刺

疫情當下,焉有完卵。全球諸多行業,如航空業、旅遊業,都面臨致命打擊,德國漢莎航空更是面臨破產危機。裁員、降薪成為大大小小公司的“新主流”,而對本就進入轉型陣痛期的汽車行業而言更是如此,往日“財大氣粗”的合資、自主車企、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展開裁員計劃、發佈降薪措施。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68.4萬輛和287.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8.7%和45.4%,車市一片哀嚎。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場看似因疫情而起的降薪潮背後,實際上是車企開啟了一場艱難的轉型之路。

“2017年行業全盛時期,我們隨隨便便的一名普通職工,一年甚至都可以拿到30個月工資。”一位行業人士向筆者透露。

疫情“照妖鏡”下 優秀的企業將學會在“陣痛中”全力衝刺

雖說對於普通員工而言,心理落差不小,然而參照互聯網行業的高流動率和高淘汰率,或許這才是行業“新常態”。過去一個大廠“養”一群人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實際上,在經濟蕭條時期,對公司而言,人員優化可能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給出的最優解決方案。表象是成本縮減,背後卻是出於公司內部結構優化調整的需要。同時一邊招聘更優秀的人才,這樣才能讓企業更具競爭力。

“人員優化是一個公司的常規管理手段,每年的數字大致是10%,今年可能會在9%。同時,公司一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優秀人才,我們的招聘從來沒有停過。”筆者從新能源汽車企業天際汽車某消息人士處瞭解到。

疫情“照妖鏡”下 優秀的企業將學會在“陣痛中”全力衝刺

疫情“照妖鏡”下 優秀的企業將學會在“陣痛中”全力衝刺

天際汽車官方網站和某招聘網站主頁的招聘信息

據之前的官方消息,天際汽車首款豪華智能電動SUV ME7將在年中正式上市交付,負責生產天際ME7的匠心智造工廠採用的是工業4.0製造標準,無論是製造工藝、生產質量還是工廠自動化、信息化程度,完全對標德系豪華品牌。而目前,工廠已全面復工,正在通過調整生產計劃,追趕由疫情拖慢的生產進度。“我們的SQE及物流團隊早在2月初開工時,就緊急排摸調研了所有零件供應商受疫情影響狀況,特別是位於湖北的供應商。綜合考慮了零部件庫存情況以及供應商復工計劃,可以說我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疫情帶來的影響”,該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我們的供應鏈已經恢復正常,步入正軌。”

與生產工作同步推進的還有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天際汽車與國網等新能源汽車充電運營巨頭強強聯手,免費贈送、安裝天際樂享版充電樁,天際汽車超級充電站……天際汽車的10N立體充電服務體系也在持續完善中。

疫情“照妖鏡”下 優秀的企業將學會在“陣痛中”全力衝刺

天際汽車用戶將免費獲贈天際智能交流充電樁及其安裝服務

同時,在營銷形式上,天際汽車加強了“直播帶貨”等更受消費者青睞的網絡推廣和銷售方式,並通過城市巡展的“無接觸”方式與消費者全程保持互動,以提升銷售服務的效率。

天際汽車董事長、CEO張海亮博士曾在採訪中表示,對汽車行業來說,當下是一個築底反上的窗口期,對企業員工的優化將會有越來越明顯的需求。作為企業應該不改初心,同時充分調動員工的個人能力,挺過這一兩年,後面的道路會越來越順暢,迎來光明的前途。

一場以消費者為核心的中國汽車市場變革進入了深水區,當下的降薪裁員或是鳳凰涅槃的一種表現,預示著新的生機。

我們已經進入黎明前的黑暗,忍過去,光明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